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⑴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⑴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⑵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⑶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⑸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⑹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⑺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⑻“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⑼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⑽“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⑾“再数数。”

⑿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⒀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⒁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⒁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选文第⒀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5.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1.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表达了父亲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场景逐渐消失了。后半句提示下文,设置悬念,暗示父亲老了,有了什么特殊状况。 3.“不小心”其实是故意为之。这里表现了母亲既要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又要让他不易察觉的细心。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深厚淳朴的感情。 4.从母亲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和父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理解父亲,关心、呵护父亲,而又非常细心的人。(或者和父亲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和父亲有着深厚淳朴的感情。) 5.年轻时数钱,充满骄傲和自豪,父母一个挣,一个管,把穷困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两个人相互支持的情分可见一斑;有病时数钱,笨拙可笑,这里数钱不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对父亲的关心呵护。两个人年老时相互扶持的情分感人至深。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极其作用的掌握。由画线句子中的“伸、掏、捏、抖、伸、哈、数”等动词,还有“抖上两抖”“哈一哈气”“一张张地数”等描写,可知运用的是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致传神地刻画了父亲数钱时的特定心理。分析作用时,要从人物形象刻画、主旨表达等角度入手。这么细致地对待数目不多的工资,可见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拿到报酬时的兴奋,以及让一家老小能够糊口的自豪和满足。 2.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段落所处的位置入手,然后结合段落所写的内容加以分析。从位置上看,本段前面写了父亲年轻时数钱的场面,后面写了父亲生病后这种数钱场面消失了,但换了一种数钱的方式。从内容上看,前面承接前文父亲年轻时数钱的内容,后面则引出父亲老年数钱的原因。因此,可以看出此段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一般从词语的字面意义人手,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或上下文,分析其在刻画形象、表现主旨等方面的作用。此处“不小心”加了引号,别具深意,暗示黑豆和绿豆混在一起,并非母亲的粗心,而是故意为之,是为了让父亲挑选,借此来锻炼父亲的动手能力,让父亲能够早日康复。这既能照顾父亲的自尊心,又能让他锻炼身体。充分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父亲的深厚的感情。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行为事件和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描写入手。回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第6段“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第13段母亲要求父亲分开黑豆和绿豆,这些情节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关心呵护、相濡以沫,和父亲有着深厚淳朴的感情。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先要分别概括两种姿态,然后从表达主旨、刻画形象等角度分析其中饱含的情分。父亲年轻时靠自己的劳动挣来养家糊口的工钱,当着家人的面数钱,这是自己能让家人过上温暖的日子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有满满的幸福感。生病后,身体垮掉,母亲为了让父亲早日康复,用了数钱的“招数”,这时父亲的动作,非常笨拙可爱,可是却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和关爱。这两种姿态,都体现了父母相互扶持,共同营造幸福家庭的深厚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史金波

①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卷铁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2018年7月,共有53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处,世界自然遗产1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的遗产。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联成万里长城。甘肃敦煌莫高,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A

④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B。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⑤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5批珍贵古籍其中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全部共评审出国家珍贵古箱12274种,先后由国务院公布,并以图录的形式分5次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⑥中国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传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⑦自2005年开始,中国已建立起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1372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济身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多姿,其中有表现中原地区汉族文化的,如京剧、昆曲、中国古琴艺术、C、安徽宣纸等;还有许多表现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如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D等。

(选自2018年《新华文摘》第23期,有删改)

1.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2.请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放到文中ABCD处。

①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②云南丽江古城,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古城

③贵州侗族大歌

④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成至今已近600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3.第④段“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句中“约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4.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选文,谈谈如何如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材料一: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教堂拱顶等部分遭大面积损毀,塔尖坍塌。巴黎民众在火灾现场跪地祈祷,为圣母院被大火吞噬而落泪哭泣。

材料二:敦煌研究院成立75年来,因为有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又一代敦煌人一辈子的守护和研究,才成就了如今的敦煌传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寒暑节:_______  (2)无断焉: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文中写孀妻之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4.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请说说本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的词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鳞次栉比  脍炙人口

 

查看答案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__________,他的《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在这本书中,蝉在地下“潜伏”四年;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_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