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麈 尾》,完成下列小题。
①麈(zhǔ)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 《辞海·下册》4728页 “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②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③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只有善于清谈的 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而“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④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麈尾铭》:“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
⑤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七贤以嵇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此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从而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⑥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据《晋书·王衍传》记载,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 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这两则故事说明: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真是生死与共了。
1.下列说法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麈尾,类似于“权杖”,不能随便交给别人。
B.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
C.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因为常着名士之手,所以身价倍增。
D.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2.第⑤小节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③小节句子“据说,麈是一种大鹿。”中的加点词“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写道:“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结合本文所提供的知识,你认为这儿用得对吗?写出理由。
阅读《郑同北见赵王》,完成下列小题。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草鄙之人
②兵固天下之狙喜也
③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④临王之境
2.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A.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B.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今 王 既 受 先 王 之 传
4.翻译下列句子。
(1)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阅读贾岛的《寄韩潮州愈》,完成下列小题。
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韩愈写了一首《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出一种深情的眷恋和神往的心曲。
B. 颔联中一个“来”字与“过”字表明二人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 韩愈在诗中写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贾岛实写潮州的瘴气,以“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两句来劝慰祝愿。
D. 此诗直如澄清的泉水,字字句句从丹田流出,语言酷似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可以称得上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请赏析这首诗的尾联。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某中学九年级(3) 班开展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让我们随着该班同学,进行一次奇异的语文之旅……
(读文识人)请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人名。
片段一:他A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片段二:他B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
片段中的人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彩纷呈)请用你熟悉的小说中的人物,将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补写完整。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征博引)
小天同学说:“在制作‘小说人物档案卡片’时,我对《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心灵成长历程还不十分清楚。”
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向他解说杜小康的心灵成长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第三日,又做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 A 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未知如何。……众头领席散,却待上山,只见 B 就关下放声痛哭起来。宋江连忙问道:“兄弟,你如何烦恼?” B 哭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俺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
A处应该填写的的人名是__________,B处应该填写的的人名是__________。
② 梁山泊好汉不仅“义”而且“孝”,A回家后为老母不愿再回梁山,B和戴宗一起去寻A,B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去寻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水浒传》和《艾青诗选》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___)
A.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B.“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
C.《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蒋门神,被林冲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
D.《水浒传》中大部分好汉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很多都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人物是柴进。
E.“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里,晁盖、吴用等人分工合作,扮作挑酒汉子的是白日鼠白胜,揭酒盖的是赤发鬼刘唐,借饶酒下药的是智多星吴用。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唐宗宋祖,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③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
⑤酒文化是诗词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酒能解愁,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思乡以及功业未建无法归乡之愁;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现实无法驰骋疆场,只能醉后看剑聊以慰藉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