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湛蓝 钟磬 狼籍 春寒料俏 B.映衬 ...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湛蓝     钟磬      狼籍      春寒料俏

B.映衬     斟酌      帐蓬      重峦叠障

C.臃肿     跳蚤      躁热      任劳任恕

D.妥帖     擅长      簇拥      坦荡如砥

 

D 【解析】 A.狼籍——狼藉、春寒料俏——春寒料峭; B.帐蓬——帐篷、重峦叠障——重峦叠嶂; C.躁热——燥热、任劳任恕——任劳任怨。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字音全对的一项是(       )

A.丽()   篱(fān)   怍(guǐ)    转弯角(

B.jiù)   丘)   尬(gān)    气息奄yān

C.皱(zhě)  荒miù)  两)      销声迹(

D.xiè)   瓦)   疤(chuāng)  聚山林(xiào

 

查看答案

根据语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情境:那个周末,我的补习课取消了……

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仿照《春鸟》写一首小诗。

春鸟

臧克家

你的口

歌向草木,

草木开出了青春的花朵; 你的口

歌向大地,

大地的身子应声酥软。

(《中国现当代作品选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要求:(1)在《昆虫记》中的蚂蚁、蝉、蝈蝈、蟋蟀、螳螂、萤火虫中选择一个昆虫,作为诗歌题目,所写内容符合书中昆虫的特点;(2)情感鲜明;(3)有点诗意;(4)六行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我的父亲

杨振宁

1922年我在安徽合肥出生的时候,父亲是安庆一所中学的教员。安庆当时也叫怀宁。父亲给我取名“振宁”,其中的“振”字是杨家的辈名,“宁”字就是怀宁的意思。我不满周岁的时候,父亲考取了安徽留美公费生。

父亲1923年秋入斯坦福大学,1924年得学士学位后转入芝加哥大学读研究院。1928年夏父亲得了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后乘船回国,就任为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

厦门那一年的生活我记得是很幸福的,也是我自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的一年。父亲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情形;教了我英文字母abcde……;当然也教了我一些算术和鸡兔同笼一类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忽略中国文化知识,也教我读了不少首唐诗,恐怕有三四十首;教我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唐虞夏商周…… ;干支顺序:“甲乙丙丁……”,“子鼠丑牛寅虎……”;八卦:“乾三联……等。

父亲少年时候喜欢唱京戏,那一年在厦门他还有时唱“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不过他没有教我唱京戏,只教我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父亲的围棋下得很好。那一年他教我下围棋。记得开始时他让我16子,多年以后渐渐退为9子,可是我始终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真传”。一直到1962年在日内瓦我们重聚时下围棋,他还是要让我7子。

在厦大任教了一年以后,父亲改任北平清华大学教校。我们在清华园里一共住了八年从1929年到抗战开始那一年。清华园的八年在我回忆中是非常美丽、非常幸福的。那时中国社会十分动荡,内忧外患,困难很多。但我们生活在清华园的围墙里头,不大与外界接触。我在这样一个被保护起来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

父亲常常和我自家门口东行,沿着小路去古月堂或去科学馆。这条小路特别幽静,穿过树丛以后,有一大段路左边是农田与荷塘,右边是小土山。路上很少遇见行人,春夏秋冬的景色虽不同,幽静的气氛却一样。童年的我当时未能体会到,在小径上父亲和我一起走路的时刻是我们单独相处最亲近的时刻。

我九岁、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11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初中一年级与初中二年级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父亲书架上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数学书籍,我常常翻看。因为当时我的外文基础不够,所以不能看得懂细节。我曾多次去问父亲,他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只偶尔给我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

1938到1939年这一年,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却不赞成我念数学。他认为数学不够实用。1938年我报名考大学时很喜欢化学,就报了化学系。后来为准备入学考试,自修了高三物理,发现物理更合我的口味,这样我就进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我还记得 1945年8月28日那天我离家即将飞往印度转去美国的细节:清早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巫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两人都很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往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即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了。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崩发,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

6岁以前我生活在老家安徽合肥,在一个大家庭里面。每年旧历新年正厅门口都要换上新的春联。上联是“忠厚传家”,下联是“诗书继世”,父亲一生确实贯彻了“忠”与“厚”两个字。另外他喜欢他的名字杨克纯中的“纯”字,也极喜欢朋友间的“信”与“义”。父亲去世以后,我的挚友熊秉明写信来安慰我,说父亲虽已过去,我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选自《著名科学家美文》,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教“我”唱民国初年的歌曲,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

B.父亲下围棋让子给“我”,因为“我”没有得到父亲真传。

C.父亲和“我”在小径上一起走路,这让我觉得幸福快乐。

D.父亲请丁则良教“我”《孟子》 ,为“我”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2.杨振宁曾多次说:“父亲对我们子女们的影响很大。”本文主要写了父亲在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_、培养兴趣爱好等)和做人(包括________、高尚的人格等)方面对“我”的影响。

