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中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2.指出画线句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选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的理解。

 

1.逻辑顺序;这样安排是考虑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按照决定因素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依次排列。 2.举例子;作者举了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比北京迟一个星期的例子,更好地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的道理。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选文中“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的事理。因为桃花盛开在春季,“山寺”比“人间”的地势高,所以当“人间四月芳菲”已尽时,“山寺桃花”才开始盛开。 【解析】 1.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分析。由“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可知,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介绍这是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再次之,古今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因素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易于读者接受。 2.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和打比方等,然后结合内容来辨析。结合划线语句,从“又如济南”中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济南、烟台”中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3.本题考查文本知识的运用。诗句描写的是山上大林寺中的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就说明了山上的春天比山下的春天来得要迟,根据文中介绍的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可见主要是因为地势的高低不同造成的,同一地区,海拔高度越高,春天来得越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娄太爷道:“这棺木、衣服,我受你的。你不要又拿银子给我家儿子孙子。我在这三日内就要回去,坐不起来了,只好用床抬了去。你明日早上到令先尊太老爷神主前祝告,说我告辞回去了。我在你家三十年,是你令先尊一个知心的朋友。令先尊去后,大相公如此奉事我,我还有什么话?你的品行、文章,是当今第一人。你生的个小儿子,尤其不同,将来好好教训他成个正经人物。但是你不会当家,不会相与朋友,这个家业是断然保不住的了!像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人。像你这样做法,都是被人骗了去,没人报答你的。虽说施恩不望报,却也不可这般贤否不明。你相与这臧三爷、张俊民,都是没良心的人。近来又添一个鲍廷玺,他做戏的,有什么好人,你也要照顾他?若管家王胡子,就更坏了!银钱也是小事,我死之后,你父子两人事事学你令先尊的德行,德行若好,就没有饭吃也不妨。你平生最想好的是你家A相公,他虽有才情,也不是什么厚道人。你只学你令先尊,将来断不吃苦。你眼里又没有官长,又没有本家,这本地方也难住。南京是个大邦,你的才情,到那里去,或者还遇着个知己,做出些事业来。这剩下的家私是靠不住的了!大相公,你听信我言,我死也瞑目!”

1.选文中的“你”“A”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儒林外史》原文,结合具体情节简要概括“你”做了哪些“慷慨仗义的事”。

3.结合选文并联系整部作品,说一说选文中的“你”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每章前两句都是借景起兴,利用景物渲染萧索凄迷的氛围,不仅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也烘托了主人公的心情。

B.本诗三章通过写时间的不断流逝及地点的不断转换,表现了主人公上下求索后的失望与惆怅。

C.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写法,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不仅具有声韵美,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D.本诗是一首热情的恋歌,感情坦率明朗,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自《虞初新志八大山人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 D.虽/陈黄金百镒于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首昂视

(2)右臂支船

(3)写菡萏一枝

(4)数十幅立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高可二黍       ②潭中鱼可百

B.①佛印类弥勒      ②颖异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D.①如有所语          ②此中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5.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_____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事、记物,可以记山水地理、记风土人情,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B.《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小说使用纯熟的白话文描写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透过生活细事揭示“士人”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语言庄谐杂出,令人赞叹。

C.《诗经》最初称《诗》,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指“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为贵族文人所作。

D.日常交往中,当有人向我们提问、建议或质疑,采取恰当的方式作出回应,就是应对。做好应对首先要准确判断对方的态度,其次要掌握一定的应对技巧。我们学过元方的有理有据的反击,便是巧妙应对的典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弘一大师李叔同,晚年过着(   )的生活。一天老友夏丏尊来拜访,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夏丏尊知道弘一大师曾有过(   )的日子,而今早已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不是没有味觉,因为他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随遇而安  随俗浮沉  歌舞升平  歌舞繁华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