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眼见初三期末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同学们都进入紧张的复...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眼见初三期末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同学们都进入紧张的复习中。学习上有一些吃力的王晓也较之前更努力,他的好朋友李阳见了,对王晓说:“都这个时候了,学了也没用,复习了也不一定考得好,别白费力气了,随便考一下算了!”王晓听了不以为然。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范文 努力付出才有回报 你付出了努力,回报你的是成功;你付出了真诚,回报你的是友情;你得到的回报是荣誉,付出的便是那常人无法匹及的艰辛……回报与付出,就是这样意味深长,让人琢磨不透。我喜欢得到回报时的痛快,也钟情与付出时的慷慨。如果付出是春天播种的辛劳,那么回报就是秋天丰收的喜悦。曾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在失望的荒地上付出你宽大的胸怀,在希望的沃土上会得到你心灵的慰藉。”是啊,当你手捧玫瑰,那诱人的香气飘入心扉时,你会感到心灵仿佛被晶莹剔透的水流洗刷过一样舒畅愉悦。喜欢回报的美丽,付出的伟大。 如果付出是充满荆棘的漫漫征途,那么回报就是到达蜂飞蝶舞的锦簇花团。历史滚滚前进的车轮告诉我们,没有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气节,哪会有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历史漫漫的长幅画卷告诉我们,没有科学家的钻研开拓,得出伟大的结论,哪会有如今的美好生活?前辈在“山重水复”中付出,我们在“柳暗花明中”享受回报。喜欢回报的公平,付出的豁达。 如果付出是储存真诚的货轮,那么回报就是满载而归的货物。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获得真挚的友谊需要付出,付出真挚的友谊需要一颗善良纯洁的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回报与付出就是这样,如同亲密的伙伴,形影不离。 回报不需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状语,只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真心。付出不需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痛苦,只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信心,携一缕回报的阳光,系一丝付出的绸带,整理行装,踏上实现自我的道路!当你付出时,人生便已准备好了相应的回报。 【解析】 本题是材料作文。意在考查学生赏析材料,理解材料,正确从中提取出写作主旨,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表现生活与自身的能力,题目中给出的材料比较简单,学习上有些吃力的王晓在期末考试来临之期更加努力的学习,但是李阳却认为应该放弃,努力也没有用了。所以我们可以提炼出主旨:努力之后知道有没有回报。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可以记事,由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引出努力的重要性。也可以议论说理,以努力才会有回报为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观点明确,以理服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习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听到这样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心中有梦想,学习才有力量!”“梦想能当饭吃吗?学习就是为了找到饭碗,这个很实在!”

你赞成其中哪一种观点?请具体展开论述。

要求: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理由充分,有说服力。②150-200字。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

擦鞋的女人

①老街的街口总站着一个擦鞋的女人,在她的身旁,有两把半新不旧的藤椅,抹得干净泛光,一尘不染。

②小城的早晨,是勤劳而又新鲜的,擦鞋的女人也是这样。她一脸微笑地立在晨曦里,大方地和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她不像其他擦鞋的人不厌其烦地问擦鞋吗?她问:去上班?去买菜?去送小孩?……很得体,很亲切,一如她内心的欣悦。

③我早上上班,她见着我,笑着问:上班去?有时,她还提醒我:抓紧点,要迟到了。我一看时间果然很紧,便加快了步伐。走了几步,回头看时,她也看着我,一脸的友好,满是真诚的笑意。

④后来,每回经过她的摊前,我就放慢脚步。她看到我,就笑,然后定定地看着我脚上的鞋。我会意,坐在她的椅子上。她笑着说,早啊!我说,你比我还早呢!她就笑着说,老辈人说的——人勤春来早!

⑤然后,她埋下头来认真擦鞋,再无言语。她先用鞋刷轻轻地刷去尘土,不急于上鞋油,而是用小喷壶对准皮鞋面喷潮,再用另一鞋刷蘸点鞋油,在潮的地方打着圈把鞋油涂均匀,然后从鞋尖部位开始擦,一点一点地往后。擦完一只再擦另外一只。两只鞋擦完后,她又重新擦一遍,和上次打圈擦不一样,这次是直线来回擦。最后换软棉布擦,棉布缠在右手上,四指并拢用力向外撑,飞速地来回……

⑥她擦的鞋一尘不染,油光锃亮。尤其,她把鞋带也都解下来,揉在手心,用洗衣液浸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她手执鞋带一端,抻开,在空中甩得啪啪作响。只几下,鞋带就甩干了,洁净似新。

⑦接下来,她帮我系鞋带,执带似丝,穿孔如飞,左手内扣,右手外扣,绕一圈,左手抓右绳,右手抓左绳,绞花一般,最后,用力一扯,成了:好一个大方美观的蝴蝶结!

⑧看,很好,美丽在我的鞋上,幸福在她的脸上。

⑨这时,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晨曦中的她,朴素得体,健壮生动,让人感觉到一份真实的美丽。

⑩后来,听她聊起她的家乡、孩子和她的工作。她说在这儿擦鞋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擦鞋挣钱、养家糊口,供儿子上完了大学,直到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儿子现在在广州创业办了个小厂,红火着呢……

⑪我说,擦了这么多年鞋,你现在也该回去享享清福了。她说,儿子好几次都要她去带孙子,说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好。我说,那当然,去吧。她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是劳碌命,动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歇不下来……”

⑫她没有说下去,我也没有再劝下去。她低下头,一丝不苟,双手在我的鞋面上飞舞着。

⑬我每回见她捧着鞋的样子,就像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全神贯注。有一天,我听得真切,她竟自言自语地说:“鞋啊,不是你穿着它走,是它带着你往前走呢!”

