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日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西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人鸟声俱____

(2)从武林门而西____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从(甲)文中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谎说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雪景的。

4.比较(甲)(乙)两文在写景方法和抒发情感方面的不同,请分别作答。

 

1. (1)消失 (2)向西走 2.(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3.描写雪景的语句:“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描写角度:(1)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游西湖时先总写:“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写景:甲文则用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写雪后的西湖,乙文用生动的比喻排比来写春天的西湖美景扑面而来,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抒情:甲文抒发作者遗世独立、特立独行、超然脱俗的情怀;乙文抒发春游西湖无法抑制的欣喜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句意为: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2)句意为:从武林门往西走。西:向西走。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沆砀:弥漫;一:全。 3.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赏析。甲文景物描写的句子有:“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其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概写雪后西湖的寂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总写雪后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特写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写景方面:甲文语言直白,叙事简单。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永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乙文多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四种景物:山色、花光、温风、波纹;一连用了四个比喻,以排比的形式出现;文字高度洗练,既传神地传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又从整体上概括了仲春二月西湖的特点,给人以美好的感受。情感抒发方面:甲文通过描写自己观赏的雪景,表现了作者特立独行,孤高自赏的情感;乙文则通过对西湖二月景物的生动描绘,表达出作者游湖赏春的欣喜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让那一份宽容成为人生的境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古时“六尺巷”的故事被传为佳话,那“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宽容成功地化解了两家的矛盾,而今日却不知又有多少人为那“三尺墙头”争个头破血流,又有谁能做到以情恕人、以理律己呢?

心胸宽广能使矛盾涣然冰释,心胸狭隘能使矛盾添油炽薪。我们身边的许多矛盾,其实只是因为一些小事引起,却因为双方锋芒毕露、互不谦让而导致两败俱伤。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便 为人所传颂。在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起初对蔺相如被封为上卿颇为不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而蔺相如则“引车避匿”,最终使廉颇明白了国家大义而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将相和使赵国能抵御秦国进攻。诸葛亮七擒孟获而使孟获心服口服得以平定南蛮;鲍叔牙不计前嫌举荐管仲而使管仲辅佐齐王让齐国成为一个大国。这些无不说明着宽容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必不可少。

雨果曾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此话不假,梁楚之欢的故事正是如此:梁楚边境,楚人嫉妒梁国的瓜好,便夜里偷偷去破坏他们的瓜,而梁人以德报怨,夜里去浇灌他们的瓜园,楚王听后感到惭愧,向梁王表示歉意并与梁王交好。在我们的认识中,宽容可能意味着示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宽容常常是强者的表现,正如《论语》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当今的世界是多元化的,在各地生活的人有着数不胜数的差异,而现在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发展,这就离不开宽容。我们需要的不是排队异己,而是求同存异。是宽容,让战火平息;是宽容,让歧视消失;是宽容,让这个世界和谐共荣。

如何能做到宽容呢?宽容需要我们能换位思考,理解对方,为对方着想,为对方在心中留下一定空间,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恕已之心恕人。

然而宽容并不等同于无限度的容忍,凡事都讲求中庸之道,一味地放纵,造成的可能是更多的伤害。对于那些罪不容诛的罪犯,我们又何须给予他们宽容怜悯之心呢?

纪伯伦曾说:“一个伟大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宽容就是如此伟大而神圣。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而“和气”不仅仅能“生财”,更能使家庭和睦,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生活中难免会有摩擦、矛盾、冲突产生,别忘了为这个世界添一份宽容,少一份间隙,让世界更加和谐。我们要常怀一颗宽容之心,让那一份宽容成为人生的境界。

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要分析文章第4段的论证过程。

3.作者认为宽容具有怎样的作用?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宽容?

