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石窟 ①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敦煌石窟

①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

②敦煌石窟是佛教徒修行、礼拜和进行法事的石窟寺。窟内有塑绘和壁画。塑像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高僧等形象。壁画包括佛像画、经义画、佛本生故事画、佛传故事画、佛教事迹画、汉族神州故事画、供养画(供养人画和出行图)、装饰图案画等内容。

③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二十五公里,开凿在砾石层的断崖上,背靠鸣沙山,面对三危山,前临岩泉,窟区全长1600米,现存洞窟49个,洞窟大小不一,上下错落,密布崖面,如蜂窝状。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在武周时期,洞窟已多达千余,由于历史变迁,自然的和人为的毁损,前秦始建的洞窟已不可考。在现存的洞窟中,有壁画45000平方米,壁像2300余身,最大塑像高33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这些壁画、塑像,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到14世纪,上下延续千年的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交通、建筑、艺术、民俗、宗教信仰、思想变化、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等情况。在我国现存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60年,我国政府定莫高窟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

④榆林窟位于安西县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的砾石崖断崖上,现存北魏至元代的洞窟42个,最高塑像20余米,吐蕃统治初期(敦煌石窟分期为中唐)所凿建的第25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佼佼者。西夏时期凿建的第二第三窟,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并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之不足。窟中的水月观音和文殊菩萨出行图,均为脍炙人口的佳作。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⑤西千佛洞现存16窟,保存完好,1961年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东千佛洞,现存23窟,密宗题材的壁画尤多。五个庙石窟现存22窟。这几处石窟都可以作为莫高窟和榆林石窟两个窟群之参证和补充。

1.下面对第一段中的“同属一脉”的“脉”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动脉和静脉的区分

B.像血管一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

C.脉博的简称

D.植物叶子、昆虫翅膀上像血管的组织。

2.文中把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和肃北五个庙石窟都归在“敦煌石窟”的范围内,理由是什么?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画线句“现存北魏至元代的洞窟42个”中能否将“至”字换成“和”字?为什么?

5.文中③④⑤段都在介绍敦煌石窟,其次序却不能互换,为什么?

 

1.B 2.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 其内容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 3. 列数字 开凿时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 4.不可以换,“至”说明的是从北魏到元代这个时期内的所有朝代的洞窟,而“和”只表示北魏和元代两个朝代的洞窟,“至”换成“和”与原意(或事实)不符,“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5.(1)③④⑤段内容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2)③④⑤段的顺序照应了第①段中“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一脉:1、河流或山脉的一支。2、犹言一线,一缕。多用于连贯相承的事物。3、亲族、师弟、诗文等前后相承的一系。4、中医指一种脉象。结合“内容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可知,其使用对象是“内容和艺术风格”,因此“脉”的意思是:连贯相承的事物。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第一段“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我们总称之为敦煌石窟”可知原因有两点:1、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2、其内容和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和内容分析。1)结合“有壁画45000平方米,壁像2300余身,最大塑像高33米,最大壁画约50平方米”等句子,可知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结合“在我国现存的石窟中,莫高窟是开凿时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珍贵的价值,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可知原因是:开凿时期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 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1)解释词语。“至”是到的意思,指一段时间。“和”指其前后的两个时间点,两者意思不同。2)结合句子分析。“至”说明的是从北魏到元代这个时期内的所有朝代的洞窟,而“和”只表示北魏和元代两个朝代的洞窟,“至”换成“和”与原意不符,“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3)结论。故不能调换。 5.本题考查说明顺序。一般存在几种情况不能调换:段落间存在某种逻辑、时间、空间顺序;几个段落分别和上文、下文某个内容照应。(1)第三段介绍莫高窟,第四段介绍榆林窟,第五段介绍西千佛洞,莫高窟被国家评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榆林窟被评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而西千佛洞几处石窟作为莫高窟和榆林石窟两个窟群之参证和补充。从而可以看出它们的地位,莫高窟最重要,榆林窟次之,西千佛洞最后,故③④⑤段内容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2)③④⑤段分别介绍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的顺序照应了第①段中“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教子

(孙道荣)

