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九年级某班举行“走进书信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两个活动题,请你...

九年级某班举行“走进书信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两个活动题,请你回答。

①春有风筝,夏有__________,秋有青鸟,冬有__________。书信一来一往间,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猫腻《庆余年》

结合古代书信知识,在横线上各补充上一个字,恰当的一组是(    )

A.荷   梅            B.鱼   雁            C.荫   酒            D.花   雪

(2)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书信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在古人心中“家书抵万金”,请你说说古人的家书中会写到哪些内容(两点即可)。

(3)请根据以下文字,探究《见字如面》节目好评如潮的原因(答三点即可)。

近期,一档专门朗读书信的节目——《见字如面》,在众多文化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好评如潮。节目邀请众多明星,现场朗读那些可以窥视中国历史、名人往来以及普通人生活场景和情感的一封封信件。明星娓娓道来的朗读,带领观众重温着书信里的时光和记忆,给人一种久违的书信文化气息,引发观众的共鸣。

在当今喧嚣嘈杂的综艺娱乐节目大环境之下,这档节目用最简单、朴素、真诚的方式展现了文化类节目应有的模样,传承了中国文化,激活了公众对于传统文化那股无处释放的热情与迷恋。

(4)下面是某宝店主给买家张先生的一封信,请按要求修改这封信。

①这则书信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上面的书信,在格式上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1)B (2)示例:表达深切思念之情、报告(问候)平安、诉说家庭琐事、交流生活(工作、学习)情况、探讨为人做学之道和生活处事的智慧等。 (3)①从节目内容上:朗读的书信承载着中国人的过往生活和情感;②从节目形式上:众多明星现场的精彩朗读,有品位有质量,引发了观众的共鸣。③从节目效果上:激活了公众对于传统文化无处释放的热情与迷恋。④节目用最简单、朴素、真诚的方式传承了文化,给人一种久违的书信文化气息。 (4)①谦意 歉意 (只填了错字而没填词,不得分) ②把“的原因”去掉。(注意:不可删除“由于”)③“敬礼”应顶格书写。 【解析】 (1)“春有风筝,夏有鱼,秋有青鸟,冬有雁”是《庆余年》里的经典句子,根据学生的识记可选B。 (2)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古人家书内容即可,但内容须具体。如思念亲人,报告行程(归程)等。 (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书信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明星朗读引发观众共鸣;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迷恋;用最简单、朴素、真诚的方式传承了中国文化。这些都是节目受欢迎的原因。 (4)①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谦意:指的是“谦虚”。歉意:意思是抱歉的心意。结合语境分析应为:歉意。②语义重复,把“的原因”去掉。③要求学生根据一般书信的格式分析。一般用“此致”“敬礼”结束正文,注意“敬礼”需顶格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这段文字选自英国女作家_____________(作者)的小说《简·爱》,写的是女主人公同_____________(人物名)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

(2)“无足轻重”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语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的“我”为什么“有点恼火”并说“我得走”?请结合原著,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两方面分析原因。

情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4)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岳阳楼记》中从动态与静态两方面描写了水中月这一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典故来表情达意,是历代诗人常用的手法。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使用典故来表达了渴望朝廷为自己复职的情怀;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里的“____________”使用典故来表现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角落,往往容易被人遗忘。但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角落,你也许会发现:公园的角落里,有花儿安静地开放;教室的角落里,有寻求关注的目光;街道的角落里,有快乐的音符飞扬……

请以“角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打在春天的脸上

晓橹

早读课快结束时,生活老师小张忙着跑来告诉我说,柳月赖床了。

柳月,10岁,三年级女孩,是刚从外地转进的插班生。她爸妈都在新城废品市场打工,孩子也一直就读于附近的一所小学。现在小小的她转到我所执教的学校来,远离爸妈,过起了寄宿生活。

柳月跟我沾点亲,叫我姑夫。是我帮她转的学,也是我送她插的班。顺理成章,我成了她的代家长。平时柳月有什么事儿,老师都找我。

早春的阳光,羽毛似的,一羽一羽地落在校园里,落在正在发芽的柳树上。我穿过一片琅琅的书声来到学生生活区。

在简朴的学生宿舍里,八张小床安静地立着,床上四方的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在这些井然的床铺之间,柳月没整理的小床很是突兀。孩子呜呜地哭着,声音凄弱,看来哭了好长时间。小张说,开学这几天晚上,她每晚都要哭一阵,念叨着妈妈,没想到今天早晨发展成赖床了。

“爸妈都在城里打工挣钱呢,哪有工夫天天陪你上学!”我在心里有些可怜孩子,但嘴上还是硬起心肠劝她。

“我想妈妈,我要天天见到妈妈!”

“明天是星期五,晚上就能见到妈妈了!”

“我想妈妈,我要现在见到妈妈!”

面对孩子如此简单却无法实现的心愿,我心里酸酸的,竟不知说什么好。

“柳月快起来,你看,你的好朋友都来了!”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柳月的班主任带着两位女生走了过来。

“我不要老师,不要朋友,我就要妈妈……”

柳月仍然闷头蜷缩在被窝里,呜呜地哭。

我绷了脸,假意喝她起床。但是,从被窝里传来的一声高似一声的哭声却分明告诉我:一种比上学更重要的情感完全控制了孩子。

万事上学为紧,我这个代家长只好把她从被窝里拽出来。班主任俯下身子忙给她穿衣服。可柳月像被火烫了似的,倔强地说,我自己穿!只见她自己利索地穿好了衣裳,又从被下取出一把木梳,前前后后梳着头发,尔后,又轻手轻脚地拿出一根牛皮筋,两只小手在脑后上下飞,很快地扎出秀丽的马尾辫。之后,抽抽噎噎地洗脸、刷牙、用餐,像一条流水线似的。被班主任带走时,红红的眼睛里还汪着两颗泪,眼睛一眨,泪就滑到了地上!

