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庇护(bì) 称职(chèn) 蹒跚(pán) 混为一谈(hǔn)
B.逃窜(chuàn) 蜷伏(quán) 狭隘(ài) 杞人忧天(qǐ)
C.掺和(huo) 滑稽(jī) 哺乳(bǔ) 风流倜傥(tǎng)
D.潜逃(qián) 模样(mó) 嗔怪(chēn) 美不胜收(shèng)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同学们以《初三,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作文。
生命需要信念,如同花草需要养分一样。其实,人生的道路难以一帆风顺,它布满荆棘,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看到希望与曙光。传说中的夸父以近乎疯狂的执着与信念,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追求者之歌。人生如歌,信念如曲。愿信念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前行。
请以“信念”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证要合理,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来写,力争做到有理有据。要求: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甲)诗首联中“ ”“ ”和(乙)诗首联中“ ”“ ”透露出遭贬谪的愤慨之情。
(2)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空有一腔热血而遭贬谪,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之情,但又有不同,请具体写出两首诗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阅读《湖心亭看雪》,完成下列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拥毳衣炉火(______)
(2)余拏一小舟(______)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中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D.文章开篇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选择“人鸟声俱绝”时去赏雪,可见他与众不同的情趣。
4.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链接)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1]之胜境,静者[2]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释)[1]都邑:都会城镇。[2]静者:喜欢清静的人。
阅读《传递》,回答下列小题。
①那年,我在县城的一所中学念高一,因为家距县城较远,为了节省路费,我一般要等到放寒暑假才回家。那是11月底的一天,因为要取生活费,我不得不回家一趟。上午上完第四节课,我就往家里赶。
②车子到乡里已经下午5点了。下车后我快步往家赶。天空飘着雪花,天格外冷。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座挨一座。为了给自己壮胆,我在心里背课文。天渐渐暗下来,我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加上附近不时传来的猫头鹰诡异的叫声,我不禁毛骨悚然,我又累又饿又胆怯,又着急,但又不敢停下来,只得一步一步往前挪。
③当我走到离家还有六七里远的山坳时,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束忽明忽暗的灯光。那束灯光给了我力量,我快步朝那户人家走去……
④走到那户人家门前,我犹豫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敲响了那扇门。
⑤门开了,我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眼前是一位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
⑥“我可以到您家……喝……碗水吗?”我满脸通红,甚至红到了脖子上。
⑦“行啊,元宝,给这位哥哥倒碗水。”老奶奶带着慈祥的微笑说。
⑧[A]小男孩抬头看了我一眼,应声回答道:“好咧!奶奶。”他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我接过碗,一饮而尽。
⑨“孩子,你这是要去哪里?”老奶奶问,她看出我还不想走。
⑩“我是山羊溪的,在县城读高中,要回家去取生活费。”
⑪“你还没吃饭吧?要不到我屋里吃碗饭?”老奶奶立刻领悟,笑容满面地对我说。
⑫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跟着老奶奶进了屋。这是一户普通的山里人家,屋里摆设很简陋。老奶奶让我坐在茶屋的火塘边,用铁锹把木炭火扒开,我立刻感觉身子暖和多了。这时,中年妇女给我端来一碗腊肉和一大碗米饭,并一个劲儿地让我多吃点儿。当吃完最后一口饭时,我猛然意识到几乎把人家的菜吃完了。我的脸“唰”的一下又红了。
⑬吃完饭后,老奶奶给我准备了杉木皮火把,并让中年妇女和小男孩送了我一程。[B]从那户人家出来,天空依然飘着雪花,寒风冷冽,但心里却异常地温暖。
⑭回家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不识字的的父亲没有给我讲太多大道理,只叮嘱我记住这户人家的恩情。
⑮时光流逝,年复一年,后来我大学毕业,在城里有了工作,安了家,但那顿饭和父亲的教诲我却一直牢记在心。
⑯后来我的家乡通了水泥路,我回家不必再经过那户人家,但每年过年回家,我都要绕道去那户人家,送些礼物给他们。
⑰有一次,我在火车站遇到一个失窃的年轻人,给了他100元作为车费,他执意要留下我的地址。半个月后,我收到了100元钱和一封感谢信。
⑱在给年轻人的回信中,我把我受到那户人家帮助的经历告诉了他。写完信,窗外阳光明媚,清风送来沁人心脾的花香……
1.阅读全文,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夜走山路,内心胆怯→①____→父亲教导,心存感恩→②____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A]小男孩抬头看了我一眼,应声回答道:“好咧!奶奶。”他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我接过碗,一饮而尽。(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B]从那户人家出来,天空依然飘着雪花,寒风冷冽,但心里却异常地温暖。(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有人认为,文章到第⑯段故事已经很完整了,后面的情节略显多余,最后两段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不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4.从全文看,标题“传递”包含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