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棵老树、一间老屋、一泓碧水,或者一出家乡戏……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乡愁”。其实,乡愁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期盼。
②从古至今,乡愁都传达了人们对故乡青山绿水的渴望。“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的乡愁存放在回塘水暖、凫雁自乐之中;“何处是乡愁,云在霍山头。儿时常入梦,杏黄麦子熟”,梁衡的乡愁寄予在霍山脚下那个古老美丽的小山村里。青山绿水才是美丽家园。就像洱海边的古生村,溪水环绕、绿树成荫,农家院花开四季……清新静谧的自然风貌留住了乡愁之根。如果故乡失去了原有的美丽,那又该如何唤起人们的乡愁?
③乡愁不仅在故乡美好的自然环境之中,还表现为人们对故乡传统风貌和生活体验的怀念。汪曾祺的乡愁停留在品尝过端午鸭蛋的舌尖上,老舍的乡愁存放在老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里,鲁迅的乡愁则 ……可见,传统风貌与生活方式如若渐渐消失,那么乡愁也将无处安放!难怪民俗专家冯骥才大声疾呼:“最近十年,我国每天消失80个村落!被切断的不只是一段历史,还有世代积淀在那里的特有的文化与习俗、与生俱来的劳作习惯。
④乡愁还传递了对淳朴自然的人际关系和敬老孝亲的社会风尚的向往。相比“家家包铁栏,户户装猫眼。电话聊千户,不语邻家言”的生活状态,大家更喜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坦诚相见;相比不孝顺父母、不赡养老人的新闻屡屡爆出,大家更怀念“兄友弟养、敬老孝亲”的礼治社会。传承着淳补民风、文明家风的人文乡村,浸润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美好家园,才是每一位游子心中的故乡。
⑤乡愁,是人们一生一世浓得化不开的情愫,是一种文化印迹和精神归属。记住乡愁建设美好家园,其路漫漫,虽远莫阻。
1.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第①段中提出了中心论点:乡愁承载的是人们对美好家园的期盼。
(乙)第②段里列举温庭筠、梁衡及古生村的事例,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丙)第④段从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两方面,论述了对当下生活的不满。
2.根据你对第③段的理解,结合阅读经验,在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
3.下面是李广田的一首小诗。请结合诗句的内容和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你对诗中乡愁的理解。
乡愁
李广田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
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
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吧,
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吹。
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
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
只是故因旁边的小池塘,
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笛。
阅读《稻香》,完成小题。
稻香
侯发山
①过了5月,稻子刚开始扬花,寨上寨下就弥漫出稻花特有的味道。时间越往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那种味道就越发浓郁,使人不由得想呼吸再呼吸,好像要拿这种味道把五脏六腑过滤一遍。
②这个寨子地形独特,山顶上是一片森林,林中有一水源,旱涝不竭,为寨里的人畜和庄稼提供着便利,因此这片树林被当地哈尼人称为“寨神林”。“寨神林”往下,直到山脚,是呈阶梯状的稻田,一块又一块,月牙形环绕着。
③索姆是寨子的“沟长”——负责着整个寨子的水沟,说得直白一点儿,就是通往每家每块稻田的水沟,哪块稻田没水,他就得及时引水过去;哪块稻田积水过多,他还得及时疏导。
④这天,天还没透亮,索姆怀里揣两个煮熟的土豆、背着馒头就要出门。
⑤儿子幸福从被窝里探出头,说:“爹,见天上山啊?"
⑥自从索姆去年秋天被大家推选为“沟长”后,天天上山,一天也没歇过。别看"沟长”是个最不起眼的头衔,但责任却重大。若是责任心不强,让“寨神林”的水像小孩子那样仰八叉尿尿随便流,要么冲毁稻田,要么稻子吸收水分不够,影响产量和质量。
⑦索姆叹口气,说:“今年山上的水较往年小了许多,若是再不上心,稻子很可能要减产。到那时,大伙儿会怎么看我?”
