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2)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4)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通过描写塞上秋景,流露出作者孤寂凄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答谢中书书》中作者自比先贤,表明钦敬追慕和自豪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一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叙了作者与恩师藤野先生相识、相处以及离别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这也是本文暗线所在。
B.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
C.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D.《与朱元思书》的“书”是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下列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遁形 和颜悦色 摧枯拉朽 屏息敛声
B.娴熟 抑扬顿挫 正襟危坐 为富不仁
C.颁发 任劳任怨 震聋发聩 眼花缭乱
D.燥热 藏污纳垢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
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篡(cuàn)改 屏(bǐng)息 滞(zhì)留 惨绝人寰(huán)
B.炽(zhì)热 吹嘘(xū) 窒(zhì)息 杳(yǎo)无消息
C.锃(zèng)亮 剑鞘(qiào) 不逊(xùn) 生机盎(àng)然
D.诘(jié)责 禁锢(gù) 悄(qiǎo)然 殚(dān)精竭虑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文章依次写了父亲的哪些背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3.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题,有什么好处?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