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羽衣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羽衣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菜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当代世界出版社,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2.揣摩并理解下面两个句子的含义。

①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②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3.精读第(6)至(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品味第(6)(7)两段中加点词语“欣悦自足”和“最爱回顾”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从第(7)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作者却说“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综观这几段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有着怎样的特点?

4.你认为本文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1.“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好处:形象生动,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内涵和韵味,易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2.①每一位母亲都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有着对美的天性追求,都曾度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②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肩负起了家庭的责任,肩负起了让孩子尽享母爱、幸福快乐成长的责任,也正因此,母爱才一代代得以延续和传承。 3.(1)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眷恋,也反映出母亲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美好。 (2)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加凸显出母亲的牺牲奉献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大;更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贤淑节俭,顾家爱家,内心丰富等。 4.歌颂了母爱的神圣伟大。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标题的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等。通读全文可知,文中回忆了母亲晒箱子,回顾外公对她的宠爱等情节,再结合第十自然段的议论可知“母亲的羽衣”是指她做母亲之前备受宠爱的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引人深思。据此概括出题目的好处即可。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的能力。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①句上文回忆了母亲晒箱子,回顾外公对她的宠爱等情节,再结合下文内容“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可知,本句告诉我们每一位母亲都曾有过备受宠爱,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用反问强调了母亲都有过青春和梦想。②句在文章结尾,结合全文对母亲的回忆和自己现状的思考,运用了语言描写,意思是当自己做了母亲,就担负起了家庭的责任,尽全力让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这句话写出了世代母亲对爱的传承。 3.本题考查具有限制性,一定注意针对文章(6)至(8)自然段回答问题,而不是全文。 (1)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要结合词语的含义,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的主题去理解。“欣悦自足”意思是很高兴,很知足。“最爱回顾”意为最喜欢回忆。结合(6)段和(7)段内容可知,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母亲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母亲内心丰富而美好的世界。 (2)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答题格式:通过对比,突出 ,更好的表现了文章 的主题。这两句分别写了母亲小时候和现在的情形,两者对比鲜明,目的突出母亲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无私和伟大,让读者印象深刻。 (3)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6)段写母亲打开箱子时的表现,(7)段写母亲回忆外公对她的宠爱,都突出了母亲内心世界的丰富;(8)段写母亲一直吃剩菜剩饭,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的爱,突出她的贤惠、勤俭持家。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解题时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然后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概括出相应的答案。《母亲的羽衣》从一个新奇的角度讴歌了神圣而伟大的母爱。结合全文内容可知,“羽衣”是本文的“文眼”,母亲的羽衣指的是:任何一个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爱好,父母的宠爱,可是在成为母亲之后,像仙女一样把自己的羽衣收了起来,甘心为子女奉献一切。其实世界上每个母亲在成为母亲之前都像穿着羽衣的仙女一样,有自由有梦想。可是她们有了孩子之后,就把自己的梦想像羽衣般收了起来,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子女。文中说到了母爱的伟大:母亲为了子女放弃了青春少女时的梦想,就像仙女收起了羽衣,女孩和母亲,是一个恍如隔世的蜕变,但她们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这一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____

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查看答案

作文。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沮丧,认定这是上帝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算完了。后来一位教师开导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向命运挑战。若干年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盲人按摩师,为许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迹也被写进当地的小学课本。

这件事至少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些道理: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要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有鱼,其名为鲲。     冥:____________

(2)《齐谐》者,志者也。   怪:____________

(3)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____________

(4)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4.你喜欢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壶口瀑布》阅读训练。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各有什么特点,哪个详写,那个略写?

2.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了脚下的石?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好在哪里。

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与君离别意,________

(2)________,端居耻圣明

(3)青青子佩,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

(4)万籁此都寂,________

(5)浮云游子意,________

(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

(7)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描写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9)《卖炭翁》中衣服单薄、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流露出这种矛盾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