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作文。 妈妈的早餐,爸爸的叮咛,同学的微笑,老师的眼神,成功时的祝贺,失...

根据要求作文。

妈妈的早餐,爸爸的叮咛,同学的微笑,老师的眼神,成功时的祝贺,失误时的劝勉……生活中许许多多这样的事,都蕴含着他人的关爱。这关爱如鲜花、如雨露,平平静静地定格在我们的生活中,定格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悟,就能发现其中特别的含义。

请以“关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1、字体工整,卷面整洁。2、除诗歌外,不限文体,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关爱 关爱, 可以温暖人心;关爱,可以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关爱是人民心中最为柔软的一块地方。 记得,那时我上小学。这是一个天色阴暗的下午,我要去哥哥家玩,我在路上飞快的跑着,生怕雨下了下来。可天气硬是要和我对着干。天空变得越来越黑,好像哪个顽皮的孩子把墨水打翻,染黑了天空这块美丽的画布。雨渐渐下了下来,逐渐变大,如同一位打翻了墨水被大人责骂而嚎啕大哭的孩子一样。 我跑得太快了,没注意脚下的一块石头,被绊了一跤,我整个人都摔进了水坑中,身上被脏水弄得到处都是,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膝盖上破了一大块皮,血肉模糊。我强忍着痛想走几步,可是脚怎么也动不了。只看见远处有一位阿姨她好像看见了我,她加快脚步走了过来。这个阿姨用伞遮住了我的头,她见我伤得那么严重便问我家住哪儿,当我告诉她我家地址时,她摇了摇头,又对我说:“小妹妹你伤的那么厉害,家又离这儿那么远,我还是先带你去医院吧。”我点点了点头。她将我背了起来,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她安慰我说:“小朋友,不要害怕,阿姨现在带你去医院啦。”阿姨说着到路口去打的士,我坐进的士后,终于忍不住痛哭了出来。阿姨见我哭了就连忙安慰我,对我说:“快了,快到医院了,再忍一下个好了,加油啊!”我点了点头。 终于到医院了,阿姨将我背进医院,找医生给我看看。当做好检查后,我的眼泪再次流了出来,阿姨问我为什么哭,我心里十分感激这个阿姨,可不知道要怎么开口好,我沉默了,过了一会儿,我不哭了。阿姨问我家长的电话号码,打电话通知我的父母。当爸爸妈妈赶到医院后,阿姨已经先走了。妈妈问我这个阿姨是谁,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个阿姨没留下姓名,没留下一点儿关于她自己的消息。 原来陌生人之间也可以互相关爱,就如这位阿姨关爱我一样。我与她素不相识可她却乐意帮助我。关爱可以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灵。 【解析】 作文话题“关爱”。这一题的命题很有时代特点,也极具人文关怀。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中,可是现在很多同学却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他们对父母的爱护不理解,对老师的关心也很漠然。而这一题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妈妈的早餐,爸爸的叮咛,同学的微笑,老师的眼神,成功时的祝贺,失误时的劝勉”,本题正是引导同学们把眼光投向生活,投向身边的人,在生活中发现爱心,发现生活的美,所以说本题对同学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完善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我们在写这一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说心里话,抒真情,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叙事要清楚、完整。要写有“我”之文。写这篇作文也应独抒心灵。心中的一份情感、一点感悟、一丝回味、一片热情……这都是文章的立意,立意关键在于要缘事而发,只有真实地书写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悟从自我理解的角度抒写出来,才能写出好文章。从这则材料及话题来看,适合写记叙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向日葵和石头

①种子成熟,落到土里,再发芽生长,这事本很自然合理。没想到有一粒种子却因此触犯了一块石头。

②那是一块古老的石头,据说它最爱安静,它的行动十分稳健。多少年来,不论世界上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它都能沉住气,保持一个一动也不动的姿态。不用说,它认为自己很有见解,也很有涵养。因此它打算著书立说。它的计划当中有一部哲学,据说里面包括这样一些伟大而深刻的专题,比方:论不变动是宇宙的规律,论黑暗的永恒性和美,论石头对存在的决定性,论安静与平静之为幸福,等等。有一天,当它正在思考哲学计划的时候,忽然有一粒种子,未经它的许可,大模大样地闯进它的世界来了,而且从此留下不走。这使得它大为恼火。不仅它的安宁受到了扰乱,而且,最糟糕的是,它的哲学体系被破坏了。

③石头决心改变这种局面。可是这很不容易。它既不能完全否认种子的存在,又没有力量把种子驱逐出去。它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它决心在自己的哲学里添上这么一章,题目叫做:论种子的丑陋及其对宇宙安宁的破坏,很快必将自行毁灭,等等。

④“等着瞧吧!”有涵养的石头自言自语说,“就算你也是一种存在,可是你生出来没几天,个儿小,又不结实,看你还能活几天!”

