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瓦
冯杰
(1)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2)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来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3)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4)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乌鸟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5)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己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6)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7)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辆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8)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泥瓦的余温,还有泥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本文围绕乡村的瓦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6)(7)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品味下列句子。
(1)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2)像谁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4.文中第(5)写道:“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近期,学校正开展“话说英雄”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最近历史教科书把岳飞从民族英雄中移除,为此,同学们对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80字以内)
(2)(撰写对联)下面有一副未完成的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补写上联。
上联: 下联:英雄美名驻人间
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后面的问题。
保尔给这些新来的人派了活。有一个高个子男人,穿着皮领子的铁感制服大表,戴着羔皮帽。正跟旁边的一个青年妇女说话。那青年妇女戴着一顶海狗皮帽,顶上还有个绒球。
(1)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 。
(2)选段中的青年妇女是谁?
默写。(任选六句)
(1)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蒹葭》)
(5)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7)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8)_______________,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材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的哪个词相照应?诗人叹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谐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B.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C.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没有出路的困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忘路之远近
B.豁然开朗 欣然规往
C.得其船 其真不知马也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下列关于文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人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十分纯朴,听闻渔人到访,“咸来问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
B.“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刻画了桃花源人和谐、安宁的幸福生活。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理想生活的真实再现。
C.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个环境优美、人人幸福,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的美好世界。
D.“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为后文渔人“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埋下伏笔,暗示了后文中桃花源觅不可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