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名著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

阅读下面名著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它是_____(国家)的昆虫学家______(人名)花了足足____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被誉为______

2.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1. 法国 法布尔 三十年 昆虫的史诗 2.“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罪犯;不仅是罪犯,还是“凶悍的强盗”;而将蝉比作歌唱家,“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将蝉的安逸舒适也描写的淋漓尽致。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根据平时的积累,我们可知本文出自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是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句“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可知,将蚂蚁夺食的行为比作了人类世界的罪犯,写出了蚂蚁的野蛮,将蝉比作歌唱家,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蝉的快乐。总之,作者把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据此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孙君飞)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他从不知名的远方挑回的担子里有圆滚滚的卷心菜,红白相间的猪肉块,一块撒满碎花儿的土布,一个快要装满彩色圆球糖的玻璃瓶,轻轻摇动一下,就会发出让我口舌生津的可爱声响……

④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过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说可以搬到学校坐,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⑤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

⑥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差了什么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浆洗的脏衣服。

⑦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空荡荡地走回来了;他个子越是高大,越显得臂怀里的空旷冷清。

⑧母亲看到他,不说话,也不笑,她的个子原本有些矮,这时候却像变得更矮。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大块萝卜炖小块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上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疑惑不【解析】
母亲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归来的将军?

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枯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一件接一件地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还有摊开的被单,母亲将其搭到绳子上,被单慢慢滴出水,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吸足了阳光,它们就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院子。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惊吓他人,最后以甜美的笑声收场。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有了奇迹,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⑩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然后躺到床上,当一块做梦的“石头”,发出惊天动地的呼噜声。

⑪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车,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总是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

⑫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还有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

⑬但是我又懂得,在那些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阅读选文④-⑩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段落

⑤-⑥

⑦-⑧

⑨-⑩

主要情节

父亲拉着桌凳等

满车礼物回家

B:_________

母亲用丰盛的饭食“招待”做生意亏本的父亲

父亲边看母亲晾晒衣物,边看我们玩耍,然后安然入睡

我的心理

A:___________

有些难过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能不能删去?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3.赏析下面的词或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父亲并没有上床休息,而是无牵无挂地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说说加点的“枯”字的表达效果)

(2)她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窸窣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开水放到他面前。(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4.用“满”字作标题,含义十分丰富,请仿照例子,再指出其它的含义。

(1)“满”指父亲从外面带回来的丰富物品

(2)“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 “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短语(   )

A.假山池沼的配合  亭台轩榭的布局  近景远景的层次   花草树木的映衬

B.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近景远景的层次   花草树木的映衬

C.假山池沼的配合  亭台轩榭的布局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D.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2.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3.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霜重鼓寒”指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史记· 赵奢列传》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

B.列传,是《史记》中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述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C.《史记》长于记人,书中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比如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岳飞、张良、李广等。

D.“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中的“节”,是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B.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C.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D.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括的母亲评述赵奢的为将之道的用意是运用对比手法说明赵括不可为将。

B.汉文帝亲自慰劳军队将士,体现了他对将士的关心,因而将士忠心护主;而孝成王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兵败。

C.两段选文在塑造人物时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甲文以天子的态度侧面表现周亚夫的性格;乙文写括母分析赵括父子是侧面表现括母仁智。

D.甲文中周亚夫的治军使得细柳军纪森严、富有战斗力;而乙文中赵括的治军使得军队涣散,不堪一击。由此可见,领导者的觉悟与素质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

4.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杜牧《赤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曲折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与不平之气。

(2)《渡荆门送别》中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奠定了基调。

(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正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到的“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 ,空乏其身”,目的是让我辈经受磨炼,增长才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