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避免市民不从绿地中穿行,保护植物,城市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避免市民不从绿地中穿行,保护植物,城市园林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的绿地上安装了栏杆。

B.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C.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D.目前,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C 【解析】 A.否定不当。去掉“不”。 B.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可在“成功”前加上“能否”。 D.搭配不当。“职业道德”不能和“增长”搭配,可以将最后一句改为“出现了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收入的增长没有同步的怪现象”。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讲方法。方法一:“不动笔墨不看书”,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锤炼出其中的精华,做读书笔记,能够提炼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方法二:读书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忌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读书如交友,带着疑问去切磋,多交益友、诤友、挚友,少交损友、佞友、恶友。方法三:读书不强求一气呵成,一段时间再读,原本无味的地方可能就读出感觉来了。自己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

A.锤炼 B.囫囵吞枣 C.切磋 D.一气呵成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盈盈小扇,样式精美,层次分明,秩序井然,将豫园奇景的精妙灵秀,刻画得栩栩xúxú)如生。

B.比起一蹴而就,我更喜欢纷致(tà)来;比起如约而至,我更喜欢来日可期。

C.上联“莫言老舍余秋雨”,难倒对联高手,一诗人(qǐng)刻对出“胡适东坡顾太清”,勘称经典。

D.为了处理日益升级的暴力事件,香港警方当然得配备足够的武器装备,但大部分时候当地媒体和西方媒体xuàn)染的“开枪”往往是警用气枪所发射的橡胶弹或布袋弹等。

 

查看答案

请以“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字迹工整美。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下列各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③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④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⑤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⑥慢慢地,很多入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⑦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⑧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过去。

⑩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⑪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⑫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⑬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⑭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⑮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⑯怎么办?

⑰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⑱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⑲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⑳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呜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囚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根据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经历,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读书经历

去邻居家读“报纸墙”

借小人书读

 

 

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书

 

(2)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过去。(品味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指出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猫(节选)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依据文中“我”对第三只猫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填空。

______→愤怒→②______

2.作者一家人不喜欢第三只流浪猫,为什么又要收留它呢?

3.“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4.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