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歌怀采薇。”中的“采薇”,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B.“豆蔻”指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垂髫”指童年,“玉兔”和“婵娟”是月亮的别称,“芙蕖”是荷花的别名。
C.“高可二黍许”中的“黍”,古代长度单位,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飞来峰上千寻塔”中的“寻”和“高万仞”中的“仞”也都是古代长度单位。
D.岳阳楼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B.习近平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感叹:“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C.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过年、过文化年自然也蔚然成风。
D.电影《流浪地球》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提前进入影院等候。
下列选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般天气,兀的不晒杀人!(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展现天气的酷热难耐。)
B.“手机依赖”到底是不良习惯?还是危险的“炸弹”?这让人们不得不开始质疑。(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应将“不良习惯”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C.“道德高尚”“拨动心弦”“雄鹰翱翔”“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不同。
D.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理想成绩的前提。(删去“能否”,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选出下列划线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粗犷(kuàng) 气慨 拈轻怕重(niān) 藏污纳垢
B.巷道(hàng) 荒僻 如坐针毡(zhān) 根深蒂固
C.契合(qì) 抉择 纵横捭阖(bǎi) 消声匿迹
D.琢磨(zhuó) 箱箧 日薄西山(bò) 纷至踏来
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题目:有 就有幸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
2.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有何作用?
3.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