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粲敏慧 王粲①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粲敏慧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初,粲与人共行,读到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注释)①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②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③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④精意覃(tán)思:精心深思。

1.解释下列字词。

(1)献帝西迁,粲徙长安    徙:

(2)宾客盈坐    盈:

(3)因使背而诵之    因:

(4)性善算    善: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2)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3)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3.就蔡邕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1.(1)迁移(2)满(3)于是,就(4)擅长 2.(1)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2)我家的书籍文章,全部都应送给他。(3)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3.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敬佩);或年轻人才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或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此题注意:“徙”意思是“迁移”;“因”意思是“于是,就”。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容状(身材、体貌)”“坐(在座的宾客)”“尽(全、都)”“与(给)”“善(擅长)”。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梳理蔡邕的言行。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首先要理解文中蔡邕的话,“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意思是说这是王畅的孙子,有奇异的才能,我比不上。我家的文章书籍应当全部送给他。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对有才能的年轻人的关爱;他还能降低自己的身份,与年轻人相比,自认为自己比不上,这种自谦也是值得赞美与学习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其主要信息,写出“微公益”的三个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时间、小溪、鲜花、幽香、骏马”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5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4)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查看答案

阅读《秋词》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极言“悲秋”这一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

B.“秋日胜春朝”一句,作者用秋天来衬托春天,表达对人生“春天”的渴盼之情。

C.末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表现作者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

D.本诗是刘禹锡所作,当时诗人因参与变法而被贬,内心充满苦闷。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刚健明亮,在古典诗歌中是不多见的。

B.本诗将“实”和“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C.本诗运用了联想、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诗。

3.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感情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查看答案

阅读《狼》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有关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屠乃/奔倚/其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下列句子不能表现“狼亦黠矣”的一项是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下列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B.文章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斗争精神的赞扬。

C.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屠户是本文的主人公,说明无论狼多么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篇幅较短,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生动。

B.文章主要通过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C.文章通过“遇狼”“御狼”“惧狼”“毙狼”这四个情节将屠夫的果断勇敢与狼的贪婪狡诈刻画得淋漓尽致。

D.文章有叙有议,尤其是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主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