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1.把原文空缺语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山门于河________

(2)阅十余________

(3)数小舟________

(4)转转不________

3.下列语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当求于上流/②水陆草木花(《爱莲说》

B.非木柿/②斯陋室(《陋室铭》)

C.①果得数里外/②尝射家圃(《卖油翁》)

D.石性坚重/②蒙始就学(《孙权劝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5.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2. (1)倒塌 (2)年 (3)划船 (4)停止 3.C 4.(1)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带走呢? (2)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5.①遇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②实践出真知。③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默写能力。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出空缺部分即可。注意“理臆断欤”的写法。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1)句意为: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圮:倒塌。 (2)句意为:过了十多年。岁:年。 (3)句意为:划着几只小船。棹:名词作动词,划(船) (4)句意为:不停地转动。已:停止。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 A.代词,代指石兽/助词,的 B.代词,这/表判断,是 C.介词,“在”的意思 D.表判断,就是/副词,于是 故选C。 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意为: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岂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 (2)句意为: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是:有的人只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不深入思考分析其中的道理。用主观臆想或者纯理论知识来看待间题,往往是错误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诗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为了写飞来峰高,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B.全诗寓情于景,寓理于景。

C.本诗中的“寻”与“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寻”意思相同。

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与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不要小看这些阅读中的圈圈画画,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

②必要时还需要在一个专用的练习本上写写画画。

③在进行预习阅读时,同学们要学会对课文中有关概念、定理和重点圈点画线、注眉批、分段落。

④特别是预习理科教材,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练习本是很必要的。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和《驿路梨花处处开》都运用了插叙。

B.《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C.“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中的“释”和成语“爱不释手”中的“释”意思不同。

D.陆游《游山西村》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①战争年代,为了民族解放,他英勇无畏,冒着枪林弹雨,立下赫赫战功;革命成功,为了祖国建设,他扎根偏远山区,深藏功名,奉献一生……②原西北野战军战士、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③一位95岁的老党员,为什么能历经岁月而不改本色,甘于平凡而奉献终生?正是因为那份赤子之心。

A.语段中的“为了民族解放”中“为了”是介词,“扎根边远山区”是动宾短语。

B.第③句是设问句,其表达效果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C.语段中的“战争年代”和“赫赫战功”都是并列短语。

D.语段中“他英勇无畏”是主谓短语。

 

查看答案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双兔傍地走,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刘禹锡《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现代人常喜欢用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作为激励自己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6)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有关“无私奉献”的完整语句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