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

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温馨的回忆《朝花夕拾》

专题二: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

专题三: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西游记》

 

示例: 敬爱的鲁迅爷爷: 您好。 我是您的忠实读者,我特别喜欢读您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好书,在书中,当我读到描述您与小动物为友的《狗•猫•鼠》时,我不由的笑了,我也想和小动物交朋友了;当我读到您在日本与师友藤野先生的交往时,我感动了,我也会感激老师对我的教导;当我读到您描写家乡赛会风俗的《五猖会》时,我多么希望我也能参加一次那样的盛会啊;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我感受到了您蕴含着深沉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此致 敬礼 您的一位忠实读者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内容的理解。《朝花夕拾》中,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较多,温馨的场景是一些体现童真或者温情的地方,理性批判的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 可以写一篇文章中的两方面,比如: 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也可以写不同篇目中的某一方面,比如: 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藤野先生》——写让鲁迅感激的日本仙台医专解剖学老师藤野先生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 理性的批判:《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一只鸟瞄准一座村庄

①人类的亲密伙伴—鸟,歌喉婉转,体态玲珑,雄姿威猛,千姿万态,难以胜数,诗词里,画境中更是少不了它们作点缀。

②爱鸟之情,源远流长,有些来历。

③小时候住过一个村庄,四季有鸟的倩影。热闹时,鸟鸣声整天都铺满了大地和天空。

④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开始耕种,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般在海上航行。黑色沃土翻开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不幸的虫儿是黑喜鹊、灰喜鹊、翠鸟、云雀、杜鹃、夜莺和知更鸟,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小鸟的美餐,(A)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态天真可爱至极。

⑤一片苜蓿地,红、紫的花茂盛地正在开放着,色彩艳丽,自顾自浓浓地开。偶有“扑棱棱”的一声,鸟影乱飞。轭下壮牛呼出粗气,惊动了一群正在觅食的巧嘴八哥,八哥冲天飞翔,找新的就餐地。其中两只八哥胆大,径直在牛背上歇脚,怡然自得。

⑥暑假,村里是孩子们的天堂,也是鸟的欢乐国。早晨起来,睡眼惺忪,屋后一片大竹林,雾岚还未散尽,空气清新,鸟在枝头争鸣,起初声音不大,如单人演奏,双人合奏。渐渐地,这些鸟儿全部都展开歌喉,开始交响乐,一呼一应,一应一答,一答一和,鸟音清新,动心悦耳。脚底像安了弹簧似的,鸟儿们从一个枝头蹦到另一个枝头,像钢琴大师手中飞逸而出的一串音符。(B)篷篷翠竹,只只鸟影;微风过处,竹叶沙沙;鸟语啁啾,声声入耳。场景蕴涵静默的自然力量。恨自己不通鸟语,不能分享它们的快乐,短短十分钟,演奏结束,只有一名观众的演奏会,鸟谢完幕,一哄而散,飞向竹林外的远空。

⑦秋天,收获的季节,鸟在田间稻茬儿穿来穿去,与人争夺粮食。辛苦的农人被丰收的喜悦陶醉,毫不计较;鸟儿抢着剩在地里的谷穗、高粱粒,放开肚子吃饱。农人憋足劲儿,小腿肚子肌肉绷紧,挑起一捆捆谷穗回家;吃饱的鸟像凡·高“麦田里的乌鸦”,蹦蹦跳跳跟在人脚后。走近村子,一群群麻雀像过节,一忽儿停在屋前大柳树上,一忽儿歇在门口禾场上。

⑧冬季,一场雪掩盖了一望无垠的荒野,农人脸露喜色,“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怜的过冬鸟儿开始在饥寒中找食,在门外显眼的地方撒上几粒谷,一会就招来几只鸟前来啄食。谷子吃干净了,鸟就飞走了。雪地里只剩串串“个”字,睁大眼睛看着人。

⑨故乡的村庄,鸟与人和谐相处,年年如是,季季如此,鸟早已融进我的生命,我离不了它们,忘不了它们。

⑩搬家后,住进城里,难见可爱的鸟儿们的踪影,每天有成群的家养鸽子在灰色楼顶单调地盘旋。一日得宽裕,坐车去动物园,掏钱买票看那些鸟,小吃一惊,鸟儿衣冠楚楚,呆立笼中,偶有几声清脆的鸟叫,已失去村子里那些鸟的灵性,人类和鸟的亲密感已荡然无存,人作为征服者在欣赏它们,笼中锦衣玉食,但终非自由之身,看到那些鸟儿们现在的模样,我心中隐隐作痛,决定抽空回家去看看。

