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1.解释下列词语。
①年且九十 且: ②其如土石何? 如……何:
③一厝朔东 厝: ④将走北饮大泽 大泽:
2.愚公和夸父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两人都勇气可嘉,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结合文章分析原因。
阅读杜甫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这两首诗都写于作者困居长安期间,比较它们在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活动˙探究。
下面是一则消息,请为这则消息拟一则导语,不超过30字。
今年3月,南海市明湖公园采取公园与职工个人共同筹资的方法购买了一台“挑战者号”时空穿梭机。时空穿梭机又名娱乐仿真模拟器,是仿真科技与多媒体结合的产物。三维立体图像,震撼人心的音像效果和高度仿真运动,使人惊心动魄,会产生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台时空穿梭机开始营业以来,三个月的营业收入就达到40万人民币,其中仅“五一”节一天的收入就超过了公园300条游船的总收入。
在近两年来许多公园经济效益很不景气的情况下,明湖公园这台时空穿梭机所带来的如此大的收益,使全园职工倍受鼓舞。据说,娱乐模拟仿真器已经成了国外许多公园、游乐园的换代的标志性设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日本海洋公园,仿真模拟器都是当地的“盈利明星”。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_______,是美国著名记者________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______、______和______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填空。
①郦道元《三峡》中概括春冬之时三峡特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初春充满生机活力的特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③《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景色晨昏变化之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色澄明之美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王维《使至塞上》用白描手法表现出边塞壮美风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⑥李白《渡荆门送别》描绘山水壮阔之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⑦《孟子》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寡助和多助的巨大区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孟子》中对大丈夫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杜牧的《赤壁》作者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而是反说其事,翻出新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⑩李清照的《渔家傲》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__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___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___能力。
A.毕竟 沿用 鉴赏 B.究竟 沿用 鉴别
C.毕竟 采用 鉴别 D.究竟 采用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