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散文《俯向大地的身影》,回答后面小题 俯向大地的身影 曹春雷 ①一场春雨后,...

阅读散文《俯向大地的身影》,回答后面小题

俯向大地的身影

曹春雷

①一场春雨后,我回到乡下帮母亲种花生。母亲的地块小,用不上机器,只能人工种。

②田里,母亲光着脚,来来回回。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我皱眉抱怨,母亲却笑着说,是你的脚太娇气了,不能怨土地。我知道,其实母亲的意思是,土地没错,是你离开这片土地太久了。是的,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都长了脚气。母亲说,你这几天在田里光脚,就能治好。我信,没听说哪个种田的人长脚气。我负责点种,但花生总不肯听我的话,有时一粒与另一粒像有仇,离得那么远,有时三四粒花生挤挤攘攘簇在一起。母亲说,你站得太直了,要弯一下腰。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都大于九十度俯身。

③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④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

⑤记得小时,我曾在一块田地前,学大人的样子估摸能产多少斤粮食,显然,这个数字远远少于母亲的预想。母亲“嘘”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我调皮,就追问田地生气了会咋样?母亲说,打的粮食就会少了,你想想,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⑥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十分,地就对你好十分。人勤地不懒。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是豆腐块,坚持用土肥。到了丰收时,村人经过我家的田地时,总是要夸赞几声。

⑦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向日葵成熟后,籽多饱满,但多半会被鸟啄去,或者被路过的人摘食。母亲却不甚在意,她说,向日葵种了,谁吃还不是一样,种这个,只是因为地堰上闲着。秋日里,若在田野上的一大片花生地里,要找到我家的那块,很容易,边上长着几棵向日葵的就是。向日葵金灿灿,那时我就认为,这是大地因为母亲的勤劳,而颁发给她的金色勋章。

⑧如今,七十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将田地撂了荒,母亲就觉着很可惜。好好的田地,瞎了啊——瞎了,就是浪费了。有人说种粮食不值钱,她就反驳,要是都不种粮食了,总有一天会拿钱也买不着。我担心母亲种地太累,也曾劝她别再种了,笑着说她该退休了。但母亲说,我离退休还早着呢。她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将身影俯向大地,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

⑨如今,在城市里,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因为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

1.“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文章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母亲对土地的虔诚?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

3.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写我回乡下帮母亲种花生,这是为文章的结尾做铺垫,正是因为我种花生十分艰难,所以结尾才会说“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

B.第四段中“这种姿势”指母亲撒肥时每一次都大干九十度俯身的姿势。

C.第五段描写母子之间的对话,刻画了作为乡下人的母亲愚昧、迷信的一面,反衬出小时候的我对事情实事求是的态度。

D.第七段中作者将向日葵比作大地发给母亲的金色勋章,色彩绚丽,画面感极强赞美了母亲的勤劳。

E.第八段中“好好的田地,瞎了啊一一瞎了”句中,一个词语重复出现,形象地写出母亲对撂荒的土地的可惜之情。

4.文章题目“俯向大地的身影”有何含义?

 

1.(1)九十度俯身种地,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2)要对土地说好话;(3)认真整理土地;(4)勤劳地将闲着的田边地堰种上向日葵;(5)七十多岁,依然坚持种田。 2.使用了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已经不适应用脚亲近泥土了,表现了我对土地的生疏。 3.AC 4.“俯向大地的身影”一方面是实写,指母亲种田时俯下身子的身影,另一方面指母亲以及和母亲一样对土地充满了感情的勤劳的人们。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围绕“母亲对土地的虔诚”结合相关句子概括即可。“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都大于九十度俯身”“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写母亲九十度俯身种地,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你对地好十分,地就对你好十分”写母亲认为要对土地说好话;“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是豆腐块,坚持用土肥”写母亲认真整理土地;“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 写母亲勤劳地将闲着的田边地堰种上向日葵;“如今,七十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写母亲七十多岁,依然坚持种田。 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把土地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拟人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答题。这里要写的对象是“土地”,“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 写出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已经不适应用脚亲近泥土,表现了我对土地的生疏。 3.A.有误。由最后一段“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因为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可知“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是因为对大地的敬意,对母亲的敬爱。 C.有误。“刻画了作为乡下人的母亲愚昧、迷信的一面,反衬出小时候的我对事情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错误的。“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写母亲认为要对土地说好话,表现了母亲对土地的虔诚。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标题“俯向大地的身影”的含义。表面上,指母亲种田时俯下身子的身影;还要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深层含义,母亲九十度俯身种地,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母亲认为要对土地说好话,母亲认真整理土地,母亲七十多岁,依然坚持种田,由此可知,“俯向大地的身影”还指母亲以及和母亲一样对土地充满了感情的勤劳的人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注:①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②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③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④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宾客________

