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一纪念甲骨...

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一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①刻的文字。1899年,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图形文字,经推断正是商代王室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得以发现。这些文字,埋①  (藏/葬)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②  (成/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甲)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注:①(契)用刀雕刻。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占(zhān)   契(

B.占(zhān)   契(qiè

D.占(zhàn)   契(qiè

C.占(zhàn)   契(

(2)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藏     ②成

B.①藏     ②承

C.①葬     ②成

D.①葬     ②承

(3)下图是“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的宣传海报。结合本次展览“前言”的内容,你认为“证古泽今”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

(4)在(甲)处填入一句承上启下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甲骨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B.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D.甲骨文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2.作为此次参观活动的志愿讲解员,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一段讲解词。在讲解词(甲)(乙)两处分别填入短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次展览包括“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通过近190件甲骨、青铜、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甲骨被(甲)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乙)通过晨览叙事,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A.(甲)发现与发掘    (乙)分号 B.(甲)发掘与发现   (乙)句号

C.(甲)发现与发掘    (乙)句号 D.(甲)发掘与发现   (乙)分号

3.小康同学将目光投向了甲骨背后的人物,其中包括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甲骨四堂”之——郭沫若。了解人物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关于他们的更多资料。结合他从网上查到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王懿荣简介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八国联军攻破京城,王懿荣万念俱灰,告诉家人:“吾义不可苟生!”挥笔写下绝命词后,投井殉节。

(材料二)书法作品

王懿荣《绝命词》                       郭沫若《十六字令》

(1)(材料一)中“吾义不可苟生”,让我们想起战国时期思想_______的“舍生而取义”。

(2)下列对(材料二)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绝命词》用篆书写就,瘦劲挺拔

B.《绝命词》用楷书写就,一波三折。

C.《十六字令》具有行书的特点,端庄方正。

D.《十六字令》具有草书的特点,自由飘逸。

4.参观活动结束,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本次参观活动,完成小题。

(1)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语言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今天使用的每一个汉字,都是3000年前甲骨文基因的延续。

B.片片甲骨,带我走进了汉字的童年,让我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这一点不由分说。

D.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

(2)留言册上的一则留言“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引发了大家的赞叹。请结合本次参观,说说这则留言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A (2)B (3)甲骨文印证了古代一系列文献的真实,并对今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4)B 2.C 3. (1)孟子 (2)D 4. (1)C (2)示例:“刻骨”一语双关,既点出甲骨文是雕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又与铭心连用,写出自己印象深刻。 【解析】 1.(1)“占卜”中的“占”读zhān,“契刻”中的“契”读qì;故选A。 (2)①“埋藏”指隐藏。“埋葬”指掩埋尸体;比喻消灭。①应选“埋藏”; ②应选“承”,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故选B。 (3)证古泽今:考证远古恩泽当今。据此可知“证古泽今”在文中指的是甲骨文印证了古代一系列文献的真实,并对今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4)上文写到了甲骨文对中国的意义,下文是写甲骨文对世界的意义,说明甲骨文既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根据题干要求,【甲】处需填一个能承上启下的句子,根据语境,选B。 2.【甲】应先“发现”然后才能慢慢“发掘”,故应填“发现与发掘”;【乙】这一句话到“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意思表述已经完整,后面应用句号。故选C。 3.(1)抓住“战国时期”和“舍生而取义”这两个关键词可知应填“孟子”; (2)A.《绝命词》应该是用楷书写成; B.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C.端庄方正是楷书的特点。 故选D。 4.(1)C.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故选C。 (2)此次的活动是关于甲骨文的,甲骨文是雕刻在甲骨上的文字,留言中“刻骨”二字是刻在骨子上的意思,点出了甲骨文是雕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而“刻骨铭心”是一个成语,形容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永远忘不了。据此可知这则留言还写出了自己印象深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以“在火星,我不寂寞”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在火星

在火星,我不寂寞,因为有舷窗外的红色尘暴,和人工合成的夜雨滴落。

 

在火星,我不寂寞,因为有友好的火星人,和奇妙的火星生活。

在火星,我不寂寞,因为有我的团队,和我们勇担使命的坚毅、执着。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 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题目一:请将“因为语文,我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 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做好自己的事

