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诗和远方 江志强 ①在冀南山区生活了一辈子的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母亲的诗和远方

江志强

①在冀南山区生活了一辈子的母亲,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邯郸。而在她的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津、杭州、西雅图等地,却从未涉足。她时常端详着墙上的旧地图,神思千万里,徜徉在每一个牵挂的地方。

②将光阴拉回三十年前,家乡交通不便,想出趟远门,需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天不亮就得上路,翻山越岭几十里,到县城火车站买票。买好票,还得在站台上苦熬好几个钟头。终于盼来了火车,像见到了救命的稻草,背起厚重的行礼,兴高采烈冲上车,晃晃荡荡驶向远方。因此,若无要紧事,母亲不会打破空间的局限,宁愿在大山里蜗居一生。

③那年,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分到邯钢工作。母亲抱着我,陪着爷爷奶奶,时常往返于大山与邯郸之间。到邯郸之后,停留时间并不长,少则一两天,多则三五天,旋即打道回山。

④后来,邯长(邯郸到长治)公路开通,从大山通向邯郸的路一下子缩短了很多,无须到县城坐火车,只须步行三五里,便到了路口。待到那辆红白相间的客车从山西方向开来,母亲踮起脚,高高地举着手,可劲地招着。车停后,先让爷爷奶奶上车,二老上车后,母亲高高地举起了我,传给车上的爷爷,然后拎起大包小包上车。

⑤高中毕业后,我穿上了军装,来到浙江西南部山区的一座军营。彼时,我坚持每周给 母亲写封信。据父亲说,母亲每回收到我的信,总是颤悠悠地捧着,如获至宝,细细端详着信封上的邮戳,向父亲打听通向部队的路:从家乡乘坐 4482 次列车,到德州转车,搭 K101 次火车,直抵浙西南……

⑥然而,母亲却从未踏上 K101 次列车,皆因爷爷奶奶身体已不如前,弟弟妹妹忙着考学,几个姑姑相继出嫁,父亲忙于工作,日日早出晚归……母亲那单薄的身子,成为这个普通农家的顶梁柱。

⑦几年后,弟弟考上了天津大学,母亲又多了一份牵挂。

⑧在一次庙会上,母亲花了八毛钱,买了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一有时间就端详着地图。她的目光里,只有两处地方最有魅力,一是浙江,二是天津。因这两个地方有她的儿子们。与此同时,她也用各种渠道搜集天津和浙江的讯息。每逢打电话,她竟对这两处远离故 土的地方如数家珍: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杨柳青年画,甚至连霍元甲、张伯苓、严修、李叔同、马三立都能脱口而出,一个个“天津符号”,成为母亲口中的“关键词”。浙江虽说更远一些,母亲却记住了很多地名,除了杭州、温州、宁波、嘉兴等人人皆知的地 方,还知道了我当兵附近的市县,如丽水、缙云、青田、云和、龙泉……

⑨妹妹高中毕业后,飞越大洋,到美国西雅图打工。于是,母亲屋里的墙壁上又多了一张世界地图。她戴着老花镜,目光越过广阔幽蓝的太平洋,看着彼岸的西雅图。当妹妹到伦敦一家公司实习,母亲又转过身,将目光移向了大西洋畔……母亲的房间并不大,却装着南 北中国,装着世界。

⑩这几年,我和弟弟妹妹相继回乡工作、生活。我们商量,应该带母亲到天津、杭州游 历一番,如果有条件,去一趟西雅图。谁知,母亲却摆摆手,拄着拐杖站到了地图前,说:“你们都回来了,守着我,再也不走了,我还图啥呢?在山里不也挺好吗……”

听着母亲的话,我感慨万端。母亲一生,与大山、土地为伴,可她的日子并不苟且。因为,她把我们抚养成人,学业有成,成家立业,平安生活。小小的家庭,开枝散叶,幸福美满。这,是她最渴盼的诗和远方啊。

(选自《特别关注》2017 年第 12 期)

