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半命题作文:这样的老师,我 写作时,需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感激”“佩服”“赞叹...

半命题作文:这样的老师,我          

写作时,需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感激”“佩服”“赞叹”“崇拜”等。

要求:①围绕中心,从本学期的校园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例,详略得当,抒发真情实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参考范文: 这样的老师,我佩服 有的人佩服叱咤风云的足球小将,有的人佩服傲视群雄的围棋天才,而我最佩服的是我的数学老师——李老师。 他为人朴实,衣着整洁大方,不紧不慢的谈吐,第一眼就让人有好印象。 只要是他的课,一进门便会先扫视一周,略带几分地提醒同学:“教学案都拿出来!”刚开始畏于他的威力乖乖就范,可到后来,同学们都熟悉了这句口头禅,还没等他进教室,几个“积极分子”便抢先开口了:“教学案拿出来!”然后便推笑作一团,我估摸那笑声都可以把天花板都震下来。李老师见了也不恼,反倒笑眯眯地挠挠了头,憨态可鞠地跟我们一起笑,这样身为副校长,没有半点架子可以和同学们哄堂大笑的李老师,我佩服! 李老师的课也妙趣横生,每当他转过身在黑板上一笔一划书写时,下面几个好事的同学仍开着玩笑,或是神游窗外,成为一众埋头苦写同学中最显眼的,李老师怎么忍得了?他扔下粉笔,一个箭步冲到那位同学面前,脸上怒气慢慢散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和蔼可亲但此时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笑容。他轻声细语:某某同学,站起来。那位同学吓得一激灵,回过头来给老师展露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结结巴巴毫无联系地解释让同学从枯燥的书本中抬起头来,教室里更像一锅煮开的水,你一言我一语,那位同学脸上越来越红,而我们的始作踊者:李老师还保持着那让人背后生凉的微笑。这样用一个笑容就让同学们改过自新的李老师,我佩服! 李老师批改的作业,简直可以称作艺术。他总是细心地检查,就算只漏了一步他也会在旁边做点评,提醒下次小心。我总是喜欢绕弯子其实根本不用那么复杂,李老师还是会在卷子上把步骤详细写出来。教学案一经他之手,再发下来时上面一定布满了那凝聚他的心血,密密麻麻的红色字迹,如群蚁棑衙。这样事务繁忙但依然为同学认真批注修改的李老师,我佩服! 李老师为我们七班做出了贡献,还不止这几点,还有很多很多,满满地快要溢出同学们的心,在我心中,他不是传统观念里极严肃的校长,他循循善诱,是我们在数学道路上的伙伴,而不是领头羊,他永远是令我敬佩尊敬的李老师!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题,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本文题目“这样的老师,我 ”,需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感激”“佩服”“赞叹”“崇拜”等。其中的“这样的老师”限定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老师,修饰性词语“这样的”需在文中进行具体的描写,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让我感激、佩服、崇拜等。本文适合写记叙文,写人记事,表现真情实感。同时注意本文写作要求:围绕中心,从本学期的校园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例,说明这个老师是现在的老师,不能回忆以前的老师来写。注意详略得当,抒发真情实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命题作文:同桌,你真棒

要求:①围绕中心,从本学期的校园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例,详略得当,抒发真情实感。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桥边的老人

何君华

如果赶不上清溟桥头的渡船,我们就不得不步行十几里山路去镇上上学。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总是早早备好书包、大米和一个星期的腌菜,坐在大同水库岸边等渡船到来。

开渡船的驾船佬总是最后一个来。仿佛知道我们无论等多久都会继续等下去似的,驾船佬总是慢悠悠地把船锚抛上岸,眯缝着眼睛看我们这帮学生娃争先恐后地往船上挤,还不忘大声斥责道:“莫挤莫挤,淹死你们这帮急死鬼!”所有人都不理会驾船佬的训斥,还是像一群急不可耐的蝌蚪一样往上蹿。

驾船佬的船是杉木做的,吱吱呀呀,也不知道用了多少年,看起来随时都要散架,但只要我们质疑起来,或建议他打一条新船时,驾船佬总是说这船没问题,肯定能坐人,保证淹不死你。偌大的大同水库偏偏只有他这一条渡船,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跳进他的船舱。