谭侃

①《阎肃人生》一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跟随时代的潮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好我应该做的事情。”这几句话,简简单单,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生于新时代的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走好自已的路,做好自己的事。

②做好自己的事,要有爱岗敬业的态度。干工作,态度是关键。俗话说,“在其位,尽其责,谋其事”。我们做好自己的事,要干一行爱一行,真心热爱自己的岗位;要干一行专一行,把本职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去经营;要干一行成一行,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③做好自己的事,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时代楷模廖俊波,核潜艇第一设计人彭士禄,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实干者、奉献者。做好自己的事,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尽心对待每一项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用一丝不苟、认真专注的敬业态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要用心思考,精雕细琢,把每一件事做好、做细、做实,不流于形式,不闭门造车,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卓越的工作业绩。

④做好自己的事,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担当,意味着忠诚,意味着勇气。身处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担当,更需要主动担当、敢于担当,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只有做到敢于担当,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

                   。载人航天上九天揽月,深海潜水下五洋捉鳖,这些奇迹无一不是毫不松懈探索研究的成果;头悬梁的孙敬,锥刺股的苏秦,叱咤乒坛的马琳,孔雀舞者杨丽萍,这些人无一不是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才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该具备这种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有删改)

1.根据你对全文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⑤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引用《阎肃人生》中的几句话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论点。

B.第③段先引用名言,再列举事例,最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证明本段观点。

C.第④段可采用下面事例作为论据:排雷英雄杜富国面对不明爆炸物,大喊“让我来”,将战友护在身后,自己光荣负伤。

3.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说说作为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事。

 

查看答案

阅读《河套忆》,完成下面小题。

河套忆

梁衡

①白居易忆江南,最忆的是红花、绿水、桂子、芙蓉。我却常想起西北的河套,想那里的大漠、黄河、沙枣、蜜瓜。

②一九六八年底,我从首都的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西部的一个小县里,迎接我的是狂风飞沙,几乎整天整日天地混沌朦胧,嘴里沙土不绝。风头过来时,路上的人得转过身子,逆风倒行。那风也有停歇的时候,一天,我们几个人便乘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走出招待所,穿过那些武斗留下的残墙断壁,到城外去散心。只见冰冷的阳光下起伏的沙丘如瀚海茫茫,一直黄到天边。没有树,没有草,没有绿,甚至没有声音。在这里好像一切都骤然停止。我们都不说话,默默地站着,耳边还响着上午分配办公室负责人的的训话:“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在这里自食其力,好好改造吧。”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这几个人本是有力量的,有天文知识、化学知识、历史知识,可是到哪里去自食其力呢?眼前只有这一片沙漠,心头没有一点绿荫。

③春天到了,我被派和民工一起到黄河边去防汛。开河前的天气是阴沉低闷的灰色的天空,像一口大锅扣在头上,不肯露出一丝蓝天。长长的大堤裹满枯草蓬蒿,在风中冷得颤抖。那茫茫大河本是西来,北上,东折,在这里绕了一个弯子又浩浩南去的。如今,却静悄悄的,裹一身银甲,像一条沉睡的巨龙。而河的那岸便是茫茫的伊克昭沙漠,连天接地,一片灰黄。我一个人巡视着五六里长的一段堤,每天就在这苍天与莽野间机械地移动,像大风中滚动着的一粒石子,我的心也像石头一样的沉。我只盼着快点开河,好离开这忧郁的天地。