上午第三节是活动课,我不放心,来到班上看柳月。在办公室里,班主任说刚才柳月的妈妈骑着摩托车从新城赶到学校了(新城距学校大约35公里)。柳月叫了一声“妈”,她妈跑上去,给了柳月两个嘴巴子——啪!啪!声音脆亮,像两记响鞭抽打在春天的脸上,在寂静的教室里久久回荡。

“还想妈妈吗?”

柳月妈妈的巴掌颤抖着,目光先软了一半,“要听老师的话!”

孩子蔫了,脸上红红的手指印子,红红的大眼睛,像七零八落的花瓣,飘下满地委屈和伤心。

不知道妈妈是怎么走出教室的,但全班的孩子都看到了妈妈满是泪水的脸。

“柳月,早晨妈妈给你送了什么礼物?”看着眼前不再哭泣的她早已融入充满春天气息的班集体,我狡黠地一笑。

“哪有什么礼物,妈妈送了我两个大烧饼!”

柳月看着我不好意思地一笑,立即低下头去。

“还想妈妈吗?”

“不想了!”柳月摇摇头,说着伸出一根柳芽似的小指头,调皮地戳在心窝上,“想,就在心里想!”

早春的阳光,羽毛似的,一羽一羽地落在校园里,落在正在发芽的柳树上。笑声如潮的操场上,孩子们追赶着,闹着,喧哗声在空中飞扬,如展翅的小雀,许多哭泣与忧伤也许还会再来,但毕竟春天是这么的美好。

1.请根据提示,从柳月的角度,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思念妈妈,哭闹赖床 → 不听劝慰,被拽下床→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加点词语,揣摩人物心理。

柳月妈妈的巴掌颤抖着,目光先软了一半,“要听老师的话!”

3.作者两次描写“早春的阳光,羽毛似的,一羽一羽地落在校园里,落在正在发芽的柳树上”,有何用意?

4.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柳月或柳月妈妈说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位,写下你最想对她说的话。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我第一次看到猫在哀伤时也会流泪

阎连科

①最初不知哪天,家门口出现了一只猫,因为它饥饿的叫声,换去了一把狗粮的关切。从此,那只猫就在每天饥饿时,来到我家院里,跳到我家窗台上,“喵喵”地叫着,向你示弱示衰,不由你不把狗粮拿去慰问它。

②但是,一个问题就从这只灰猫的得意忘形和对天机的不能守口如瓶开始了。它一定在自己吃饱肚子后,因为忘形的傲慢,在某个地方以自己四仰八叉的姿势,躺在阳光之下,显摆自己美食鼓胀的肚子,而引来了更多的无家可归的猫。或者,它曾经拍着自己的肚子,向那些饥饿的猫们吹牛道:“走!我带你们去。”从此,我家院里就不再是一只流浪猫,而是迅速增多到了五六只。

③从动物商店买回的猫粮,原来一袋可以对付两个月,现在最多半个月。而且那些没有吃饱肚子的猫,还会在我的腿上撒娇地叫着,用嘴、头和脖子反复地蹭,直到你满足了它的愿望。

④每年的十一月,寒冷到来时,这里的居民就大多如迁徙鸟一样从园里搬走了。搬回到了他们城里烧着暖气的家,只有少数几户人家在这园里烧着黑煤土暖坚守着。

⑤我家也要搬回到北五环外的家属区。我的行动计划是,在这年冬天要保证每周一次到这园里来喂猫。每周的周六和周日,那些猫们等着我的到达,像饥饿的孩子等着母亲带着饭食的归来。每次到那儿,它们饥饿的叫声,如雨点一样砸在我身上,让我的心里有一种不安和内疚。

⑥可是,那年元月的第三个周末下雪了。一尺厚的大雪把所有的公路都封了。那个周末我没有办法去喂那些猫。四天后公路通车了,四环路上也没有结冰了,我匆匆地开着车,带着猫粮赶到园里的家,八只猫只还有四只在那等着我。这次我把那些猫粮仍旧都倒在窗台上,可给猫去换水时,我发现原来的半盆水结成了死冰凌。那发灰的白色冰面上,有猫在极度口渴时,有舌头在冰上舔出的浅浅的圆凹痕。   

⑦第二年四月春暖花开时,我一家人又返回园子里。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猫。可在那园里找了半天,也没有见到猫们在哪儿。失望中,准备锁门出去买菜时,却看见穿过寒冬的死亡隧道走来的老黄猫,出现在了我家门口儿。它骨瘦如柴,连叫声都小得几乎让人听不到,每走一步因为体弱多病,后腿趔趄着想要倒下去。而那伤愁的叫声中,它发黄哀伤的目光,望着我们又要离开的身影。我清晰地看到它的眼圈下流出了浑浊的泪。

⑧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猫在哀伤时,也会如牛如狗样有泪流出来。就是在它的哀鸣和眼泪中,我决定一是先带老黄猫到宠物医院看看病;二是下一年的冬天,我将同它们一起守在寒冷里,同它们一道穿过地狱般寒冷的隧道,去迎接那新一个春天温暖明亮的光。

(注)①趔趄(liè·qie):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1.第②段中加点的“一个问题”具体指代什么?请简要说明。

2.结构上,第④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每次到那儿,它们饥饿的叫声,如雨点一样砸在我身上,让我的心里有一种不安和内疚。(从修辞运用的角度)

(2)它骨瘦如柴,连叫声都小得几乎让人听不到,每走一步因为体弱多病,后腿趔趄着想要倒下去。(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结合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的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对待动物的共同态度。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 郑振铎《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