等所有人都坐定了,驾船佬却丝毫没有要开船的意思。有人坐不住了,催促道:“怎么还不开,莫非等酒喝?”“等酒喝”是乡里骂人的俗话,指一个人慢性子、怠惰,一般只有长辈对晚辈说。有学生娃胆敢这样没大没小地骂他,驾船佬却并不生气,照样坐在船头上一动不动。原来,驾船佬是在等迟来的学生,想多赚几元渡费。

还真有不着急的吊死鬼(“吊”、“掉”同音,指凡事掉在后面、不着急不抢先的人)慢悠悠地从山路上下来。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听了驾船佬一声吼,几个吊死鬼才快步跑起来。

嘟嘟嘟……驾船佬摇响柴油机,船终于开动了。船头劈开波浪,像一条巨大的青鱼,向下游的大同镇开去。

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准时去清溟桥头等渡船,但是有一次,我也当了吊死鬼。那是一个秋日的上午,我在池塘里帮爷爷挖藕,不小心弄湿了校服,奶奶非要等校服晒干才肯让我穿上去上学,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总之那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迟到了,我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疯狂地奔跑着,风呼呼地从我耳边吹过,我感觉我肯定赶不上渡船了,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加快步伐。等跑过了三个山头,清溟桥头终于在我眼前出现时,让我欣喜不已的是,渡船竟还等在那里!

“吊死鬼,就等你了,还不赶快!”驾船佬照例远远地吼了一句。我连忙欢快地朝他跑去。

直到这时我才恍然明白,这个驾船佬嘴上不饶人,心地倒是挺善良&他之所以每次都不肯早早开船,根本就不是为了多赚几个渡费,而是要等所有的学生娃都齐了才行。驾船佬是那么精明的人,周围几个村子有多少娃在镇上上学他心里能不清楚吗?他要是把船开走了,学生们该怎么去上学呢?

这个驾船佬!

我们支付的那几毛钱渡费怕是还不够渡船烧柴油的钱!这是很多年后我才知道的事情。那是在驾船佬的葬礼上,他的儿子偶然跟我说的。他曾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去,他父亲死活不肯,他说:“当年你不也是这样坐渡船到镇上去上学的吗,我若走了,谁来渡娃儿们去上学呢?”

现在,村里到镇上早已修起了水泥路,人们到镇上再也不用坐渡船,大同水库也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连名字也改了,叫仙人湖。过年回家的时候,一个人坐在清溟桥岸边,夕阳洒满金色的仙人湖,我还是会想起驾船佬。

1.驾船佬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整整一下午驾船佬都不着急,这时候反倒着急起来,大声朝山上喊道:“吊死鬼,还不赶快!”

3.第⑩段“这个驾船佬”一句独立成段,包含了“我”的哪些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父亲的阳光》,完成小题。

①秋后的阳光在乡下变得金贵起来。父亲往坡地上收完了玉米,一棒一棒剥去苞叶,就在厦台上垒成圆柱,当清早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一堆堆玉米就开始展露金黄的颜色,孩子一般笑开了脸。

②但父亲自己不笑。六十出头的年岁,常年经风受雨上山下田,他早把自己的一副身板练成了一个刻度精准的气象表,乘着这几天筋骨舒适,他得赶紧往水田里抢收稻谷。

③晴朗的阳光下,那一丘黄澄澄的稻谷,尽显丰收之色。父亲着急得很,清早出门时太阳还没上来,往田埂上一走,那双“解放牌”胶鞋立时就让秋露湿了个透。但父亲没有放慢脚步,走到自家田里往齐腰的稻穗前一弯,就把自己也弯成了一穗稻谷。

④愈是成熟,就愈应该变得涵养和谦逊起来。父亲到了这个年岁,腰身早已脆如薄纸,稍稍一弯,整个身子就痛得几将折断。在岁月的磨砺中,父亲习惯了容忍与沉默,弯不成腰,他就选择蹲坐,甚至跪立。窸窸窣窣的谷穗碰响,伴着霍霍的镰刀连动,父亲将丰收的喜悦整齐地码在茬口之下,散发出清甜的谷味芳香。但他却来不及自己品味,农忙时节的洱源坝子,抢收就如救火,劳苦的父亲就把自己当作一只扑火流萤,毫不保留地把一个身子往烈火里扑。