④一天下午,当我又在河上来回走动时,眼睛突然一亮,半天上云开一线,太阳像一团白热化的水团,挤开云缝,火团旁那铅块似的厚云受不了这炽热,渐渐由厚变薄,被熔化,被蒸发。云缝越来越宽,阳光急泻而下,在半空中洒开一个金色的大扇面。这时远处好似传来隐隐的雷鸣,我的心激动了,侧过耳朵静静地听着,声音却好像是从脚下发出的。啊,老河工说过,春气是先从地下泛动的。忽然我又发现,不知何时,黄河那身银色的铠甲裂开了一线金丝,在渐渐地扩宽。那是被禁锢了一冬的河水啊,正在阳光下欢快地闪出软软的金波。不一会儿偌大的冰河就破碎了,浮动了。黄河伸伸懒腰苏醒了,宽阔的水面漂着巨大的冰块,顺流直下,浩浩荡荡,像一支要出海的舰队。那冰块相撞着发出巨大的响声,有时前面的冰块流得稍慢一些,后面的便斜翘着,一块赶一块地压了上来,瞬时就形成一道冰坝,平静的河面陡然水涨潮涌。北国的春天啊,等不得那柳梢青绿,墙头杏红,竟来得这样勇猛。

⑤不知何时,堤外的河滩里跑来一群觅草的马,它们狂奔着,嘶鸣着,一会儿吻吻地下的春泥,一会儿又仰天甩着长鬃。我被感染了,不禁动了那在心头关锁了许久的诗情,轻声咏道:俯饮千里水,仰嘶万里云。鬃红凤吹火,蹄轻翻细尘。

⑥我的心解冻了。

⑦春天过后,我们被分配到一个生产队去当农民。每天担土拉车,自食其力。生活是单调的但倒也新鲜。书全部锁进了箱子。我从头学着怎样锄草、间苗、打坷垃。我已学会用一根叫“担杖”的棍子担土,学会不怕膻味吃羊肉汤泡糕,还知道酸菜烩猪肉时最好用铜锅,那菜就越煮越泛出新绿。高兴时也去和放马的后生们一起骑上马在草地上狂奔,只是不敢备鞍,怕摔下来挂了镫。一次,我从牧人处得到了一个黑亮的野黄羊角,竟用心地雕起烟嘴来。渐渐,我们的饭量大了,胳膊腿粗了,只是不怎么用脑了,对箱子里的书也渐渐淡忘。只有偶尔开会夜归,抬头望天,学天文的就指给大家,那是“牛郎”,那是“织女”。抱把柴火蒸馒头时,学化学的就挽起袖子来兑碱,算是我们还有一点知识。

⑧夏初的夜,经过一天的劳累,我在泥壁草顶的小屋里酣卧。一觉醒来,月照中天,寰宇一片空明,窗外的院子白得像落了一层薄霜。不知为什么,我不觉动了对北京的思念。这时的北海,当是碧水涟涟,繁花似锦了。铁狮子胡同我们那个古老的校园那里曾是鲁迅先生不能忘却的刘和珍君牺牲的地方——这时,那一树树的木槿该又用她硕密的花朵去遮掩那明净的教室。图书馆的楼下一定也泛起了一阵阵的清香,那满园的丁香该已经开放。和着月色,我忆起宋人的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不知过了多时,便又在一种浮动的暗香中朦胧睡去。

⑨翌日,我起来扫院子,鼻间总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清香。我怀疑还是昨夜的梦,但这香又总不肯退去。原来沙枣花已悄悄绽开。我拉着扫把伫立着,房东大爷看见了说:“后生,想家了吧,春过了,你们也该走了。”我说:“大爷,我们不走了,就在这里当一辈子农民。”不料,他胡子一抖,脸上闪过一丝不快:“那还行?那还行?”

⑩一年后,我们自然是分配了,工作了,各自去自食其力了。去年夏天,我们这一伙河套人在北京的一个朋友家里小聚。主人说要给大家吃一件稀罕物,说着便捧出一个金黄如碗大的东西。众人一见,不觉齐声惊呼:“河套蜜瓜!”在北京见到这种东西,真如他乡遇故人,席间气氛顿时活跃。瓜切开了,那瓤像玉,且清且白,味却极甜,似糖似蜜,立时香溢满室。老朋友们尽情畅谈,经过那场沧桑之变,各人终于又走上了自己的路。大家诉说着,互相安慰、祝贺、勉励。当然,也少不了忆旧,重又陶醉河套平原那迷人的夏夜、火红的深秋,最后自然又谈到桌上的蜜瓜。那样苦的地方,怎么能产出这样好的瓜呢?我们这些在那块土地上生活过的人自然知道,正因为经了那风沙、干旱和早晚极悬殊的温差,这瓜里的蜜才酿炼得这样甜、这样浓。事物本是相反才能相成的。

