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

注:①[俟]等待。②[啮niè]咬。③[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狼不敢前  犬又如 B.恐前后受其  众我寡

C.一狼径  相委而 D.暇甚  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翻译文中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一直距离远远地跟着屠户。

理【解析】
寥寥几笔勾画出屠户所遇到的危急处境,扣人心弦,引出下文的“屠惧”。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理【解析】
“骨已尽”,屠户仍没甩掉两只狼,处境更加危急,引出下文的“屠大窘”。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翻译: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理【解析】
屠户发现“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于是趁机“暴起”,结果了狼的性命。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甲)(乙)两文中“假寐”和“伪睡”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1.C 2.B 3.①(狼)“假寐”是为了“诱敌”。 ②(富室主人)“伪睡”是为了发现“群犬呜呜作怒声”的真相。 【解析】 1.A. 狼不敢前(向前);犬又如前(以前)。 B.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敌众我寡(敌人)。 C. 一狼径去,相委而去(都解释为:离开)。 D. 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 故选C。 2.A. 翻译有误。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不是“距离远远地”。 B. 正确。 C. 理解有误。“暴起”、“刀劈”、“毙之”,屠户不为假象迷惑,抓住时机,当机立断敢于斗争,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到这儿并未让人松口气。“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已深刻认识到狼的本性,变得警觉。“一狼洞其中”终将狼的本性暴露无遗,再点狼的狡诈阴险,“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说明斗争使屠户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认识。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可知狼“假寐”是为了“诱敌”。结合乙文“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可知富室主人“伪睡”是为了发现“群犬呜呜作怒声”的真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元)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2.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查看答案

(1) 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一诗,在描写景物中,蕴含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给小学王老师的一封信(节选),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王老师,感谢您六年来对我的教诲。一年级时,我淘气顽皮惹麻烦,没少捅马蜂窝,是您从来没有放弃我,还给我开小灶,课后帮我补功课。如今的我,再也不是那个让您手把手教写字的小朋友了,我知道了汉字的部首常常与汉字的意思相关,所以我不会把《诫子书》中“年与时驰”的“驰”和《狼》中“弛担持刀”的“弛”为一谈。

我记得您早读的时候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中学课文《春》里就有这句话,“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我还喜欢老舍《济南的冬天》里那句“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写得真是好。和小学时候一样,中学老师也教我们“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立足文本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老师还鼓励我们阐发自己的阅读体会。读了《皇帝的新装》,同学们对这篇童话的认识产生了分,老师说对文学作品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阅读收获是会有所不同的。

我还记得您说过“阅读是一辈子的习惯”。我课外读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还读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的课本就从《朝花夕拾》中选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说以后的课本里还会有《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还记得毕业时您给我画的那幅水墨竹子吗?您还在画上题了咱们小学课本里郑燮的《竹石》,是希望我遇到困难也不要放弃努力。您那时教我写毛笔字,我一直坚持练习呢。我还了解了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特点,对我写字可有帮助了。随信寄去我写的一幅字送给学弟学妹,希望他们写好字,做好人。

放假前,       

1.在答题卡方格中用正楷字体规范抄写下面7个字,不得涂改。

一年之计在于春

2.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书写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

A.“混为一谈”的“混”读“hǔn”,“分歧”写对了。

B.“混为一谈”的“混”读“hùn”,“分歧”写对了。

C.“混为一谈”的“混”读“hùn”,“分歧”应写为“分岐”。

D.“混为一谈”的“混”读“hǔn”,“分歧”应写为“分岐”。

3.小明会辨析《诫子书》中“年与时驰”的“驰”和《狼》中“弛担持刀”的“弛”。“驰”的部首是“马”,本义是车马奔跑,这里“年与时驰” 是指____;“弛”的部首是“弓”,本义是放松弓弦,这里“弛担”是指____

4.小明说他“没少捅马蜂窝”,“捅马蜂窝”原本是说捅了马蜂窝,马蜂会对入侵者进行反击,这里是说小明淘气顽皮惹麻烦。小明说老师给他“开小灶”,“开小灶”原指集体伙食中另外安排高标准的伙食,这里是说给小明________

5.对《济南的冬天》中“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薄”和“微微”描写出冬日里小雪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小雪的喜爱之情。

B.“害了羞”前加上“好像”和“忽然”两个词,就使夕阳下小雪的情态更生动了。

C.“粉色”既描摹出夕阳照耀下薄雪的颜色,又表现出薄雪好像害了羞的动人情态。

D.“害了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薄雪”的喜爱之情。

6.文中提到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是_____(国籍)的安徒生。《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_____。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除教材收录的三篇外,你还读过_____

7.王老师给小明题写了小学学过的郑燮的《竹石》,其中两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

8.在最后一段横线上填入语句,得体的一项是

 

A.我会带着好成绩回母校看您

B.我会在百忙之中回学校看您

C.我一定会抽时间回贵校看您

D.我一定会届时莅临学校看您

9.右边是小明写给学弟学妹的书法作品。

(1)对这幅作品的字体特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线条灵动,笔法多变。

B. 秀丽典雅,飘逸自然。

C. 行云流水,笔势连贯。

D. 蚕头燕尾,秀美端庄。

(2)这幅作品的内容选自《论语》,请你谈谈对这段话中君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作文

我们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和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友情、幸福、荣誉”等词语。(2)抒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表达你的真情实感。(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它是_____(国家)的昆虫学家______(人名)花了足足____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被誉为______

2.本书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它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本文段对以上特点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