⑤雨水稠密的滇西十月,往往天晴不过三日。秋后的阳光变得吝啬起来,时而云朵盖上,天空就变得不再明朗。父亲焦心不安地直起身子,风恰好在这时刮来,父亲就在风里打了一个寒颤,瘦弱的身体就和他早前安下的稻草人一起抖动起来,吓跑了一群抢食的鸟雀。父亲就势一通手舞足蹈,“呜呜”地大声鸣叫,盖住整个坝子的鸟雀就被他风一般地赶上天空。从稻子插到田里的第一天起,父亲就把这一丘稻子当作他呱呱坠地的孩子,除草挑稗,把这田当作一块上好的绢布,把自己当作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一针一针在这田里编织出一幅锦来。

⑥转眼光阴如逝,父亲就在这田里织了整整六十年。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可父亲最终却失算了,身至暮年,期望大半辈子的安逸就和养大的子女一样,一个个都远离而去。勤劳成性的他怎忍心土地闲着?就在一个个阴晴无定的日子继续走上田头,弯着老腰照旧在他的地里织起锦来。

⑦天还在变。父亲焦心起了家里晒场上的荚豆,当初被套种到了玉米地里,成熟之后绿皮干脱成了黄皮,却还死死连着豆心。父亲收回来就铺在场心里让太阳晒,直待黄皮干透变白,渐渐裂开炸出豆子,回来再使上一阵连枷,方能收获一袋成色姣好的豆子。

云层变得更加厚实,接着一阵雨水下来,父亲和他的一丘稻子被淋了个全透。开初父亲还不想就此休息,可雨水打得他睁不开眼睛,要紧的是雨水还夹着雷电,乌天黑地里忽然一个彻亮地狂闪,稍稍四五秒钟过后,轰隆隆的雷声就把整个坝子都震得地动山摇。吓得父亲只好拾起镰刀,躲到村边的屋檐下避起雨来。向来本分的父亲,就用自己一辈子的老实巴交,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

⑨雨过天晴,太阳淘气成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金子一般惹眼的光亮,照得天空一碧如洗。抢收回来的父亲就把湿漉漉的谷子往晒场里铺。正午的太阳一下子变得很毒,父亲戴上草帽手把竹耙,勤手细脚反复翻晒,好似一下子回到田里,又开始了一个季节的开墒起垄、精耕细作……

1.叶圣陶说过:“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阅读本文后,请仿照示例简要概括其思路。

___——父亲踏露割稻——_____——父亲焦心荚豆——____——父亲翻晒谷子

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父亲的阳光”既指自然界的阳光,又暗示了父亲一辈子在田地劳作的辛劳。

B.文章第⑧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既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又流露出对父亲迷信神灵的遗憾之情。

C.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子对空中“云”的描写,表现了那时的天气变化极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被雨淋透作铺垫,衬托出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特点。

D.“在他精明的人世哲学里,有田也就有粮,有粮了他就可以养家糊口,培儿育女,起房盖屋,过安逸舒心的日子。”句中“精明”恰恰体现了父亲作为中国农民身上特有的憨厚、朴实。

3.读完全文,简要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_____

(2)淫则不能励精_____

(3)躁则不能治性_____

(4)年与时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勾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江南意

王湾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乙)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下面一段名家诗话,比较两个版本的题目,是“江南意”这个题目好呢,还是“次北固山下”这个题目好?并说明理由。

(诗话链接)这两个文本,不但题目不同,连起结二联也决然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不是被别人改了诗题,很可能是原作者一诗二用。初稿也许是“江南意”,写北方人初到江南所见的景色。起联作正面叙述:南方有很多新的意思,趁大清早就开船东下。接下去两联就描写江水、海日和早春。在北方人看来,这些都是新意。这个“意”字,现在文言里似乎已没有这样的用法,但在口语里却还存在。我们看到好风景或新鲜事物,常常说“有意思”,就是这个“意”字的注解。      

(节选自施蛰存《唐诗百话》)

2.甲版本颔联写道“潮平两岸失”,乙版本颔联却是“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佳?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