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材料二
寿镜吾,绍兴人。秀才出身。因为对晚清的黑暗深表失望,不仅自己发誓不考功名做官,也反对儿子去考。于是继承家业,坐馆教书达60年之久。
寿镜吾选授课文注重文采,不讲八股文,不求死记硬背,被人讥为“离经叛道”。对学生很严格,如果三天不来上课,他就会去家访。每次放学他都会将学生送到路口,站在石桥上看到学生走远了才离去。鲁迅父亲病重,亟需陈仓米做药引,没有地方去找,寿先生不知道从哪得到一两升,亲自送来。
寿镜吾晚年常阅报纸,与人议论时政,言及帝国主义侵略、订立不平等条约时,辄气愤扼腕,大骂朝廷卖国贼。书屋后有丹桂一竿,有一亭名“自怡”,又于对面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
客人来访,寿镜吾必整衣冠相迎。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
鲁迅师从寿镜吾学习6年,为他日后成为国学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寿镜吾的思想、品行、性格都给鲁迅以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鲁迅非常敬重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每次回老家都要到三味书屋,看望他的寿先生。如果回不来,他一定要在春节前,用大红八行笺给寿镜吾写拜年信,以“镜吾夫子大人函丈,敬禀者”为开头,以“敬请福安”为结尾,下具“受业周树人顿首百拜”,态度十分恭敬。所写信件达数百封。1915年,鲁迅得知寿镜吾夫人去世的消息,亲往吊唁。
1.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寿镜吾先生的认识。
2.鲁迅先生在人们眼中一直是一个坚韧、强大的_________形象,而我们从材料三中又发现鲁迅先生还有着________的情怀 ,特别在_________方面,更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3.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心中的三味书屋。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选段二
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选段三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
……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根据选段说一说阿长在鲁迅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结合选段内容谈一谈儿时的鲁迅对阿长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3.《朝花夕拾》的几篇文章都提到阿长的同一情节,请结合选段作具体分析。
阅读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散曲运用了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来烘托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2.这首散曲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名丘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七十三,卒,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①三年。三年心丧②毕,相诀而去,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③,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④,因命曰“孔里”。
太史公⑤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⑥。”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袛回留之⑦,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服:服丧。②心丧: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③庐于冢上:在墓旁搭了一间小房住下。④百有余室:一百多家。⑤太史公:司马迁自称。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像高山一样令人仰慕,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⑦余袛回留之: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徘徊留恋。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名 丘 字 仲 尼 姓 孔 氏。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三年心丧毕 (4)相诀而去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公大笑乐
B.①乐亦在其中矣 ②过中不至
C.①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②传不习乎
D.①可谓至圣矣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5.[乙]文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现了世人对孔子的敬仰之情,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世人敬仰孔子的原因。
下列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句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动词、名词、动词、名词。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常见的谦辞有家、舍、小、拙、敝、愚、寒、见等,如称自己的文字为“拙笔”,称自己的家为“寒舍”;常见的敬辞有令、拜、惠、垂、赐、高、久、贵等,如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为“垂爱”,称别人的学生为“高足”。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朝花夕拾》既有对童年温馨的回忆,如对范爱农、衍太太、藤野先生等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父亲的病》痛斥了草菅人命的“名医”,《无常》嘲讽了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二十四孝图》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
根据语境作答。
初秋的北方,确实让人触摸到秋天的味道了。早晨的天空显得既高且远,几朵白云棉花糖似地点缀着,一轮红彤彤的初阳正冉冉升起。树叶间,草尖上,刚刚绽开的花儿的嫩蕊里,到处都是晶莹晶莹的露珠儿,像是昨夜遗失的星星,也贪恋俗世间那点点滴滴的浪漫。路边的杨柳树轻轻抖动着自己还算齐整的绿叶儿,任A(顽皮 顽固)的阳光的斑点在枝头追逐,任啸叫了整个夏天的知了继续演绎最后的激情。草坪里曾经不断疯长的草儿,被园林师傅无数次地清理后,已远远没有从前的疯狂势头,倒是静静B(羡慕 仰慕)起一些高耸着的法桐树的气魄来。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