(2)尽当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3.文章极力渲染蔡邕的才学和地位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饮酒》)

(2)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

(3)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_。(《渔家傲》)

(4)_________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

(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杜牧的《赤壁》一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要塞)

B.杂然相(赞同)

C.遂率子孙担者三夫(肩负,扛)

D.曾不能毁山之一(指草木)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B.且焉置土石?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达于汉阴”中“阴”的理解,我们可以判断江苏省的江阴市位置在长江的南岸。

B.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从两个人的表现可看出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C.“愚公”“智叟”这两个名字在文章中很有深意,运用对比、讽刺的手法,突出愚公的“智”和智叟的“愚”。

D.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以前,有“京东第一镇”之誉的东丰台,远近驰名的是木版年画。

②东丰台木版年画出现于明末,兴盛于清代中期,极盛时期全镇的年画作坊多达五十余家。到了清代末期,天津西南的杨柳青年画走向鼎盛,不少丰台人便跑到杨柳青炒米店开设画店。丰台人店多势众,在杨柳青炒米店有“丰台帮”之称,势头颇健。

③东丰台年画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虽然东丰台与杨柳青镇相距不远,但其画风——尤其是早期的画风与杨柳青却相去甚远。杨柳青年画的受众多为城中市井人家,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都是乡间百姓,所以它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各方面都有很浓的地域和乡土的特点。东丰台年画传人董静说:“拿胖娃娃抱大鱼举例,杨柳青人画的鱼多是金鱼,因为城里的人喜欢观赏金鱼,可是买东丰台年画的都是农民,守着河岔水沟,没有金鱼,只有鲤鱼,所以东丰台年画中的鱼全都是大鲤鱼。”

④东丰台年画以套版为主,局部手绘,特别是面部和手部,画法为写意。套版一般为六块版,红、绿、黄、紫、蓝,外加一块黑色的线版。蓝色多是品青,绿是品绿,红是品色玫瑰精。不用调和色,只用原色;着色很重,对比强烈;设色不是“随类赋彩”,而是把有限的五六种颜色,相互错开,以造成缤纷斑斓的色彩效果。人脸染得十分浓艳,施粉厚,红色重,不像杨柳青年画脸颊晕染细腻而淡雅;东丰台年画中的人脸像戏剧打脸,追求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其画版直线多,曲线少;色块多,线条少,因之结构紧凑结实,画面具有整体感与分量感。这正是乡土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我由衷喜欢东丰台年画的缘故。

⑤东丰台年画很重视勾眼点睛。东丰台年画的眼睛是要手绘上去的。一般分“活眼”和“死眼”。神像多为“死眼”,上下眼皮是一条横线,中点一个黑点,像“工”字,因为神仙的表情必须庄重;但娃娃美人多为活眼,上下眼皮画成曲线的月牙状,再点睛,以表达人物的表情与神气,因为娃娃美人这种凡人的眼睛必须灵活,有活气儿。东丰台人把杨柳青画中那种弯成花瓣状左右顾盼的眼叫“凤眼”,但东丰台人不画凤眼,只画活眼。于是,两地年画风格立时区别开了。

⑥东丰台年画由于社会变迁,几近消亡。幸亏这些年人们有了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开始着手发掘、收集和整理本地的年画。东丰台年画的复兴有了希望。

(注)东丰台位于京、津、唐三市间的腹地,是今天宁河县的丰台镇,在天津版图的最东边。

1.对东丰台年画的主要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近驰名。

B.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C.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

D.色彩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结实。

2.对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东丰台年画极盛时期的状况。

B.第三段将东丰台年画与杨柳青年画的画风作比较,突出杨柳青年画的受众者为城中市井人家。

C.第三段举胖娃娃抱大鱼的例子,通过比较,突出东丰台年画有很浓的地域和乡土的特点。

D.第四段将东丰台年画与杨柳青年画的设色特点作比较,突出东丰台年画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3.下面各项中的加点词语,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的一项是(    )

A.以前,有“京东第一镇”之誉的东丰台,远近驰名的是木版年画。

B.杨柳青年画的受众多为城中市井人家,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都是乡间百姓。

C.套版一般为六块版,红、绿、黄、紫、蓝,外加一块黑色的线版。

D.其画版直线多,曲线少;色块多,线条少。因之结构紧凑结实,画面具有整体感与分量感。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中“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

B.颔联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C.颈联中“抵万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D.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怆、悲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