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2)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5)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6)虽有至道,弗学,________________。(《礼记·虽有佳肴》)
(7)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礼记·大道之行也》)
(8)________________,紧紧贴在心窝上。(贺敬之《回延安》)
(9)世有伯乐,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拾级(_______)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
(2)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_______)的寒冬。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________(xiāo shēng nì jì)。
(4)我觉得真正的________________(gé wù zhì zhī)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时,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诸以化名代替。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抠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漆、余靖皆以直仲淹見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
③太守谓谁 谓:__________
④自是 是:__________
⑤晚更号六一居士 更: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则天下治矣。
3.从(乙)段文字看,欧阳修把范仲淹当做自己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者,欧阳修也因此被罗织罪名最终贬官滁州。(甲)段文字中醉翁寄情山水,感受着山水之乐、_________、宴饮之乐、禽鸟之乐、宾客之乐。
4.阅读了这两段文字,表面看是醉翁欧阳修,实际上是怎样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锁不住的目送
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唠叨锁在了四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
②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絮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唠叨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③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阑珊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④ 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旁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⑤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唠叨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⑥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
⑦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⑧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⑨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⑩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11)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唠叨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
(12)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候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13)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儿,我轻轻地说:
(14)“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
1.根据上下文内容,将下面句子填入文章横线处。
①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
②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就是我的家。
第二段应填_____________,第四段应填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文中“我"对母亲的情感态度随情境而变化。依据选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情节 | 情感态度 |
“我”走出小区,看见了母亲 | ① |
② | “我”心里微微一疼 |
母亲走向了阳台 | ③ |
3.母亲被我“锁”住后,对我有怎样的情感?
4.根据括号提示,赏析句子。
(1)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修辞手法)
(2)“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人物描写)
5.本文以“锁不住的目送”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跳出心灵的“井口”
人生需要参照系。没有参照就没有比较,缺乏比较就容易迷失自我。《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也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殊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微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垠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业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在第一段将寓言故事有什么用?
3.选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论证方法,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具体有力的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结合本文,说说如何才能跳出心灵的“井口”。
5.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充当本文的论据?
(材料一)81岁的“学霸奶奶”薛敏修在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8年首场毕业典礼上说:“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挑战自己,完善自我。”
(材料二)在谢亮老人的带领下,附近的许多退休老人纷纷加入义务指路的行列,义务指路成为北京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