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山不老 梁衡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山不老

梁衡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③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④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⑤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⑥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⑦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请谈谈你对文题“青山不老”的理解。

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按照要求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2)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4.第⑥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请结合全文,说说“另一样东西”具体指什么。

5.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请结合《植树的牧羊人》和《青山不老》说说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1.表层意思:老人在晋西北这条自然环境恶劣的黄土山沟奇迹般地创造的这片绿洲永远常青,永远呵护着这片土地。深层意思: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以延伸,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2.自然环境描写。作用:①通过山沟恶劣险峻的大环境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②与造林后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老人造福后代的贡献之大,含蓄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与赞颂之情。 3.(1)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杨树、柳树茁壮的形态,照应了“劲挺”一词,表达了作者欣喜和赞叹之情。 (2)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再现了老人风烛残年,流露出作者的担忧之情。(意思对即可) 4.“另一样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位山野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更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5.牧羊人和山野老农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实现了从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生态家园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习总书记的话语道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说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优先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注入活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着无穷的价值。(学生回答能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本文内容来看,“青山不老”表面指大山因为有苍翠树木的覆盖而呈现绿色。深层含义指老人怀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自愿承担了改变家乡环境的重任,并早已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他所进行的事业中,精神永垂不朽。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能力。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突出形象特点(性格);渲染环境,奠定基调;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发展线索;揭示或深化主旨。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是环境描写,写出这条山沟所处的干旱、霜冻、沙尘暴等恶劣环境,突出老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植树造林的艰辛。与造林后的环境“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人贡献之大,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1)要求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杨树、柳树,如臂如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杨树、柳树比作臂、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的粗壮挺拔,突出了老人种树取得的伟大成就。 (2)要求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句中的描写对象是老人,“拄着拐杖”“迈进小院”是动作描写,写出老人身体的不便,年华垂暮,结合第⑥段内容“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表达出作者对老人的担忧与敬佩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章表面写绿洲,实质写老人开辟绿洲、造福后代的精神。故“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另一种东西”表面看是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实质上指老人的价值,即老人开辟绿洲的精神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奉献情怀。 5.考查综合性理解与表达。首先理解习总书记的话,“绿水青山”指的是环境保护,“金山银山”指的经济发展,这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又可以相互促进。人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了人。《植树的牧羊人》中那位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他每种下一棵树,就感到在人世间就又多了一个亲人。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比美的事业”。这位牧羊人在实践中逐渐发现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他深深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为后人造福。本文中这位老人亦是如此。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他认为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就是说我们要优先保护自然环境,再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让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强大。答案不唯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年是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市攻坚年。为此,某校701班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摘自该班级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你来帮助解决。

(A)做文明人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B)通过“文明伴我行”这项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积极主动投身到文明创建中来,提升我们的文明素养。“校园是我家,文明靠大家”,(C)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措施,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诠释“文明”,共同创建平安、和谐而美丽的校园。

①(A)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②(B)句缺少主语,应删去“    ”或“    ”。

③(C)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

(2)为了营造氛围,倡导文明,请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

(3)学校印发《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承诺书》,让你带回家递给家长阅读,并在“承诺人”一栏签字。而你的家长连一眼都没看,就签了名。此时的你该如何得体地与你的家长沟通?

 

查看答案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有那一伙管兵器的小妖,着两个抬出一杆丈八长的火尖枪,递与妖王。妖王轮枪拽步,也无什么盔甲,只是腰间束一条锦绣战裙,赤着脚,走出门前。行者与八戒,抬头观看,但见那怪物——面如敷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态。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    ,“妖王”是   

(2)“威凛冽”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3)选段画线句子运用了        修辞手法。

(4)“妖王”最终是怎样被降服的?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言:“________________。”

②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描写暮春景色,烘托出哀伤气氛,又点明谪迁之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我们常说“人生百味”,无论是成长中的坎坷,还是生活中的波折,或是青春里的喜悦……很低多时候,心中的一番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品尝,甘苦自知,而人就是在这些“百味交集”中长大了。

请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补充题目完整,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个字。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下列的任务。

(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特征分布

年龄

小于19岁

19-24岁

25-34岁

35-49岁

50岁以上

所占百分比

42%

21%

17%

9%

6%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

(3)阅读(材料三),写出王维的《使至塞上》属于“写境”的两句诗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