⑧这也太拿士豆当干粮了,不就是个“沟长”吗?幸福扑哧笑了,说,爹,去年秋到今年春,雨水少得像猫尿,要说这账也该算到老天爷的头上。
⑨老天爷是老大,谁敢拿他说事?索姆闷声闷气道。
⑩幸福知道爹的脾气,假如硬顶他,他就像发了疯的牛,惹不起。幸福马上换了个话题,说,爹,今年咱家的稻子还可以吧?
⑪索姆点了点头。他知道,幸福问这话是有原因的。往年的“沟长”是旺达,这家伙懒散,但对自家的稻田很上心,把自家的稻田侍弄得很是丰美繁茂。譬如去年,他家收了30袋稻子,而跟他的地亩数一样多的索姆家,只收了17袋稻子。也正因为旺达的自私和懒惰,在大伙儿的强烈要求下,村里罢免了他,推选了索姆当沟长。
⑫索姆刚要跨出门槛,幸福又开口了,说爹,我昨天上山了,看到咱家的稻子像是营养不良的黄毛丫头。
⑬索姆迟疑了一下说,我心里有数。索姆的声音低低的,很没底气。
⑭父亲说话的语气一贯如此,幸福也就没再多想。眼下稻子还不到灌浆的时候,或许老爹心里真的有数呢。
⑮索姆刚到山上,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稻田边转悠,那是旺达。
⑯看到自家的稻田被涓涓的溪水滋养着,稻子长势甚是精神,旺达的嘴角咧出一丝笑容。这时,他也发现了索姆,便不冷不热地说道,索姆沟长,若是今年歉收,哼!说罢,没等索姆张嘴,他便转身走了。
⑰索姆愣了一下,看到旺达走远了,开始沿着水路巡视。从山下到山上,再从山上走到山下,一块稻田又一块稻田;一条水沟又一条水沟……这里扒扒,那里捅捅。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呼吸着稻子的气味,看着稻子在微风中点头,像是在对他问候致意,索姆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所有的不快和劳累都无影无踪了……
⑱转眼到了8月,空气中的稻香味更浓了更纯了,稻子该收割了。
⑲虽然今年的雨水不多,但是稻谷的收成并不差,像旺达家,跟去年差不多,收了整整29袋。唯一收成不好的是索姆家,只收了17袋稻谷,跟去年一样。
⑳不只是幸福,大家都知道,这是水分滋养得不够。
(21)把“丰收”背到家里——哈尼族人称背“稻谷”为背“丰收”,幸福见鸡骂鸡,见狗打狗,很显然,他在生老爹的气。
(22)索姆不知道怎么劝慰儿子,只是像做了错事似的,默默地端着旱烟袋,一个人蹲在院子里吞云吐雾。
(23)幸福刚要数落父亲几句,忽然看到乡亲们来了,他们的肩上都或多或少背着稻谷,那是他们答谢“沟长”索姆的。
(24)无论索姆如何拒绝,乡亲们说着感谢的话,把稻谷倒下便乐呵呵地走了。
(25)当天晚上,又有人悄悄背来了一袋稻谷,那人是旺达。
(26)事后,幸福拿布袋量了量,仅乡亲们送的稻谷就有15袋。幸福心里一下子敞亮了,他觉得对不起父亲,想对他老人家说句道歉的话。但是,当他站在老父亲眼前时,说出口的却是,爹,今年的稻子真香!
