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惜的鸟类只能...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惜的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为了促进戏曲的发展和传承,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日前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

D.我们不能把课堂上能否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 【解析】 A.缺少主语,去掉“随着”或“使”; B.有误,产生歧义,“其他学校领导”是指别的学校,还是指学校里除校长、副校长以外的领导,产生歧义,可将“其他学校领导”改为“学校其他领导”; C.“发展和传承”语序不当,应为“传承和发展”。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听了大型交响乐《黄河颂》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莫基人,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的把它发展下去。

D.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查看答案

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shuāng    纷(jiū    kǎn    气冲牛(dòu

B.    育(    补(jiào    心有灵

C.头(chàn    堂(nòng    zuò    流离(fèi

D.恶(zèng    dǎo   余(zhuì    痛绝(

 

查看答案

在括号中填上一个字,构成一个成语;接着在横线上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1)_________乎不同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息凝神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藏在          中的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从“书本”“故事”“诗词”“竞争”“节日”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有明确的文体特征),除诗歌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的汉字书写;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的瓦

冯杰

(1)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2)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来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3)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4)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乌鸟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5)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己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6)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7)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辆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8)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泥瓦的余温,还有泥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本文围绕乡村的瓦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6)(7)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品味下列句子。

(1)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2)像谁夜半耳语:“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4.文中第(5)写道:“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