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选文主要记述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文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1.匿名信事件、看电影时件 2.运用反语,表达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 3.弃医从文;评价: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第一到第四段,结合“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可概括:匿名信事件。2)第五到第八段,结合“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可概括:看电影事件。 2.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这句话显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一些日本人的想法,结合“也无怪他们疑惑”可知这里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正话反说,具有一种讽刺意味。讽刺的就是那些持有这种错误想法的人,强烈的抨击了这种谬论,表达了自己的愤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后文内容,鲁迅离开仙台医学院,去学习文学,可知他的意见变化是:弃医从文。2)明确思路:评价鲁迅的这种变化,应该持称赞、赞成的态度。并且给出相应的理由和表扬。示范: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因为他已经看出,即是当医生医治好中国人的躯体,也挽救不了国家,因为精神的愚昧更可怕,只有用文学、用文字去医治中国人的精神,才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才能挽救中国。从他的选择中我看出了他对国家、民族赤诚的爱,一切选择都从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表现了其高尚的爱国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将来不管什么时候,你偶然幻想罗切斯特先生对你有好感,你就把这两张肖像拿出来比较一下,说:只要罗切斯特先生愿意努力一下,他也许就可以赢得那位高贵女人的爱;你看他可不可能对一个赤贫的、无足轻重的贫民,浪费一点心思来认真考虑呢。”

“我就要这样做,”我下了决心;主意已定,我心里平静下来,于是便睡着了。

我遵守我的诺言。用粉笔画我自己的肖像,只花一两个小时就够了;而我画一张想象中的布兰奇·英格拉姆的象牙小像,却花了我将近两个星期的时间才完成。那张脸看上去是够可爱的,和我那用粉笔画的真实头像比起来,对比之鲜明已经达到了自我克制所能希望达到的极限。我从这件工作上得到了好处;它使我的头脑和手都忙着,它使我想不可磨灭地印在我心上的那个新的印象变得强烈而固定。

不久,为了我这样强迫自己的感情经受的有益训练,我有了向自己祝贺的理由。多亏有这种训练,我才能够以体面的镇静态度来面对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要不是有了这样的准备,哪怕在表面上,我也许都是无法保持镇静的。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

2.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画了自己的肖像后,又画了英格拉姆的肖像?

3.文中“我才能够以体面的镇静态度来面对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请你列举出后面发生的其中一个具体事例。

 

查看答案

古诗词鉴赏,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这是一首绘咏西湖的名篇,“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试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园林。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①敧嵌(qī 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②都邑:都会城镇。③俾():使。

1.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

则 宜 逸 民 退 士 之 所 游 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猛浪若

(2)互相轩邈

(3)皆怪石

(4)示来者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猛浪奔      ②此溪在山野之上

B.乎众矣      ②则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C.生寒树      ②悉怪石

D.①亭亭净      ②松与桂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以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5.以上两篇选文情景交融,流露出两位作者怎样相似的情感和志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和《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是指古代的书信。

B.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

C.《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怀着悲痛心情写下的文章,全文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概括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想起一些人时,总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切成一段段的,每一段都和一些人联在一起。没有这些人,生命似乎也就苍白A(贫穷  贫乏),没有着落。因此也不单是朋友,一些不是朋友而不得不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人,甚至一些憎恨的人,也常常要想起他们。所以,生命便可以分解成这样:一些被你所爱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恨的人分去了;一些被你无所谓爱或恨的人分去了。你的生命被这三种人分解去了。你在漫长的岁月里想念他们,因此你得自己的生命实在而B(丰沛  丰足)。

幽幽的想念不为人知,带着往昔的感情色彩,或爱或恨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当你想念着一个人时,你便觉得在极深极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颤动,若隐若现,欲升还沉。你想紧紧地抓住他们,但他们稍纵即逝。

当你想念滑过你生命的那些人时,所有的爱憎都蒙上一层淡淡的晕光。透过晕光,你再看他们,爱和憎都化做一种体验生命的深广的欣慰了。

(1)为文中AB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___(贫穷 贫乏)      B.______________(丰沛 丰足)

(2)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