3.结合语境,品析画线句中“崩发”一词的表达效果。

4.朱自清曾经是杨振宁的国文老师,他们都写文章回忆自己的父亲。请你举例说说本文在语言上与《背影》有哪些共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上小题。

时间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春秋挖根夏采草,浆果初熟花含苞。”

我们追逐着一朵鲜花盛开的时间,等待着一颗果子成熟的时节,万生万物,自有其道。无论是中药的采摘、加工、炮制还是存储,都要把握好最佳时节,遵循其时。①

首先,你要学会赶时间。红花,《药典》称其花瓣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之效,是调血之药。采摘红花的时间很有讲究,要在花瓣由黄变红之际进行。采早了花还未成熟,采晚了则花容憔悴。为了抓住转身即逝的时机,采花工们每天清晨采花,十分辛劳。藏红花,又名“西红花”,秋季早晨采收。与“红花”虽只差一字,身价却高出近千倍,与红花一样活血化瘀,《本草纲目》称其解郁安神,久服令人欣喜。它以花及其柱头入药,80到100朵鲜花仅能收获一克花丝,故见其珍贵。藏红花原产于中东及欧洲地中海一带,明朝时途径西藏传入京城,故而有“藏红花”这一俗称。它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首度引种成功。这种花昼开夜闭,所以人们必须朝起采花、尝鲜剥丝、及时烘干,男人采花,女人剥丝,这其中的时间以分秒计算。再之后,就要立马到烘干点和收购站去卖,看其花丝品相如何,一克烘干花丝收购价大约为25到30元,隔夜便会掉价。在冬天,再将藏红花茎球种回土壤之中。如此轮回。②

赶时间可以理解,但请记住这不是唯一的处世哲学。曲是一种中药剂型,而制曲,是中药炮制中一种耗时最久的方法。红曲,是以籼米为原料,由红曲霉菌发酵而来的药物。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红曲“消食活血,健脾燥胃”,多用于治疗食积饱胀。红曲不仅能入药、能酿酒,还常常担当食品调味剂的角色。炮制红曲,先要把米淘完后,浸泡上一整晚,到第二天才能蒸饭,饭要蒸得恰到好处,时间不够、芯子太硬,容不下菌种寄生;煮得太久,饭团粘软,有可能感染杂菌。然后用调制好的红曲母,将其与米饭均匀搅拌,彼此渗透、互相吸附,先是内眼可见的白毛,然后是粉色斑点。传统的工艺发酵的过程要等待六七天。这过程中,要不断将手指插入米堆中央测温,检验发酵程度。当热量上升时,意味着要赶紧洒水浸曲。有时会下秋雨,空气中活跃的水分子是微生物梦寐以求的催化剂。最后是晾晒,它是旷日之久转化旅程的终点。③

陈皮,以陈者为贵,它是历久弥新最好的注解。所谓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在陈皮炮制存储中,阳光和时间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非自然手法都是禁忌。新皮年年晒,日日晒,旧皮定期翻晒,如此循环往复。然后将晒干的果皮用麻绳串起,悬挂于灶台之上。灶下干柴烈火,灶上烟雾缭绕,干皮于这日积月累炊烟之中慢慢陈化。年复一年,方不负“陈皮”之名。这是灶台熏皮古老方法。而百年老字号“陈李济”有另一种招式,晒完之后放入麻袋,封好编上年份,放到楼阁上,下面烧柴火,中间炼蜜,天天蜂蜜分子与果皮细胞日以继夜耳鬓厮磨,长此以往,陈皮表面焕发出檀香木的光泽,内层附着松化又不脱落的粉末。这便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陈李济”陈皮了。④

有的人被时间改变,有的人改变时间。春去冬来,夏末秋至。世间万物顺乎天理,如期而至的灵性成就了本草神奇的生命。

(选自纪录片《本草中国》,有删改)

1.本文主要运用(1)_______的说明方法, 告诉人们中药中的时间之道。作者先说采摘红花和(2)______藏红花需要“赶时间”:接着说明炮制、存储红曲和陈皮需要(3)_______;最后强调世间万物都顺应时间,合乎规律。

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一则有关中药的歌谣说起?

3.这篇文章是纪录片《本草中国》的解说词。比起一般的说明文,它的语言显得更有温度。请举例说说本文语言的“温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下面这段话应该放在文中的(   )处。

中草药中有很多以季节命名的例子,比如说夏枯草,秋桑叶,冬麻,从中可以看出一种远古的智慧。霜降,意味着霜桑叶的成热,也就是说,它要等到下霜后方能达到疗效。立冬已过,天麻成熟,需赶在次年清明,茎苗未出时采挖。此时天麻圆润饱满,质量达到一年顶峰,也被称为冬麻。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