1.简要概括母亲是用哪些办法来消解自己对儿女们的牵挂的。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每回收到我的信,总是颤悠悠地捧着,如获至宝,细细端详着信封上的邮戳,向父亲打听通向部队的路。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谁知,母亲却摆摆手,拄着拐杖站到了地图前,说:“你们都回来了,守着我,再也不走了,我还图啥呢?在山里不也挺好吗……”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

小小的家庭,开枝散叶,幸福美满。这,是她最渴盼的诗和远方啊。

 

1.端详儿子的来信;打听去部队的路;在庙会上买地图;端详儿女所在的城市;关注儿女们所在地的地方特产、人文掌故和区划地名。 2.(1)颤悠悠,颤动摇晃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儿子的信时激动高兴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来信的珍视及对儿子的牵挂。 (2)该句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细腻传神地写出母亲在儿女们的陪伴下心满意足的样子,表现了母亲此时的幸福和对故土的依恋。 3.(1)母亲最远只到过邯郸,表现母亲依恋故土;(2)母亲身子单薄,却成了农家的顶梁柱,表现母亲勤劳能干;(3)母亲护送爷爷奶奶远行,无时无刻不牵挂儿女,表现母亲敬上爱下;(4)儿女们个个成才,表现母亲教子有方。 4.文章中的母亲一生与大山、土地为伴,但活得并不苟且。她的房间不大,却装着南北中国,装着世界。这远方里有儿女的足迹,这诗意中有母亲对儿女的情思。将儿女们抚养成人,看着他们学业有成,成家立业,平安生活,母亲也就倍感幸福和满足。表现了母亲的无私伟大,母爱的深沉厚重。表达了母亲对儿女们的牵挂以及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句话富有诗意,照应了题目,升华了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首先通读全文,根据儿女离开母亲的一些行为进行概括。如“我”到浙江西南部山区的军营后,由“母亲每回收到我的信……向父亲打听通向部队的路”可概括出“端详儿子的来信,打听去部队的路”。由“在一次庙会上,母亲花了八毛钱,买了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一有时间就端详着地图。她的目光里,只有两处地方最有魅力,一是浙江,二是天津。因这两个地方有她的儿子们。”“妹妹高中毕业后,飞越大洋,到美国西雅图打工。于是,母亲屋里的墙壁上又多了一 张世界地图。”可概括出“在庙会上买地图,端详儿女所在的城市”。由“她也用各种渠道搜集天津和浙江的讯息……”可概括出“关注儿女们所在地的地方特产、人文掌故和区划地名”。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1)“颤悠悠”是修饰动词“捧”的,生动表现了母亲看信时的激动,由这个词可以让人感受到儿子的信在母亲眼中是无比珍贵的,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关心。(2)“摆摆手,拄着拐杖站到了地图前”属于动作描写,“你们都回来了,守着我,再也不走了,我还图啥呢?在山里不也挺好吗……”属于语言描写,此句的前提是“我和弟弟妹妹相继回乡工作、生活”,儿女们可以陪伴在身边了,母亲心满意足,无比幸福,不愿远离故土。 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作答时,通读全文,找出能体现母亲形象的内容进行概括即可。如从她单薄的身子,成了农家顶梁柱可看出她的勤劳能干;从她护送爷爷奶奶远行,牵挂儿女可以看出她敬上爱下;等等。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能力。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词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此句在文章最后,体现了本文的主旨,结合全文内容可知,母亲渴盼的诗和远方并不是走出大山、摆脱现在的生活,而是将儿女抚养成人,让儿女学业有成、成家立业,让小小的家庭开枝散叶、幸福美满。这句话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据此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濒危物种敲响生态警钟

阿蒙

①2017年年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一种似麻雀大小、名作黄胸鹀的候鸟评级调整为极危。这种小鸟并不是生存艰难的物种,而是在过去 13 年间,因为国人的口腹之欲,使其被蚕食至极度濒危的境地。人类对自然的蚕食就发生在我们周遭,动物因为动态行为让我们很容易察觉到它们的变化,而对不可移动、不会发声的植物,它们却只能静悄悄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在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城市以及近郊,大量的野生植物因为人类的活动而销声匿迹。

