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总是早早备好书包、大米和一个星期的腌菜,坐在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开渡船的驾船佬总是最后一个来。仿佛知道我们无论等多久都会继续等下去似的,驾船佬总是慢悠悠地把船锚抛上岸,眯缝着眼睛看我们这帮学生娃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还不忘大声斥责道:“莫挤莫挤,淹死你们这帮急死鬼!”所有人都不理会驾船佬的训斥,还是像一群急不可耐的蝌蚪一样往上蹿。

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吱吱呀呀,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随时都要散架,但只要我们质疑起来,或建议他打一条新船时,驾船佬总是说这船没问题,肯定能坐人,保证淹不死你。偌大的大同水库偏偏只有他这一条渡船,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跳进他的船舱。

等所有人都坐定了,驾船佬却丝毫没有要开船的意思。有人坐不住了,催促道:“怎么还不开,莫非等酒喝?”“等酒喝”是乡里骂人的俗话,指一个人慢性子、怠惰,一般只有长辈对晚辈说。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原来,驾船佬是在等迟来的学生,想多赚几元渡费。

还真有不着急的吊死鬼(“吊”、“掉”同音,指凡事掉在后面、不着急不抢先的人)慢悠悠地从山路上下来。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听了驾船佬一声吼,几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

嘟嘟嘟……驾船佬摇响柴油机,船终于开动了。船头劈开波浪,像一条巨大的青鱼,向下游的大同镇开去。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准时去清溟桥头等渡船,但是有一次,我也当了吊死鬼。那是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在池塘里帮爷爷挖藕,不小心弄湿了校服,奶奶非要等校服晒干才肯让我穿上去上学,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迟到了,我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疯狂地奔跑着,风呼呼地从我耳边吹过,我感觉我肯定赶不上渡船了,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加快步伐。等跑过了三个山头,清溟桥头终于在我眼前出现时,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渡船竟还等在那里!

“吊死鬼,就等你了,还不赶快!”驾船佬照例远远地吼了一句。我连忙欢快地朝他跑去。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这个驾船佬嘴上不饶人,心地倒是挺善良&他之所以每次都不肯早早开船,根本就不是为了多赚几个渡费,而是要等所有的学生娃都齐了才行。驾船佬是那么精明的人,周围几个村子有多少娃在镇上上学他心里能不清楚吗?他要是把船开走了,学生们该怎么去上学呢?

这个驾船佬!

我们支付的那几毛钱渡费怕是还不够渡船烧柴油的钱!这是很多年后我才知道的事情。那是在驾船佬的葬礼上,他的儿子偶然跟我说的。他曾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去,他父亲死活不肯,他说:“当年你不也是这样坐渡船到镇上去上学的吗,我若走了,谁来渡娃儿们去上学呢?”

现在,村里到镇上早已修起了水泥路,人们到镇上再也不用坐渡船,大同水库也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连名字也改了,叫仙人湖。过年回家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清溟桥岸边,夕阳洒满金色的仙人湖,我还是会想起驾船佬。

1.驾船佬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

3.第⑩段“这个驾船佬”一句独立成段,包含了“我”的哪些感情?

 

1.①从他拒绝儿子把自己接进城里,留守渡口接娃儿们上学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良、乐于奉献的人。②从他嘴上说话不饶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直率的人。③从学生娃误会他、骂他,他却不生气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宽容、甘受委屈的人。 2.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驾船佬等待学生娃出现时的焦急以及看到最后的学生娃终于出现时的欣喜,表现了驾船佬对学生娃们的关爱之情。 3.这句话独立成段,意在强调“我”理解驾船佬的行为之后对他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对驾船佬安然忍受学生娃们的误解时表现出的宽容的佩服和赞美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根据本题的要求,必须有内容,有形象特点。从文中“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一位宽容、甘受委屈的人;从“他曾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去,他父亲死活不肯,他说:‘当年你不也是这样坐渡船到镇上去上学的吗,我若走了,谁来渡娃儿们去上学呢’”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良、乐于奉献的人;从“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 ’听了驾船佬一声吼,几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可以看出他嘴上说话不饶人,他是一位直率的人。 2.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题干要求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是神态描写,写出了驾船佬等待学生娃出现时的焦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是语言描写,写出了驾船佬看到最后的学生娃终于出现时的欣喜,从而表现了驾船佬对学生娃们的关爱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独句成段就是以一个句子构成自然段,这在现代文章中是很常见的。不少由一个句子构成自然段,从内容上看并不是必须独立成段,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即为了取得特殊效果而让某些句子单独成段。独句成段可以起到点明文章题旨、表达观点态度、引起读者注意、突出强调的效果。联系前文内容“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这个驾船佬嘴上不饶人,心地倒是挺善良,他之所以每次都不肯早早开船,根本就不是为了多赚几个渡费,而是要等所有的学生娃都齐了才行。驾船佬是那么精明的人,周围几个村子有多少娃在镇上上学他心里能不清楚吗?他要是把船开走了,学生们该怎么去上学呢”可以看出“我”已经理解驾船佬的行为,“这个驾船佬”独立成段更能强调作者此时的感情,引人深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父亲的阳光》,完成小题。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1.叶圣陶说过:“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阅读本文后,请仿照示例简要概括其思路。

___——父亲踏露割稻——_____——父亲焦心荚豆——____——父亲翻晒谷子

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B.文章第⑧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既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又流露出对父亲迷信神灵的遗憾之情。

C.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子对空中“云”的描写,表现了那时的天气变化极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被雨淋透作铺垫,衬托出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特点。

D.“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句中“精明”恰恰体现了父亲作为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憨厚、朴实。

3.读完全文,简要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_____

(2)淫则不能励精_____

(3)躁则不能治性_____

(4)年与时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勾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江南意

王湾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乙)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下面一段名家诗话,比较两个版本的题目,是“江南意”这个题目好呢,还是“次北固山下”这个题目好?并说明理由。

(诗话链接)这两个文本,不但题目不同,连起结二联也决然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不是被别人改了诗题,很可能是原作者一诗二用。初稿也许是“江南意”,写北方人初到江南所见的景色。起联作正面叙述:南方有很多新的意思,趁大清早就开船东下。接下去两联就描写江水、海日和早春。在北方人看来,这些都是新意。这个“意”字,现在文言里似乎已没有这样的用法,但在口语里却还存在。我们看到好风景或新鲜事物,常常说“有意思”,就是这个“意”字的注解。      

(节选自施蛰存《唐诗百话》)

2.甲版本颔联写道“潮平两岸失”,乙版本颔联却是“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佳?为什么?

 

查看答案

捧读文学经典,品悟多彩生活。

班级开展《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每个小组可选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读书成果,例如戏剧组可排演课本剧,演讲组可主旨演讲。

(1)假如你是戏剧组组长,要导演课本剧《西游记》里面的一个精彩故事,请结合作品回目拟出一个合适的剧目标题。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大家比较喜欢的艺术形象,大家一致推举你来扮演这个角色。请你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孙悟空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要求概括性强、语言简练。

(3)演讲组的同学在演讲中说,《西游记》善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讲一些生活哲理。你从《西游记》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请举例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是____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_________》《孟子》合称为“四书”。

(2)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像选自《_________》的《蚊子和狮子》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其一]》)

(5)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8)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_________________,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朱自清《春》)

(9)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10)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