1.小说题目“稻香”,既指弥漫在寨子里的稻子的芳香,也指________________。
2.第⑰段画线句是对索姆的描写。请你从语言、手法、内容等方面任选一点,简要分析画线句是如何刻画索姆这个人物的。
3.有人认为,小说第(25)段可以删掉。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和主题,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豆各庄乡位于朝阳区东南部。其乡情村史陈列室建立于2016年。展馆通过村民提供的 实物、图片、文字集中呈现了豆各庄独有的民俗文化,用真实的物品反映出这一区域的时代变迁。2009年,陈列室筹备过程中,村民从家中拿来了具有时代特点的独轮小推车、炉子饸饹机以及医书、家语……这些展品,分别按照不同时代主题展示了豆各庄地区的农耕文化和历史变迁,让土生土长的豆各庄村民倍感亲切与自豪。村民王老爷子告诉记者:“这个陈列室里也有我捐的东西,现在孙女、外孙女都在国外留学,等她们回来,我一定要带她们来这儿看看,让她们知道家族和村里的历史。”
(材料二)
孙河乡的乡情村史陈列室用全息影像、VR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再现了孙河乡的普日旧景。早在村子腾退之前,乡里专门请来拍摄团队,先航拍了全村整体现状,再深入每家每户拍摄老宅的全景照片,制作成VR影像。如今,当你走入陈列室,戴上VR眼镜,老村旧居就会立刻展现眼前:院子里的大槐树、墙上挂着的十字绣、厨房的大铁盆……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似乎都触手可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的使用,让老物件“① ”了起来,亲切地再现了朝阳区东北部乡村的传统生活面貌。村民们也可以随时观看,回忆老家的点滴,慰藉他们离别的情绪。
(材料三)
隐藏在朝阳区北部一片果林里的崔各庄乡情村史陈列室,看起来更像是一小座② ,走进院子里,三间平房映入眼帘,院子里石磨、碾子、水井、轱辘等一应俱全。展区每一间小屋都原汁原味体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特点和细节。参观者来到这里,可以亲自打水、喂鸡、磨制豆腐、浇灌果树、摘菜做饭,感受过去浓厚的生活气息。陈列室设计师吴运涛介绍道:“这里的一大特色就是体验式参观,用真实生活场景反映崔各庄的时代变迁,让远离过去生活的人们重新找到被封存的记忆,找到念想和寄托。”
1.综合三则材料,说说你对乡情村史陈列室有了哪些了解。
2.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活 ②特别的农家小院
B.①动 ②特别的农家小院
C.①活 ②普通的农家小院
D.①动 ②普通的农家小院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可以看出,朝阳区在乡情村史陈列室建设上的主要特点是展览形式①______、展馆数量②______。
(链接材料)2013-2018年朝阳区乡情村史陈列室数量变化
金圣叹曾经说过:“《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位好汉,结合他的人生轨迹和英雄事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00字以内)
腰封也称“书腰纸”,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其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例如下面图片中印刷在《艾青诗选》腰封上的“向往光明与希望的伟大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为表格中的名著选择恰当的推介语。
名著 | 《水浒传》 | 《西游记》 | 《骆驼祥子》 | |
推 荐 语
| A.扶危济田,维护正气,替天行大道;快意恩仇,共赴忧患,情义比天高。 B.如若不曾有过希望,失望便也不会那么彻底。即便是燃尽希望的绝望,也曾有过热血、毅力和梦想 C.为救苍生负重担,矢志铭心金不换,跋山涉水修正果,纵使千险万滩又有何难。 |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都都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 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增其旧制/因地制宜 巴陵胜状/引人入胜
B.北通巫峡/通情达理 山岳潜形/潜滋暗长
C.薄暮冥冥/日薄西山 春和景明/触景生情
D.心旷神怡/怡然自乐 宠辱偕忘/白头偕老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内容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过了两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之所以重修并扩建岳阳楼,并在楼上雕刻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是为了纪念被贬官的膝子京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政绩。
(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理解: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目睹阴雨连绵时洞庭湖上萧然的景象,会心生忧愁哀伤;看到皎洁的月光普照洞庭湖面时,又会无比欣慰与欢喜。
(丙)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理解:范仲淹表明心迹,愿意像“古仁人”一样,超越个人的快乐与忧愁,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3.“以天下为己任”是《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精神境界。结合下面三则(链接材料),分别说明这种精神境界在杜甫、柳宗元和苏轼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链接材料二)
元和中,子厚①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②,则没③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链接材料三)
(苏轼)徙知徐州⑤。河决曹村,汇于城下,城将败。轼曰:“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⑥,吾侪⑦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⑧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沉⑨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子厚)柳宗元的字。②(子本相侔)利息和本金相等。③(没)没收。④(佣)受雇的工钱。⑤(知)掌管,主持。⑥(涂潦)道路泥积水。⑦(侪chái)类 ⑧(锸chā)锹,⑨(沈)同“沉”,没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