②如今,很多植物都处于灭绝的边缘。普陀山的普陀鹅耳枥,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已仅存一株;衡山的柔毛皂荚野生植株仅剩两株;野生种群仅剩三株的百山祖冷衫,也时刻面临着枯死的境地。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玫瑰,它是海滨近滩上生长的灌木,因为栖息地的破坏, 野生玫瑰的种群不容乐观,已经走到濒危的边缘。

③确认植物灭绝比较复杂。植物的性别情况复杂,有的雄雌同珠的植物,在数量极度稀少的状况下只要能产生足够的种子便有可能恢复种群。植物的自然分布也比较复杂,它们不像动物需要交配和群聚,分散分布的植物可能会在偶然情况下幸存下来。植物的种子也是保存物种的一个方式,因为环境迅速变化导政暂时消失的植物,或许在环境恢复的时候,那些留存在泥上中的种子便可以萌发形成新的种群。如此一来,我们就很难确认一种植物的确切灭绝状态了。

④我们虽然很难确认一种植物是否真正灭绝,但因为人类的破坏,濒危植物的名单却日益庞大起来。人类对植物的威胁主要有两方面,一种是植物栖息地的破坏,另一种是人类对植物过度的索取。栖息地的破坏而导致灭绝的有名例子便是圣赫勒拿岛上的特有植物,因为人类在这座小岛上建造监狱,岛上特有的动植物便被人类一扫而光而宣告灭绝。秘鲁热带雨林的砍伐造成一种生长在林梢的卡特兰野外灭绝。近年在浙江丽水,因为旅游业开发使得珍稀植物长喙毛茛叶泽泻因为水质污染而野外灭绝。

⑤人类对野生植物过度索取也让很多植物走向了濒危。最著名的是拥有众多绚丽花朵的兰科植物,巴西的早花卡特兰和墨西哥的圣杯美洲兜兰,都是因为人类的过度采挖而野外灭绝。中国众多野生石斛,因为人们过度相信夸大的养生效果而大量被采挖,一些岩生的种类几近野外灭绝。人们还把手伸向一些较为常见的野生植物。分布在华北高山的金莲花和北黄花菜,因为当地人以及游客迷信一些食疗效果,使得曾经遍布山野的两种植物在花期无花可寻,植株数量大量减少。普通人蜂拥而至的踏青郊游也让脆弱的高山草甸变成游乐场、垃圾场。

⑥反观整洁的城市草坪与充满人工色彩的城市花坛,我们艰难发现春天的大花野豌豆、砂引草、角茴香等细微点缀的消失;我们很容易忘记香青兰、角蒿的美丽;如果不是植物志的记录,我们甚至不记得苦马豆鲜红的花会装点在水渠边。而那些整齐划一的却死寂的绿色草坪,却成为现代人津津乐道的城市生态美。

(选自《科技日报》2017 年 12 月 22 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人类对植物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2.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植物的自然分布也比较复杂,它们不像动物需要交配和群聚,分散分布的植物可能会在 偶然情况下幸存下来。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齐中熙)28日,随着龙(川)怀(集)和仁(化)博(罗)两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广东省新增两条出省通道,也使广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9002公里。至此,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4万公里。

据介绍,2018 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000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2万公里。根据明年预期目标,要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8 万亿元左右;新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通客车建制村5000个,其中贫困地区3000个。

(1)请给这则新闻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2)联系上下文,仿写句子。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关键是该如何走 好脚下的路。走过的路充满崎岖,就该用理想的双刃披荆斩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过的路充满阳光,就该一路高歌向前走去。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2)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饮酒》陶渊明)

(4)______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李清照)

(5)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朱敦儒)

(6)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孟子)

(7)杜甫在《春望》中描绘家书重要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注释)①牛群头:地名。②拙同“茁”,茁壮、旺盛。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歌前两句通过描绘荞麦花开、草木枯荣、_________等画面,凸显了初夏时节_________的特点。

2.赏析“牧童拾得满筐子”中“满”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 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以:因为。③兆人:兆民,万民。④亏:使……受损害。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两处)

吾 是 王 儿 之 父 非 兆 人 之 父 何 不 别 制 天 子 儿 律 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3.结合全文,谈谈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