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本书 ①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本书

①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初的快乐和梦幻。

②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过我不认字,只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作瞎狗看星星。”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③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④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⑤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⑥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⑦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⑧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⑨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⑩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我父亲很清楚,老师“弄不成”(本名冯百成,因为他干什么事都办不成,村里给他取了这个外号),为人忠厚却没有本事。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到崔家庄之后,我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成”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个字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经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弄不成”在教室里朗读课文时,我的狗却不叫,他们听不惯“弄不成”的声调,拖得很长,而且沙哑。我提醒我的狗,轻轻喊一声“大狗”,他就在窗外叫了起来。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弄不成”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了出来。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

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诗人蔡其矫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将对他说:“现在你该理解我的心情了吧!”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是文章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线索。请找出体现这一线索的关键性语句。

2.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作者在第①自然段中说“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这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各是什么?

(2)体会文章第①自然段,并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1.①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 ②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③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力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敬的心灵去赞美 ④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与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2.①父亲要“我”拿书。②“我”找元贞要书。③父亲替“我”抄(补)书。④“我”带狗背(读)书。 3.(1)“快乐”是艰难岁月中的童年乐趣。“梦幻”是同学间的友情,父子间的真爱之情。 (2)第①自段点明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引起下文最后一个自段照应开头,收束全文,点明文章主旨。 4.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力线索,通过叙述父亲要“我”拿书、要书、带狗背书及父亲“补书”的事情,表现了艰难岁月中的童年乐趣,赞美了同学间、父子同的真爱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线索。线索一般会在文章中反复出现某个词语或句子。找到文章中出现“我的第一本书”的句子即可。1)由第一段“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可概括: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2)由第九段“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可概括: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3)由第十一段“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可概括: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力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敬的心灵去赞美。4)由第十四段“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可概括: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与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第四到第六段“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可概括:父亲要“我”拿书。2)结合第七段“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可概括:“我”找元贞要书。3)结合第八、九段“父亲的手真巧,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可概括:父亲替“我”抄(补)书。4)结合第十一、十二段“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一大一小)跟着我。课本上的个字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可概括:“我”带狗背(读)书。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段落作用。1)“快乐”:结合“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可知,作者的童年比较艰难,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而“快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应该是第十二段中带狗背书这类的童年趣事。“梦幻”指虚无缥缈的、对美好的追求和想象,在童年艰难的经济和物质生活里,什么是作者美好的回忆,结合全文的几个事件看,显然是和同学、父亲之间的互相关心的往事,这些同学之情、父子真情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多年回忆起来仍然觉得留恋。2)第一段作用。结合“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可知第一段点明了文章主要内容:围绕“我”的第一本书进行回忆。结合“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初的快乐和梦幻”可知,这里对童年进行了评价和描绘,引发了读者的疑惑,从而引出了下文对童年和第一本书的回忆。最后一段作用。“我将对他说:‘现在你该理解我的心情了吧!’”和文章开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相照应;“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总结了全文;“人不能忘本”点明了主旨,表了作者对那段时光的、父亲的、童年伙伴的一种留恋和怀念。 4.本题考查主题。答题的格式:通过某事,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1)某事。文章围绕“我的第一本书”讲述了童年的几件事:第四到六段写父亲要“我”拿书;第七段写“我”找元贞要书;第八段写父亲“补书”;第十二段写“我”带狗背书。2)感情。第十二段带狗背书,写的极其有趣,表现了孩子的童真,表现了童年艰难岁月中的一点快乐;结合“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看出同学之间的互助之情,第十三段交代两个童年伙伴后来的人生经历,看出作者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父亲询问“我”的成绩,帮“我”补书,给“我”转学,都看出父子之间的亲情。故本文感情可概括: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力线索,通过叙述父亲要“我”拿书、要书、带狗背书及父亲“补书”的事情,表现了艰难岁月中的童年乐趣,赞美了同学间、父子同的真爱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的“诫”有劝诫、劝勉之意,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B.《狼》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C.《穿井得一人》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杞人忧天》这篇寓言选自《吕氏春秋》,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徳。

(2)顾野有麦场,场王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前(《狼》)        非得一人井中也(《穿井得一人》)

B. 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非淡泊无明志,非宁死无以致远(《诫子书》

C. 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D. 骨已尽矣,而两狼并驱如故(《狼》)    久,目似暝,意暇甚(《狼》)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

(2)淫慢则不能

(3)行甚远

(4)恐前后受其

(5)目似暝,意

(6)一狼其中

(7)穿井得一人

(8)丁氏

(9)屈伸呼吸

(10)其人然大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