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清水麻鞋》,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麻鞋 秦岭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

阅读《清水麻鞋》,完成下面小题。

清水麻鞋

秦岭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差五就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空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在书页上。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他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木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③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④“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买,一定买!”我说。

⑤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的。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给我借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对!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⑥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他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⑦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沦为不入流的黑白照片。儿时有关麻鞋的梦想像蒸气散尽的一口老锅,只剩锅底的一片清凉。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一位来自江南的老者感叹:“我找了半辈子麻鞋,没想会在这里。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永远是最时尚的。”

⑧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是一位甘肃籍成功人士,身着传统直领对襟真丝汉服。我意外发现,他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⑨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的。“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⑩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清水麻鞋。鞋盒上书有于右任的《清水麻鞋歌》:“老农自矜麻鞋好,并谓麻鞋制作巧。闻客明日西南行,愿助轻足赴蜀道。”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清水麻鞋”相逢的三段经历。

2.结合语境,品析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在书页上。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中,引用杜甫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

B.第③段中,“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既写了少年的样子,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C.第⑤段中,少年“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表明少年因为贫穷而悲伤,他立志要通过卖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D.第⑦段中,“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似乎”二字不可缺少,这既为下文再见麻鞋埋下伏笔,也含蓄地写出了作者心中难以割含那份“麻鞋情结”。

E.本文以麻鞋为线索,拾取了匆匆岁月中的点点感慨,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情。

4.联系全文,分析第⑩段中“一拍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这句话的含义。

 

1.求学时,买鞋不成,借书给贫困少年;参加工作后,去鞋铺寻少年,没有找到;落脚天津,参加老乡会,再逢当年卖鞋人。 2.“捧”,写出对书的珍爱;“盯”写出看书的认真;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少年人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3.AC 4.脚穿麻鞋,回忆起曾经与麻鞋有关的人和事,表现了作者对过往生活的怀念。(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对主要叙写的事件进行概括。通读全文,作者围绕“清水麻鞋”主要讲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求学的时候,买不起鞋,为表歉意借书给卖鞋少年;第二件是参加工作后,来到清水寻找卖鞋少年;第三件是在天津的老乡会再与卖鞋少年。 2.本题考查词语与人物情感的理解。理解词语首先要知道词语的本意,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语境义,理解人物的情感。这里两个词生动的表现出了小男孩的动作,“捧”写出了小男孩动作的小心翼翼,表达出小男孩对书的爱护。“盯”则写出了小男孩完全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不舍得将眼神移开半分,写出了小男孩对知识的渴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结合文章内容来一一分析。第②段中,引用杜甫的诗句不仅为了突出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更借诗句塑造出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少年形象,突出了小男孩对知识的渴望。故A选项错误。“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是小男孩的神态描写,联系上下文可知,小男孩悲伤的原因是因为他不能送“我”一双麻鞋而感到愧疚,是小男孩内心的干净纯洁的写照,并未表现出他立志要通过卖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选项C错误。故选AC。 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做这类题型时,通读全文,联系文章的中心,再结合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本文以麻鞋为线索,记叙了匆匆岁月中的两三事,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情。作者的脚上的麻鞋其实代表着过往的生活,作者舍弃不了麻鞋,其实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1)或败奔    或:_______________   (2)诸将尽弃桂林走  走: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军中以是服同敞。

3.文中同敞的事例证明了“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2)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做》)

(4)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6)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7)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以禽鸟来表现早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B.委而之    去:离开

C.多助之        至:到达 D.天下之    顺:归顺,服从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民不以封疆之界 B.国不以山溪之险

C.寡助之 D.亲戚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继老子之后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B.本文论述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C.文章最后将“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突出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影响。

D.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能够体会到孟子的文章气势充沛,逻辑严密,说服力强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大自然的神功——自净》,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①大气、土壤和水受到污染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使自己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功”——自净。

②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印度的恒河被佛教徒视为圣河,他们认为河水能消灾除难,强身健体。因此,每一位教徒都爱到河中沐浴,甚至有人在此投水“升天”。河水中常常漂起尸体,尸体火化后骨灰也被倒入河中。即便如此,虔诚的教徒仍然一边沐浴,一边开怀畅饮。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生病。

③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海上油田的开采以及运输油轮的泄漏,都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科威特有几十万吨原油流入海洋,所到之处生物遭受灭顶之灾。但是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受害的海域生态大都恢复了正常。

④陆地的自净能力也令人惊叹。海湾战争中,泄漏的石油在科威特的沙漠里形成了一个50平方千米的“油湖”,清除它们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就在人们对此束手无策的时候,大自然显示其“自净”的本领:流动的沙粒覆盖了油层,沙层中长出了绿色的小草,沙漠中异常的高温也促使了原油的分解和挥发。

⑤但是,人类不要以为大自然具有自净能力就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要知道,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和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人类还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1.下克对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B.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清理场”。

C.陆地的自净能力也合人惊叹。

D.大自然的自净神功。

2.下面对第③段画线句子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使用了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使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B.“石油是海洋最主要的污染源”一句属平实说明。

C.第③段中加点的“最大”一词不能删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D.大自然的自净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人类可以对它们为所欲为。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颔联两句,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颈联两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

C.“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D.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抒发情感深沉饱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