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入梦

林清玄

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我对孩子说。

⑨孩子睡了,我坐在书房,仔细地怀想父亲在开山时的样子,想到我十四岁就离开家乡。当时忙于追寻,很少思念父母。过了六十,时不时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爸妈常入我梦来。

⑩想起那一大碗毛蟹,如真似梦,依稀在眼前,那美丽的颜色,一层一层晕染了我的少年时光,在贫穷里也有华丽的光。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2.本文以“一碗入梦”为题有哪些作用?

3.请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句中“挑逗”一词的表达效果。

4.请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并简析其效果。

 

1.本文通过叙写童年时在山里捉毛蟹、吃毛蟹的往事,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之情。 2.①以“一碗入梦”为题,想象奇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②标题即是文章内容的总括;③标题即是文章叙事抒情的线索。 3.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昏黄油灯下的那一大碗色美、味更美的毛蟹对孩子们的诱惑。 4.行文思路:①妻子买蟹,儿子问蟹;②童年捉蟹,共享毛蟹;③思念爸妈,回味毛蟹。效果:先引入,再插叙,后抒情,使文章脉络分明,思路清晰,首尾呼应。 【解析】 1.试题所谓“文章中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写作的内容,一是表达的思想情感。阅读全文,概括作者所写的童年趣事,再说明作者表达的对童年生活和父母的怀念之情。 2.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文章题目,要把字面和文章表达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回答时结合文章中的主题进行发挥。题目的常见作用有概括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激发阅读兴趣等。本文,以“一碗入梦”为题,想象奇特,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标題即是文章内容的总括;标题即是文章叙事抒情的线索。​ 3.阅读文章,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了解语句所描写的对象即“毛蟹”,根据具体的情境,点明拟人的修辞手法,分析语句表现孩子们心理时的作用,使用评价语“生动形象”来评价这种写法。结合语境,第⑤段画线句中“挑逗”一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昏黄油灯下的那一大碗色美、味更美的毛蟹对孩子们的诱惑,表达了作者对与父母和毛蟹相伴的少年时光的怀恋。 4.试题“行文思路”即是作者在全文中先后所写的内容,阅读全文,根据文题“一碗入梦”这个线索,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情节点和人物心理活动,解答本题。本文思路:①妻子买蟹,儿子问蟹;② 童年捉蟹,共享毛蟹;③思念爸妈,回味毛蟹 。本文写作上先引入“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再插叙“童年时在山里捉毛蟹、吃毛蟹的往事”,后抒情“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父母深深的思念之情”,文章脉格分明,思路淸晰,首尾呼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需要“正能量”

孙广勋

①最近,有关“正能量”的话题着实很热闹、很时髦。作为褒义词,相比“负能量”来说,在如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毕竟,谁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周围,能够多些“正能量”而少些“负能量”。

②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说白了,“正能量”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③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更多的“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受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染,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多交一些这样的朋友和知己,他们可能学识广博,兴趣广泛,阳光健康;他们也可能知足常乐,幽默睿智,享受人生;他们还可能诚实守信,正直果敢,不走极端...不管怎么说,这些朋友、知已带给你更多的是乐观向上的力量,而不是愁眉苦脸的惆怅。

④有时,我们也应该释放“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带有比较强的“负能量”的人:啥东西摆在他面前,总习惯性地只.看不足、麻烦和问题,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本来好好的工作,也常常觉得枯燥乏味,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此这般。这就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去稀释他们身上的“负能量”。面对这些身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你应当尽力做个智者,尝试着去正面引领他。或许,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⑤其实,人们都喜欢光明快乐的人,都乐于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因此我们会觉得自已那点不开心的事情,原来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无须沉湎其间。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个空杯。无论你怎么看,那个杯子都是装了一半的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多一点满足,多一点快乐呢?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充实.美好,不妨从现在开始,多积蓄点“正能量”,多释放点“正能量”,尽情地感受“正能量”带给你的快乐。

⑥当然,我们需要“正能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说,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所说的“正能量”指的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B.文章第④段告诉我们:工作生活中,需要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那些身陷困惑热衷于争执或态度消极的人。

C.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乐观的人和悲观的人对待半杯水的态度加以比较,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第②~⑤段分别论述:“正能量”的含义;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释放“正能量”也能带来快乐;“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美好。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

2.下列句子传递的情怀不属于“正能量”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从全文来看,第⑥段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梅谷之妻

程文宪

何梅谷,鄱阳人也。其妻垂老,好佛,自旦至夕,必口念“观音菩萨”千遍。何梅谷以儒学于时,止之则弗,弗止又恐贻笑士人。进退狼狈。一日,呼妻至再三,随夜随呼勿。妻怒曰:“何聒噪若是耶?”梅谷徐答曰:“仅呼半日汝即我怒观音一日被尔呼百遍安得不汝怒耶?”妻子顿悟,遂止。

(节选自《中州野录),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好连连

B.何梅谷以儒学于时/前所未

C.止之则弗/一而终

D.随夜随呼勿/中途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仅 呼 半 日 汝 即 我 怒 观 音 一 日 被 尔 呼 百 遍 安 得 不 汝 怒 耶

3.何梅谷为什么“进退狼狈”?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腥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玩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身所寄 

(2)因往之 

(3)天积气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列子·天瑞》,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

C.“若屈伸呼吸”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的意思是一样的。

D.本文嘲讽了那些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 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传递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字。

科技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过,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说:“我们可以期待,终有一天,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克隆人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

A.夏天的西湖,是人们避署纳凉、读书学习的好季节。(“季节”应改为“地方”)

B.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删掉“党的教育事业”)

C.互联网作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新兴媒体,它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把“水平”改为“需求”)

D.毛泽东同志“高峡出平湖”的伟大预言终于达到了。(“达到”应改为“实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