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方益松的《母爱的颜色》一文,完成小题。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

阅读方益松的《母爱的颜色》一文,完成小题。

①刚搬到这个小区,常常见一个5岁的男孩,剃阿福头,走路外“八”字,模样很是滑稽。男孩目光呆滞,说话也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②时间久了,我也渐渐地知道:男孩,原本有一个很幸福的童年。父亲是某私营企业的厂长,属于那种事业有成、家境富裕的成功人士。然而,不幸的是,两岁时,一场大病,男孩从此痴呆。再后来,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他们母子俩身上,父亲丢给母子俩一套房子,无情地离开了这个家。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孩子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过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白天,她要去街道清扫马路,就把儿子丢给热心的邻居,小男孩不哭不闹。常常见小男孩一个人,在妈妈回家的路口一直等着,无论严寒酷暑。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爷爷奶奶们也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给他披件衣服。有事没事地,大家总要和他拉上几句家常:“妈妈好吗?想不想爸爸?”男孩不言语,只是一个劲傻笑,或者回答,妈妈是绿色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男孩的语气,才铿锵有力,充满自豪与满足。

④听的次数多了,才知道,这不是男孩的随口乱答。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这句话从此就烙入我的记忆。

⑤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到男孩家探视。一进门,我才惊奇地发现:室内好多地方,以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红色是危险或不可触及的,而绿色则代表安全。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开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温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墙角,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尖锐物体也涂成了红色。

⑥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比较顽皮,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是被刀具割伤手指。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正因为如此,家里从来不敢买绿颜色的保温瓶。“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我们继续问。“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地活着。”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哽咽,眼泪噙满了眼眶。

⑦好好活着,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就是安全和畅通无阻,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而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尽可能地赋予小男孩所能接触到的物体以颜色,以便让他简单的思维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⑧母爱,本无所谓颜色。所谓颜色,就是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谁”“做了什么事”“目的是什么”“表现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思考回答:文章第②段属于哪一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4.文章以“母爱的颜色”为题,有哪些好处?

5.文章第⑥段画线句与链接材料中两位妈妈都希望孩子活的“好好”的,但两位母亲的希望中又有各自的想法和期盼,请分别说明。

(链接材料)“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本文:

“链接材料”:

 

1.一位妈妈为使分辨能力不强的儿子安全地生活,把家中危险或不可触及的东西涂成红色,把安全的东西涂成绿色,表现了母爱的苦心和伟大。 2.插叙,补充交代了这个家庭的变故(不幸),为后文叙述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给家中物品涂红绿两色,让孩子远离伤害作铺垫。 3.运用了外貌描写(或细节描写),通过描写孩子的妈妈鱼尾纹过早地爬上了眼角、头上的白发依稀可见等特点,刻画了孩子妈妈因为生活不幸,过度操劳,憔悴早衰的形象,表现“我”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4.(1)新颖夺目,留有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表达了母爱的内涵: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健康成长。(3)暗示文章的线索。(4)提示本文的主题。 5.本文母亲的希望:她的儿子能够远离和逃避伤害,平安健康地活下去。“链接材料”中母亲的希望:“我”(儿子)能够恢复生活的信心,勇敢地、乐观地、坚强地活下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可按题干要求,先回答出文章要表现的人物、事件、目的,以及表现了什么,然后组合成句。阅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要赞颂的对象是妈妈,因为她有一个傻儿子,分辨力不强,为了儿子的安全,她将家中的事物按安全程度分为红绿两种颜色,以此来保全儿子的安全。从妈妈的做法,可以看出妈妈的一片苦心与对孩子的爱之深。 2.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文章第二段,是在认识小男孩后,对他家庭情况的一个补充交代,属于插叙。插叙的内容让我们明白了小男孩与母亲的处境,从而为后文的情节母亲为孩子将家中物品涂红绿两色的做法作铺垫,突出母亲的伟大。也有助于突出文章主题。 3.本题考査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按题干要求,先判断人物描写的方法,再根据句意分析其表达的效果。阅读句子,描写了母亲的鱼尾纹与白发,属于肖像描写(外貌),以此来突出母亲为了孩子操劳而过早的衰老,可见对这位母亲“我”是发自内心的同情。 4.本题考查标题的赏析。赏析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本文的标题是“母亲的颜色”,母爱是抽象的事物,但作者却赋予它以色彩,首先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其次,理解文章后可知,“母爱的颜色”象征着母亲对孩子的一片深情与关爱,点明全文的主旨,也是本文主要事件的概括。第三,全文的事件围绕着“色彩”展开,标题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5.本题考查不同文本人物情感的理解与比较。两篇文章中的母亲都希望儿子平安,但又有所不同。本文中的儿子是“痴呆”,没有分辨力,所以母亲是希望以色彩的正确分辨让他免受各种不可知的伤害,从而获得平安。但是链接材料中给出的文段,儿子是因为瘫痪而失去生活的信心,母亲的“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表现她希望儿子坚强面对人生苦难,重获生活的信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李秦卫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 (AlphaGo)”。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 感与危机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共识,创新成为当代社会的高频词。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变迁,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 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顶风冒沙,在遍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一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中国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④可以说,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