⑭那年夏天,在老街的街口,我没见着她。我四下里张望,还是不见她的影子。那个早晨,无风,闷热,让人有些焦躁不安。接下来几天,仍然不见她出现,没有她的老街街口,仿佛少了一道风景。

⑮我听说这个擦鞋的女人终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到儿子工作的城市带宝贝孙子去了。起先两三年,她整日忙忙碌碌,在儿子宽敞明亮的家里带小孩、做家务。每到节假日,一家人逛商场、游公园、下馆子,她却免不了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过往行人的脚上看。后来孙子进了幼儿园,她闲着无事,竟背着椅子,操着家什上了街,在一条大街的街口摆起了擦鞋的摊子。不巧却被城管逮个正着,让儿子去领人。堂堂公司总经理的儿子颇感蒙羞,破天荒在老娘面前发了大火。

⑯再后来,她又回到了老街,还是风霜雨雪里立在老街的街口,一脸笑,勤快,整洁,生动,阳光。

⑰远远地见着我,她似见了亲人一般,说,好久好久了,人也蔫了,手也生了……她注视着我脚上的鞋,我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也瞧了瞧自己邋遢的鞋,说,早该擦擦了!

⑱她把我的鞋捧在手上,又一丝不苟地擦起鞋来。擦好了,抬起了头,兴奋地对我说:“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精神!”

⑲我频频点头称是。望着晨曦中的小县城,有几分美好、清丽和诗意……放眼打量,自己好久没有注视这近处的风景了。

1.请依据文章内容,从擦鞋女人的角度填写下表。

时间

情    节

心理

早晨

欣悦

擦鞋时

擦鞋女人一丝不苟地工作,对擦鞋充满了敬畏

擦鞋女人在儿子的劝说下到儿子工作的城市生活

恋恋不舍

再后来

兴奋

 

 

2.结合语境,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擦鞋女人的话语质朴而亲切,平凡的语言拉近了与顾客的关系,蕴含着朴素而丰富的人生道理。擦鞋女人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但也是个乐观善良,热爱生活,敬畏工作,富有人生智慧的人。

B.文章前三段说她不像一般擦鞋的人,是因为身旁的藤椅总是干干净净。

C.文中并没有出现擦鞋女人的名字,而是用“她”指称,这非但没有影响人物形象的真实丰满,还使这一形象具有了群体代表性。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全面真实细致地展现了擦鞋女人的日常生活,使读者感觉亲切可信。

E.“那个早晨,无风,闷热,令人有些焦躁不安”一句,既写了当时的天气状况,更写出了“我”没见到擦鞋人的失落、沮丧的心情。

4.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⑮段在文中的作用。2019年10月,对于全国人大“关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立法”的建议,教育部进行答复:强化劳动教育。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请你谈谈劳动的价值或意义。

(链接材料)

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这可以说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

近日,天津大学留园餐厅窗口一名东北小姐姐火了!因为在售菜窗口前,贴着几张霸气的告示:凡年满13周岁在校学生,谁再叫我阿姨,立马拖出去大刑伺候。这位90后的“网红”食堂姐的“威胁”,无非是一种更易于拉近与大学生们之间距离的玩笑话。面对这份平凡而又辛苦的工作,她以自己的风趣幽默,满溢着乐观。通过贴出“霸气告示”吸引睽睽众目,营造开心互动的生活乐趣,这何尝不也需要一种“不以己悲”的职业自豪?称之是一种爱岗勇气,恐也并不为过。

——《宁波晚报》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木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诞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⑦既然缺憾可以转变为完美,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缺憾、实现完美呢?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通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B.第②段通过举例论证,证明了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有这种缺憾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C.选文④⑤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先从反面举项羽因不能面对兵败这一缺憾而乌江自刎的例子,再从正面举福莱把不成功的发明改进为畅销商品的事例,正反对比,使读者对观点有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D.文章第①②段是引论,③④⑤⑥段是本论,最后两段是结论。

2.如果要为第②段补充道理论据,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身残志也残,那你会一落千丈。——赵玉鑫

B.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

C.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D.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3.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刪除,你同意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因这一天恰逢春季之半,古人也称其为“日中”。

B.春分时节乍暖还寒,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民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也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C.明清之前,帝王和百姓一般在春分这天进行隆重的祭日活动。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

D.春分的习俗除了吃“春菜”、喝“春汤”、吃汤圆、酿春酒外,还有“竖蛋”、“踏青”、放纸鸢等。这些习俗,大多蕴含着祈福的美好愿望。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春分”为说明对象,介绍了“春分”的名字由来、物候现象、与农事耕种的关系、民间习俗、饮食习惯等。

B.文章第三段通过下定义、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春分与农业耕种的关系。

C.文中“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一句中“据说”一词不能删去,否则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引用的谚语、俗语、诗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根据上下文内容,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 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5天,天空出现彩虹。

(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三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在矿何贵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其所言,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⑥岑文本:唐初贞观年间宰相之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陛下当其所言/天将降大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征与诸葛亮贤/我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C.公不见金在矿何贵有/马千里者(《马说》)

D.彰得失/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B.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C.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D.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2)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不允其辞官。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