①在我前面,手拉手走着一对母子,孩子四五岁的样子,虎头虎脑,很可爱。

②小区门口的岗亭上,笔直地站着一位保安。小区物业为了改善小区的形象,做到文明服务,要求值勤保安,在业主经过时,必须敬礼。母子从保安身边走过时,保安“啪”地向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年轻的妈妈牵着儿子的手,忽然停了下来,弯下腰对儿子说:“叔叔向你敬礼,你是不是应该表示感谢啊?”孩子看看妈妈,又仰头看着保安,也抬起手臂,学着保安的样子,敬了个礼,并用稚嫩的童音对保安说:“谢谢叔叔。”年轻的保安脸竟然红了,连连摆手:“小朋友,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妈妈赞许地对孩子说:“小朋友就应该这样讲礼貌。”得到妈妈的表扬,孩子一脸灿烂。

③这一幕,让我非常感动。很钦佩这位年轻的妈妈,通过这样一些细小的举动,不失时机地给孩子以做人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④他们沿着小区的道路,朝前走去,我也继续跟在他们后面往家走。孩子一边走,一边还在兴奋地和妈妈讨论这件事。“刚才那个保安叔叔,好帅啊。”孩子说。年轻的妈妈点点头。孩子忽然仰起脸,激动地对妈妈说,“长大了我也要当保安,妈妈,你说好吗?”妈妈停下了脚步,瞪着孩子,“没出息!长大了,你要像爷爷一样当领导,或者像爸爸一样,自己做老板。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去做保安。”似乎还觉得不够,年轻妈妈又重重地加了一句:“儿子,我跟你讲,长大了你要是不好好念书,就只能像刚才那个保安一样,一辈子没出息地替别人站岗,明白吗?”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⑤听着这对母子的对话,我惊愕不已。年轻的妈妈,又一次拿活生生的例子,教育了一回自己的孩子。可是,这前后两次的教育,多么jié(    )然不同啊!

⑥这让我想起另一次经历。年前的一天,单位组织一帮人,去慰问扶贫结对户。一位同事将儿子也带上了,同事想找个家里有同龄孩子的困难户,一方面帮他们一把,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的儿子好好上一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多么幸福。我们陪着那位同事,来到了一个特别困难的家庭,女主人因重病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上小学,全家的重担,全落在了男主人一个人的肩上,日子过得很艰难。在介绍了情况后,同事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让儿子亲手交给困难户家的男主人。男主人推阻再三,最后,在我们的劝说下,从孩子的手上,接过了那个红包。同事的儿子还掏出了自己的几十元零花钱,送给了困难户家上小学的孩子。两个孩子的手,紧紧地拉在了一起。

⑦回来的路上,我们对同事的做法都大加赞赏,一致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同事摸着儿子的头,夸奖他今天的表现非常好。孩子有点害羞地低下了头。没想到,同事又趁热打铁地教育儿子:“看到了吧,回去不好好读书,将来你就会和那个叔叔一个下场。”

⑧一车人错愕不已。

⑨也许我的这位同事,与我在小区所遇到的那位母亲一样,急迫地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是,这一课的背后,是多么让人悲凉和痛心的现实啊。我不能确定,我们在孩子心灵中,到底埋下的是怎样一颗种子。

(选自作者博客)

1.根据拼音写汉字jié______然不同。

2.在小区里见到的一幕,使“我”对那位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用两个词语概括出这种变化: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所写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生活中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有时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教育的内容,反映出教育者自身的思想,请说说《教子》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奶奶、孔乙己各自的特点。

(材料1)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贾平凹《月迹》)

(材料2)有一回(孔乙己)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

(鲁迅《孔乙己》)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荣在洛阳,应人请,觉行炙人①有欲炙之。因辍己之炙②而施焉。同坐嗤③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④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释)①行炙人:传递菜肴的仆役。炙,烤肉。②辍己:指自己停下来不吃,让出自己那一份。③嗤(chī):讥笑。④左右:帮助。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应人请__________   (2)有欲炙之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

3.顾荣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1.本文是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_(人名)写给弟弟的一封家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吏史很辛苦,苏东坡很高兴不觉得疲倦。

B.老吏史觉得苏东坡很辛苦,东坡很畅快不觉得疲倦。

C.老吏史觉得很辛苦,东坡很畅快不觉得疲倦。

D.老吏史觉得苏东坡很辛苦,苏坡很高兴不觉得疲倦。

3.从选文来看,作者反对“______________”的读书态度,认为读书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为赋新词强说愁”中“赋”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

A.《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题目。

B.“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表现出诗人少年时不谙世事的任性倔强。

C.“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抒发了诗人历经世事沧桑后的豁达。

D.该词是诗人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时所著,“少年”与“而今”对比,突出了诗人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

 

查看答案

(1)纵被春风吹作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陂杏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

(3)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物皆然。(《黄生借书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