⑤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 先的锐气、锐意开拓的勇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让当代 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各方面都能实现爬坡过坎,再上台阶。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3月18曰,有删改)

1.细读全文,选出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要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向前,就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卖电脑的人太多导致电脑不值钱。

D.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据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有90%左右的失败率。

2.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第③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3.作者认为,涵养创新精神需要做到哪方面?你认为作为中学生还需要做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令卿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又值父昼寝,因共偷服散酒。其父时觉,且假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魏文帝:指曹丕。③敕:皇帝的命令。④散酒:药酒。⑤军人:这里指官军。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毓_______________           ②卿二子来_______________

共偷服_______________         ④假以观之_______________

⑵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会饮而不拜”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毓拜而后饮   B.切问而近思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闻而传之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2处)。

钟 毓 钟 会 少 有 令 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⑵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读了此文,你会发现两兄弟性格迥然不同,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性格。

 

查看答案

阅读陆游的《点绛唇》一诗,完成小题。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释)①陆游:南宋爱国词人。这首词写于作者遭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之时。②黏天浪:连天的波浪。③遮回疏放:这一回,定要放浪山水,疏闲纵放。

(1)这首词写了作者闲居时的哪些日常生活片段?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3)下面诗句中对诗词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一开头就提到采药,其实,采药也是陆游闲居生活中的一项活动内容。

B.“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两句寓含着比喻象征的意见。对于镜湖来说,大浪接天不是实景而是夸张,是用以比喻“宦海”的风浪险恶。

C.词取材于村居日常生活中的片断,展示出作者的生活风貌,说明作者想过村野生活。

D.词人对“闲人”生活的似正实反的肯定与咏唱,给这首词的风格带来了洒脱中寓抑郁的特色。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近期学校将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⑴(宣传读书活动)下列对联适合作本次活动座右铭的是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

A.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C.蹉跎莫以韶光老,人生唯因读书好。    D.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

⑵(调查读书现状)下列对表格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_

调查项目            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1.每天每人可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2.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7.8%

15.6%

31.2%

3.平板电脑智能手机阅读方式

40.6%

30.6%

20.6%

 

 

 

 

 

 

 

 

 

A.随着年级增长,每日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

B.经典书籍阅读中随年级增长所占比重成倍增加。

C.电子阅读随年级的增长呈10%的比例逐层递减。

D.随着年级增长,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提高。

⑶(借鉴读书方法)小亮介绍了三位名人的阅读方法,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评价。

(莫言“耳朵”阅读法)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还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还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动物鸣叫……

(华罗庚“默想”阅读法)数学家华罗庚拿到一篇数学论文时,往往先看题目,然后默想自己来写这篇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样收尾,想清楚后再读文章。当看到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每每发出会心的微笑,然后浏览而过;当看到新颖的见解时,便细细阅读。

(毛泽东“四多”阅读法)伟人毛泽东读书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多读指读书的面要广,重要的书要多读几遍;多写就是摘抄妙语佳句,圈点眉批,写读书笔记;多想即反复思考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多问就是有了问题就要问。

我欣赏_________阅读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和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A.《白洋淀纪事》是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小说、散文选集,曾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B.《荷花淀》《芦花荡》这对“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中最负盛名的作品。两篇都对于歼灭敌人作了正面描写,而着墨甚少的是荷花淀与芦花荡的景物。

C.《湘行散记》是沈从文代表作之一,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D.《狗·猫·鼠》这篇短篇小说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寓意深厚。

E.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出现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中,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

(2)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塑造的一个形象,请你谈谈对他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