⑪河套,我永不会忘记那个我刚开始学步的地方。

(有改动)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西部小县的一段生活经历。从②~⑨段可以看出,他内心经历了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无奈中逐渐适应 、感受到美好、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2.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的句子的作用。

3.学者林非先生认为梁衡的散文具有“捕捉住自然或人文景观令人神往的妙处””“表达出人的心灵,意志和力量”的特点。请结合第④段中的相关语句,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冬奥会会徽美好的形象背后隐藏着文化属性。小小的冬奥会会徽体现了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大众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吸收与融合,推动了会徽的国际化发展。此外,冬奥会会徽不仅要体现出“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而且还要加入冰雪文化,在文化层面上区别于夏季奥运会会徽。冰雪文化不是一个雪花图形所能代表的,它是层次性和功能性的意识形态统一体,是知冰识雪的各族人民在特定的时空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2022 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就完美地体现了这些共有的文化属性,即①             、 国际性、奥运精神和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素材示意图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进滑“冰丝带”。“把坚硬的水设计成柔软的丝带”,蕴合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齐济的智慧。22条飘逸的丝带,像是速滑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痕迹,冰上画痕成丝带,象征速度和激情,又代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2022年。

为实现美好的设计理念,北京建院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科技含量、经济可行的工程方案。为实现马鞍形双曲面屋顶设计,设计团队采用了难度极高的单层双向正交索网结构。承载“冰丝带”概念的“曲面幕墙”,集成了小半径弯曲、钢化、夹层、镀膜和印刷等复杂工艺,挑战“现有幕墙体系和玻璃的工艺极限”。

“冰丝带”效果图

为践行绿色节能和智慧场馆的目标,国家速滑馆严格控制平面轮廓和空间体积,并使用数字冰场技术。这种设计,节省了空调制冷、制冰、除湿费用。制冰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还可回收并循环利用,每年能节省约180万度电。数字冰场技术则可实现冰的温度、空气温湿度的自动调节,还可为运动员比赛和训练提供实时数据,为观众提供导航服务等。超大跨度的索网计算分析和找形,曲面幕墙的几何优化和工艺设计,先进的制冰工艺....同一个场馆中③         ,使国家速滑馆成为当今最具科技含量的场馆。

(材料三)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最初的创意为“冰糖葫中芦”,出自广州美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刘平云之手。修改专家组建议这个设计方案应融入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并明确了卡通动物、拟人化、科技化和立体化的修改方向。之后广美设计团队对吉祥物进行了反复探索,又确定了“被冰壳包裹的熊猫”这一新创意。但是设计团队还是感觉“冰壳熊猫”与冬奥会的联系不够④       ,于是 又经过无数次探讨,产生了融进“冰丝带”元素的创意。当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熊猫脸庞时,这个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员,瞬间变成了“字航熊猫”,有了未来感、科技感。紧接着,设计团队又围绕冰晶外壳和流动线条带来的速度感进一步创意:把代表互联网时代的5G概念加入其中,把熊猫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打造成可以赋能的能量环。瓶颈突破之后,团队朝着更明确的方向进行细节修改,例如,在熊猫的掌心画了一个心形图案,表达爱心、和平的理念;在熊猫的背后,连接两个胳膊的黑色图案,形成了一个雪板的图形。

吉祥物的名字也经过了反复斟酌。曾用名“冰墩儿”,来自最初的创意“糖墩儿”(冰糖葫芦),但后来又发现,南方人和外国人很难读出“墩儿”,最后就改成了“冰墩墩”。

1.结合(材料一)中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在(材料一))的①②处依次填人恰当词语。(每空不超过4个字)

2.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③④处依次填人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③实现这么多美好理念  ④紧密 B.③实现这么多美好理念  ④紧凑

C.③集成这么多先进技术  ④紧密 D.③集成这么多先进技术  ④紧凑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概括“冬梦”“冰丝带”“冰墩嫩”是如何各有侧重地体现创造力的。

(链接材料)

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含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节选自《谈创造性思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