近乡情怯,故乡的村落依然是旧日的模样。去寻找鸟的踪迹,看到二三只熟悉的白鹭,刚想招呼它们一声,它们已拔腿逃走,歇在高高的水杉树尖上睃着人,人远远注视那些可爱的生灵,它们只冷冷地回视,一层可怕的陌生感隔断了鸟与人之间融洽的情感。村子周围原来有大片湿地,鸟儿们自由飞翔、繁衍、生息,是一个旺盛的鸟族,这十多年滥捕乱猎,围湖造田,砍伐树木,改变了鸟类的栖息和生存环境,鸟数量开始锐减,人们喷洒农药也害死了不少的鸟。

鸟已早早地飞过村庄,隐匿空中,在自来水龙头上歇脚,在电线杆子上休息,在高压铁塔上垒窝。

亲昵的炊烟,阿公阿婆熟悉的呼唤声犹在耳边回响,树梢头,屋顶上,旷野里,那些可爱的鸟逐渐停止鸣叫,舞动,只剩满天的纸鸢在风中颤舞。

村庄终于安静如太古,静得人心里泛起阵阵的虚空。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鸟”的哪两种情感?产生这两种情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填写下面表格。

情感

产生这一情感的原因

 

 

2.作者小时候居住的村庄四季都有鸟,请给春夏秋冬这四幅鸟的生活场景图命名。

3.第⑩段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主要融合了哪两种表达方式?并简要分析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4.本文语言优美,特色鲜明,请你从文中分别欣赏两处画线语句。

A句:

B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化君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②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③母亲早就不记得那棵老枣树了。母亲连我也不记得了。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老枣树上长出一颗颗青粒儿的时候,我就闹着要母亲去够。母亲说枣红了才好吃。

⑤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心里浮泛着欢喜快乐的泡泡。当我将一颗枣抓在手里时,快乐的泡泡便从心里溢出来,飘满一院子,墙根的狗尾巴花也在笑。

⑥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⑦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⑧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我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按到怀里搂了一会儿,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⑨那天,母亲的力气大得很,只一会儿工夫,树上的枣全都被她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⑩十三岁那年,红枣刚刚收获下来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可跟着,我嘤嘤哭起来,树被我打得光秃秃的,地上落满树叶和枝。我开始埋怨母亲,把枣树打坏了,就结不了枣了。母亲却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

⑾我想,这一定是母亲用来骗人的话。直到第二年秋,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⑿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这时我才发现院子里已洒满月光。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弯身去拾,一眼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⒀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⒁后来,我离开了母亲,离开了那棵老枣树。无论我走到哪里每年收枣的季节,母亲总会挎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这让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⒂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1.文中叙述了四次打枣的经历,仿照示例,简要概括其余3次打枣的经历。

(1)幼年时,我喜欢吃枣,母亲只给我打几颗,便不再打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揣摩下列词句,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品味第3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老枣树是否还记得我和母亲?哦,一定会的。如我,永远不会忘记母亲和老枣树。

(2)第4段划线句的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

3.文章以“老枣树下的斑驳岁月”为题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下面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一段文字,与文中第⑩段的画线句子进行比较:同样是写母亲,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4)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5)博学而笃志,____,仁在其中矣。

(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8)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中有宝山焉。众宝错落其间,白光煜然也。渔夫有得径寸珠者,舟载以。行未百里,风涛汹涌,蛟龙出没可怖。

舟子告曰:“龙欲得珠也。急沉之,否则累我矣!”

渔夫欲弃不可,不弃又势迫股藏之,海波遂平。至家出珠,股肉溃而卒。

嗟夫!天下之至贵者身尔。人乃外物而丧其身,身死虽宝奚用焉?何其惑之甚也?

(选自宋濂《龙门子凝道记·秋风记》)

(注释)①煜()然:照耀,光亮的样子;②势迫:形势所逼迫;③剜(wān):挖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宝/错落其间 B.舟载/以还

C.因/剜股藏之 D.天下/之至贵者身尔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至家出珠,股肉溃而卒。

(2)身死虽宝奚用焉?

4.寓言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心灵之门。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是作者离长安还襄阳时的作品。①违:分离。②当路:当权者;③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

B.“芳草”一词与“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样,代表“红颜知己”,用以代表诗人不第后,欲回故园与红颜知己团聚的迫切心情。

C.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

D.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当时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颔联分别写落第后的景象和惜别之情。

B.颈联、尾联分别表明了归去的原因和归隐的坚决。

C.此诗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怨恨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

D.此诗于优美的画面、华丽的辞藻中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深意浓,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