⑤种子当然没有理会这些。它不但继续留下来,而且越来越不安分。它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它喜欢唱一些关于生长和发展的歌。歌里面老是什么温暖啦,春天啦,这一类的话,乐观得很,自信得很。

⑥有涵养的石头变得非常激动:“等着瞧吧!马上就会刮风的。”

⑦于是素来欢喜安静的石头居然一心盼望起刮风来了,它认为刮风会冻坏柔弱的种子,而它认为自己是既不怕冷也不怕热的。

⑧风倒是刮起来了,而且是一阵风接一阵风。先是冷风,后是热风。或者说,是冷风带来了热风,寒冷带来了温暖,冬天带来了春天。终于,春天在风声里出现了。

⑨不安分的种子不但没有被冻死,反而发了芽,生了根。它的根从石头下面(  A  )过去,它的芽从石头旁边(  B  )出来、(  C  )出了地面。

⑩“先别忙得意,等着瞧吧!”石头还是不服输。

于是石头又盼望下雨。虽然,严格说来,它不怎么喜欢这一类事情,可是它认为雨水会淹死种子,而它自己好像是既不怕潮湿又不怕干燥的。

不久,真的下雨了。电闪雷鸣,地动山摇。这种景象使得那盼望下雨的石头也不禁战栗起来。可是,嫩芽不但不畏惧反而快乐地迎接雨水,旺盛地生长起来。接连几场大雨以后,嫩芽变成了一棵完美的向日葵。

“等着瞧吧!”不服输的石头还是这样一句话。

它想:也许小向日葵不能长大。也许,它再长高,就支持不住自己的重量,会突然倒下来的。

小向日葵并不因这些诅咒而停止生长。它的根一天天往深处扎,它的茎一天天变得更粗壮更结实,它的叶子一天天长得更茂盛。终于有一天,小向日葵变成了大向日葵,开了一朵很大很大的金黄色的花。花向着太阳,不知疲倦地随着太阳转,以后结了许多种子。接着,新的种子又开始了新的成熟,准备落到新的土壤里去,长出新的向日葵来。

至于那块伤心的石头呢,他的哲学著作当然永远不会完成了,但他的结局倒不完全是悲剧的。他在冷和热不断交战,在潮湿和干燥不断更替,在植物根不断穿透以后,终于破裂了,变成了植物的养料。

(选自《严文井童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略有改动)

1.请按照课文内容概括相关信息,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石头认为种子会“自行毁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日葵的表现(或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露、穿、挤”三个动词分别填入第⑨段的空格内。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3.文章多处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此手法的表达效果赏析下面两句,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

A、它居然还呼吸,居然还唱歌。

B、有涵养的石头变得非常激动:“等着瞧吧!马上就会刮风的。”“先别忙得意,等着瞧吧!”石头还是不服输。“等着瞧吧!”不服输的石头还是这样一句话。

4.你认为造成种子和石头之截然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请依据文章情节和两者的形象,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①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常常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②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她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③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女孩感到很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会了,不用记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男孩气恼地说:“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女孩委屈地哭了,说:“你以后还给我还不行吗?”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④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不知道要搬到哪儿,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仿佛丢了东西似的。知道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有去上学,早早地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儿。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和她的哥哥站在车厢里。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可没有说出来,车速很快,一溜烟从眼前过去了。

⑤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同桌留给他的。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用过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送给我最好的同桌。”

⑥男孩哭了,他突然觉得            ,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⑦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有时候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⑧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了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⑨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此生也就无憾了。

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非要见她呢?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又说:“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他说:“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沭浴着温暖的阳光……”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旦打开味道就淡了。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并把它传递下去吧。”

信是那位主持人写的,王丽晨是他的妹妹。她已于三年前病逝。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有删改)

1.文章以“最初的温暖”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写出第⑥段男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写了女孩的哥哥,请简析这一人物在此处出现的具体作用。

4.请简析第段在全文中的表达效果。

5.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亭亭净       

②陶后有闻

③而之不可

④莫能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

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体兼彩,不极于色            此用武之国,其主不能守

B.情韵胜                    皆美于徐公

C.富贵者也                  辍耕垄上

D.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      子好骑

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5.翻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香味: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位: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___________的品性。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请你对此作简要分析。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 ,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对此作简要分析 。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山不在高____________,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5)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