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笔下沦陷后的国都长安是如此荒芜破败,“破”“深”二字触目惊心,残破的城池、草木杂生的春景,为全诗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
B.面对满目疮痍的都城,诗人怎能不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感时”“恨别”两词,凝聚着他为国事而伤怀的沉重忧愁。
C.诗人曾因战乱而辗转避难,也曾困居长安,与家人音讯隔绝。战火平息后,他突然接到一封家书,获知了妻子儿女的音信,怎能不无比惊喜!
D.白发疏稀难簪,是因为内心的愁苦焦虑难以排解,从国破家亡写到自叹衰老,忧国、伤时、思家、自哀层层递进,感人至深。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下面的背景材料,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出画线诗句呈现给你的景象。
(背景材料)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五月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继位,即为唐肃宗。杜甫闻讯,将家属安顿在鄜(fū)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不料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杜甫目睹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写下了《春望》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眺望,能够拉开一个开阔的空间,感怀、诗意由此而生。望月、望乡是古诗中最常见的姿态,你所熟知的古诗句有“ , 。”
(1)诗言志,一代枭雄曹操在《龟虽寿》中以“________,壮心不已”两句,来表达自己年华虽老而壮志未泯的乐观心态。
(2)孟子善用排比增强论辩的说服力,如“居天下之广居,______,______”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指明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3)诗词中的佳句都体现着诗人的匠心,比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以物自喻,形象表达出受到排挤后的飘零无依之感;李清照《渔家傲》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妙用动词,展现出梦中银河涛翻浪涌的幻境,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学校开展“树立劳动观念,汲取榜样力量”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段关于“农民院士”朱有勇的报道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农民院士”是干部群众对时代楷模朱有勇的美称,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事业、生命和农民的需求 ① 合在一起。他深入村村寨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接地气,树正气;他跑遍田间地头,把科技成果变成农业生产力,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群众。他说:“论文得写在大地上,理论成果要放到实践中检验。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这种踏踏实实、务求实效的作风,让科研成为国家发展强大的能量源泉、人民幸福的动力源泉。
朱有勇信念坚定、志向深远、情怀美好。在他这里,信念就是行动力,信念就是主动力,信念就是表 ② 力。他是新时代党员的楷模,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标杆,是新时代公民学习的榜样。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wèi) 标杆(gǎn) B.因为(wèi) 标杆(gān)
C.因为(wéi) 标杆(gǎn) D.因为(wéi) 标杆(gān)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溶 ②率 B.①溶 ②帅
C.①融 ②帅 D.①融 ②率
(3)结合文段内容,你认为朱有勇院士所说“论文”一词的意思是 。
2.观看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同学们被文物修复者们的高超技艺震撼了——书画、青铜器、钟表、木器、陶瓷、织绣……原本破损不堪的稀世文物在他们的双手下逐渐复原。敬佩之余,大家纷纷写下感悟,为工匠精神点赞。下面是班级微信群中的四则留言,其中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经过师傅日复一日的打磨调试,尘封了上百年的老钟表摧枯拉朽,重放光彩。我觉得钟表修复师们就是一群刀尖上的舞者!
B.乾隆帝放置诗稿的木箱刷过120多层漆,每一层的质地和颜色无从知晓,漆器工却能殚精竭虑将它成功修复,堪称奇迹。
C.无论是青铜匠、摹画工还是木器工,他们都如同神医,用回春妙手让一件件价值连城的国宝重见天日,将千年文化延续下来。
D.人们往往只看到精美绝伦的展品,却不知修复之难,而文物修复师的成功恰恰在于无痕。向“择一事,终一生”的默默奉献者致敬!
3.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学校组织开展了学农活动。在活动中,“翻车”这一灌溉工具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下面是一段介绍翻车的文字,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利用齿轮传动原理汲水的灌溉农具。据史书记载,翻车是汉代晚期的毕岚发明制作的,三国马钧加以完善,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它利用齿轮带动链上的刮水板,将水刮入车槽,可以用于提水灌溉,也能在雨涝的时候向外排水。 ,因此在近代水泵发明之前,它一直被广泛使用。
A.翻车连小孩也能转动,提水效率远胜于以往的器具,再加上它运转轻便
B.翻车运转轻便,再加上它提水效率远胜于以往的器具,连小孩也能转动
C.翻车提水效率远胜于以往的器具,再加上它运转轻便,连小孩也能转动
4.在学农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质朴自然的田园生活,也因此对古人辞官归隐的选择有了更多理解。下列诗句中体现诗人归隐之乐的一项是
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在学农基地食堂里,值日生发现有些同学饭后交回的餐盘中剩余了不少食物。他想在食堂墙上挂个字幅,郑重地提醒大家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请你从书体的角度,在以下三幅作品中帮他选出最适合的一幅,并简要说明理由。
(甲) | (乙) | (丙) |
选______幅,理由:________________
请以“不要拒绝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横线上可以填词,可以填短语,只要能准确地表达你的意图就好。请你一定要把题目补充完整。
(2)补充的内容,在情感倾向上,你可以填写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当然也可以不要倾向。一切都随你,但文章的主旨一定要是积极的。
(3)可以写你的经历与感悟,也可以写你的认识与思考,文体也不限。
(4)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身份信息的内容。
(5)抄袭是不良行为,于品德有污。请你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6)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⑧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⑨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滑稽,比喻能言善辩。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③比:近来。④惩艾:惩治,惩戒。⑤曩:从前。⑥寻绎:推求探索。⑦省:记。⑧勒:此处译为编辑。⑨庶几:或许,差不多。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同舍生皆被(_________)绮绣 (2)以(_______)中有足乐者
(3)腰(________)白玉之环 (4)然负(__________)此自放
(5)而常废(________)于善忘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
3.选文(甲)是围绕“_____________”来叙述的;选文(乙)说“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其中“此二物”指的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采用了共同的写法:都是先写_____________,再谈感受,读来真切,也更具说服力。
(A)(时间都去哪儿了)(歌词)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儿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
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她/只为那一声爸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B)人一生的时间表
(以平均年龄72岁计算)
项目 | 吃饭、睡觉 | 学习、工作 | 娱乐休闲 | 交通 | 做家务 | 其它 |
年限 | 29年 | 18年 | 12年 | 6年 | 6年 | 1年 |
占比 | 40.3% | 25% | 16.7% | 8.3% | 8.3% | 1.4% |
(C)
①为什么年龄越大感觉时间过得越快?科学家从三个方面解释了这种现象。
②首先从人的生理变化上来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物钟变慢了。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路边随机找一些年轻人和老人,让他们估测一分钟有多长。结果是:年轻人估测的时间比较快,通常还没有到一分钟,他们就认为已经到一分钟了;而年长的人,他们通常过了一分钟,才觉得这是一分钟的时长。对年长的人来讲,时间就这么“漏”掉了。在衰老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③第二个原因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似乎要短得多。原因是,去时走这段路对你来讲是崭新的经历,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变少了,时间似乎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
④人生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少了一些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精神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这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因而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个原因则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五岁的孩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占他生命的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就会觉得很快。
1.用简洁的语言概况材料B和材料C的主要内容。
2.材料C第⑤段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材料A与材料C画线句,说说其主要表达方式及效果的不同。
4.结合材料C科学家的研究,谈谈你在学习态度、方法上获得的启示。(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