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月夜忆舍弟①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②,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乙)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①本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舍弟,指自己的弟弟。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断人行:指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③况乃:何况,况且。
1.下列对两首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做,表达的情感却并不完全相同。
B.两诗首联都在写景,都描述了国都沦陷时萧条破败的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C.两诗颔联都运用了拟人手法,都将主观情感移情于物,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D.两诗都提到了“家书”,也都同时提到了战争。可见诗人既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E.甲诗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人在甲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书实际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B.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C.该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D.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2)一位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想要制作一张名为“斯诺眼中的毛泽东”的读书卡片。请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了解,帮这位同学再补充两点。
毛泽东 |
身份: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
斯诺眼中的毛泽东:①质朴纯真而又机智老练,颇有幽默感; |
②在中国共产党的势力范围内影响最大 |
③ |
④ |
(3)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的文段,回答问题。
他部下的军队在西藏的冰天雪地中,经受了整整一个严冬的围困和艰难,除了牦牛肉以外没有别的吃,而仍能保持万众一心,这必须归因于纯属领导人物的罕见人品。至少我个人是不可能想象蒋介石、白崇禧、宋哲元或者中国任何其他一个国民党将领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保全一支军队的,更不能说还能够在这样的考验结束时真的做到卷土重来,发动一场大进攻,在敌军为了防止他突破而从从容容地构筑了好几个月的防线上,打入了一个楔子。
①文中的“他”是谁?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②“他”还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举一例说明。
名句默写。
古诗中的写景名句比比皆是。王绩用“树树皆秋色,①________”简笔勾勒出山景的萧瑟与寂寞(《野望》);崔颢《黄鹤楼》颈联②“________,________。”写景历来被人称道;李清照则在《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③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
某校初二年级开展“关注语文”的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关注一)只背经典有局限
现象:小强同学在小学时就背诵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但谈起现在的语文学习,他还是一头雾水。
语文学习涉及听说读写各方面,背诵国学经典并不是提高语文学习水平的万能钥匙。
对策:语文学习要 。
(关注二)
现象:进入初二,丽丽同学天天在语文的题海中拼搏,可是语文成绩仍然徘徊不前。
大量重复的练习会让人身心疲惫,提高语文成绩不能盲目做题。
对策:语文练习要适度、得法。
(1)给“关注一”写出一条对策: 。
(2)给“关注二”拟定一个标题(限7个字): 。
(3)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班委会决定去采访本校九年级语文学习之星娜娜学姐,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下列对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常识解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鞅立木、尾生抱柱、一诺千金、烽火戏诸侯”都是中国古人诚信守信的故事。
B.《史记》中“世家”是用来记述名臣的,周亚夫是汉代名将,所以记录在世家中。
C.“坚定的信仰,是长征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句话的主语中心语是“信仰”。
D.“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喜欢挑战的人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这句话的主干是“时刻是享受。”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考察表明,塔里木地区有非常长的聚水期。
②早在30万年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还是连在一起的大海,后来这里的地壳逐渐抬升。
③这一时期一直持续了数万年,使得塔里木地区积聚了大量地下水。
④但还是个湿润地带,降水比较丰富,草原、沼泽密布。
⑤为什么塔里木盆地地下会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库呢?
A. ①③②④⑤ B. ⑤①②④③ C. ⑤②①④③ D. ①⑤②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