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都都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增其旧/因地宜   巴陵状/引人入

B.巫峡/情达理   山岳形/滋暗长

C.暮冥冥/日西山   春和明/触生情

D.心旷神/然自乐   宠辱忘/白头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内容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过了两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之所以重修并扩建岳阳楼,并在楼上雕刻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是为了纪念被贬官的膝子京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政绩。

(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理解: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目睹阴雨连绵时洞庭湖上萧然的景象,会心生忧愁哀伤;看到皎洁的月光普照洞庭湖面时,又会无比欣慰与欢喜。

(丙)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范仲淹表明心迹,愿意像“古仁人”一样,超越个人的快乐与忧愁,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3.“以天下为己任”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精神境界。结合下面三则(链接材料),分别说明这种精神境界在杜甫、柳宗元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链接材料二)

元和中,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链接材料三)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汇于城下,城将败。轼曰: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子厚)柳宗元的字。②(子本相侔)利息和本金相等。③(没)没收。④(佣)受雇的工钱。⑤(知)掌管,主持。⑥(涂潦)道路泥积水。⑦(侪chái)类  ⑧(锸chā)锹,⑨(沈)同“沉”,没入水中。

 

1.D 2.丙 3.杜甫在自家屋漏的情况下心忧天下寒士,且至死不悔;柳宗元在柳州期间关心百姓疾苦,变革当地风俗;苏轼勤政爱民,身先士卒,保全徐州百姓。 【解析】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规模/制定 好/好 B.通到/懂得 隐没/暗中,隐藏 C.迫近/迫近 日光/景物 D.愉快/愉快 一起/一起 故选D。 2.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和理解。翻译文言句子,要抓住重点词语,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进行翻译。 【甲】“越明年”的意思是第二年,隔了一年。 【乙】迁客骚人应是看到了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等的良辰美景而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并不仅仅是看到皎洁的月光普照洞庭湖面。 故选【丙】。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运用。解答此题,在三则材料中找到能体现作者“下为己任”的语句进行分析即可。如材料一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了杜甫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但此时杜甫想的却是“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材料二写的是柳宗元在柳州做的事情,从“是岂不足为政邪”及“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等语句写出了柳宗元在柳州变革当地风俗,这看出了他对当地百姓的关心;材料三写的是苏轼徐州的作为。从“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及“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等语句看出苏轼身先士卒,保全徐州百姓,从中看出了他的勤政爱民。这些都能体现他们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是古代边防军人感怀之作。上片突出描绘塞下的荒凉,目之所及,“________”勾勒出傍晚时分壮阔苍茫的战地景象;下片着力抒情,既抒发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也借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将军与征夫的______之志。

2.这首词借景与物寄寓了丰富的内心情感。请从词中选择你最有感触的一种景或物,并简要说明它带给你怎样的内心感受。

 

查看答案

默写。

(1)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3)说到怀人思乡,你能联想到的一联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学校组织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证古泽今一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展览“前言”中的部分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①刻的文字。1899年,王懿荣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叫龙骨的药材上刻有图形文字,经推断正是商代王室使用的文字。甲骨文得以发现。这些文字,埋①  (藏/葬)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成了最深沉、持久的力量。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②  (成/承),绵延发展,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甲)   。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注:①(契)用刀雕刻。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占(zhān)   契(

B.占(zhān)   契(qiè

D.占(zhàn)   契(qiè

C.占(zhàn)   契(

(2)结合语境,在①②处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①藏     ②成

B.①藏     ②承

C.①葬     ②成

D.①葬     ②承

(3)下图是“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的宣传海报。结合本次展览“前言”的内容,你认为“证古泽今”在这个情境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

(4)在(甲)处填入一句承上启下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甲骨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B.甲骨文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C.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D.甲骨文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2.作为此次参观活动的志愿讲解员,小明同学拟写了下面一段讲解词。在讲解词(甲)(乙)两处分别填入短语和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本次展览包括“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通过近190件甲骨、青铜、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甲骨被(甲)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乙)通过晨览叙事,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A.(甲)发现与发掘    (乙)分号 B.(甲)发掘与发现   (乙)句号

C.(甲)发现与发掘    (乙)句号 D.(甲)发掘与发现   (乙)分号

3.小康同学将目光投向了甲骨背后的人物,其中包括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甲骨四堂”之——郭沫若。了解人物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关于他们的更多资料。结合他从网上查到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王懿荣简介

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八国联军攻破京城,王懿荣万念俱灰,告诉家人:“吾义不可苟生!”挥笔写下绝命词后,投井殉节。

(材料二)书法作品

王懿荣《绝命词》                       郭沫若《十六字令》

(1)(材料一)中“吾义不可苟生”,让我们想起战国时期思想_______的“舍生而取义”。

(2)下列对(材料二)书法作品的欣赏,正确的一项是____

A.《绝命词》用篆书写就,瘦劲挺拔

B.《绝命词》用楷书写就,一波三折。

C.《十六字令》具有行书的特点,端庄方正。

D.《十六字令》具有草书的特点,自由飘逸。

4.参观活动结束,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本次参观活动,完成小题。

(1)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参观感受,其中语言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今天使用的每一个汉字,都是3000年前甲骨文基因的延续。

B.片片甲骨,带我走进了汉字的童年,让我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C.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这一点不由分说。

D.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文献遗产,更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灿烂的瑰宝。

(2)留言册上的一则留言“因为刻骨,所以铭心”引发了大家的赞叹。请结合本次参观,说说这则留言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以“在火星,我不寂寞”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在火星

在火星,我不寂寞,因为有舷窗外的红色尘暴,和人工合成的夜雨滴落。

 

在火星,我不寂寞,因为有友好的火星人,和奇妙的火星生活。

在火星,我不寂寞,因为有我的团队,和我们勇担使命的坚毅、执着。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 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题目一:请将“因为语文,我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 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