4.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不少于5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花开的声音

①路的两边是山,山的两边是崖。沿着细长而崎岖的山路,她牵着孩子的小手,向山下走去,步履沉重而缓慢。

②“妈妈,我听到花开的声音了!”孩子扬起小脸,满脸兴奋地说。

③她向路旁看去,漫山遍野的花开了,开得正盛,一簇簇、一片片,像一张张盛开的笑脸。一阵微风拂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耳畔响起树叶的“哗哗”声。她蹲了下来,闭上眼睛。“嗡嗡嗡……嗡嗡嗡……”花丛中传来一阵细微的蜜蜂的轻鸣。她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妈妈也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④“妈妈,花儿漂亮吗?”孩子眨了眨眼,一双大眼睛像两颗乌黑的玻璃球,暗淡、深沉,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涟漪。

⑤她拉着孩子胖乎乎的小手,伸到一朵正在盛开的花朵上,孩子的小手贪婪地摩挲着一片片鲜红的、嫩嫩的花瓣,一脸的期盼和向往。“漂亮,花儿就像我们的小欣欣一样漂亮!”说这话时,两行清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她粗糙的脸庞上滚落。

⑥青山无语。绵延起伏的群山,像一块被人抖了一下的绿绸子,掀起一道道沟壑纵横的皱褶。她抬起头,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不远处的山崖。

⑦当年,她丈夫与同村的牛二上山采草药,就是在那座崖下,遇到山体垮塌,在一块巨石砸向她男人的那一瞬间,牛二用力将他推了出去,结果,她男人失去了双腿,牛二却抛下孤零零刚满周岁的女儿永远地留在了山崖下。

⑧“妈妈,送给你。”她失神地看着山崖发愣时,孩子摸索着,将一束夹杂着一些杂草的鲜花递了过来。她笑着接过鲜花,将孩子放到背上,说:“快走吧,去晚了医生都走了。”

⑨乡集上,人来人往,送医下乡医疗队正在忙碌地为村民们免费义诊。医生翻开孩子的眼睑看了看,问:“多长时间了?”她迟疑了一下,答道:“从小就看不见。”

⑩医生摇了摇头:“这个没办法治,是眼角膜出了问题。”

⑾“那把我的眼睛换给她吧,她还小。”说这话时,她显得很平静。

⑿“哪有那么简单,眼角膜移植,要省级的大医院才能做。”医生看了看她那双破了个洞,露出半个大脚趾的解放胶鞋,嗫嚅着,“那得好几万块钱呢!”

⒀她不再说话了。

⒁“主任,听说后山的矿上来村里招人了,一个月好几千的工资,我也想去。”她站在村主任面前大声说。村主任头都没抬,从鼻孔喷出两股白烟:“那都是男人家干的活,你不行。”“我行,男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她的态度斩钉截铁。

⒂后山的矿洞里昏暗潮湿阴冷,不时有碎石掉落,但她干得很起劲。她掰着粗糙开裂的手指头计算着工钱,一想到不出三四年,孩子就可以看到那些漂亮的花儿了,她全身就充满了力气。

⒃可第一个月的工资还未领到,矿洞塌了,一块石头砸中了她。弥留之际,她紧紧抓住医生的胳膊说:“把我的眼睛换给我女儿,现在我有钱了,抚恤费就有好几十万呢!”她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像一个负债累累的人,终于还清了所有的债。

⒄漫山遍野的花儿开了。山坡上,又多了一个小土堆,静静地卧在野花丛中,像一只眼睛,默默地注视着连绵的大山、遍地的野花和山坡上袅袅升起的炊烟。

⒅多年以后,一个女孩跪在坟前,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她点燃纸钱,从贴身的衣兜掏出一张发黄的纸,慢慢展开,扔进燃烧的纸钱里,火苗渐渐吞噬纸条上的一行小字“牛二遗女,当如吾儿”。

⒆空气中飘来野花淡淡的清香,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忙碌,“嗡嗡嗡……嗡嗡嗡……”,女孩清澈的眼眸里流下两行清泪:“妈妈,你听,花开的声音!”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文中第段描写村主任有何作用?试结合全文分析。

3.文中两次描写小欣欣的“大眼睛”,各有什么作用?

(1)孩子眨了眨眼,一双大眼睛像两颗乌黑的玻璃球,暗淡、深沉,像一潭死水,没有一丝涟漪。

(2)一又漂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女孩清澈的眼眸是流下两行清泪……

4.小说以“花开的声音”为题,有何妙处?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该会徽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新闻·为祖国歌唱)

今年3月以来,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多所高校唱响,青年学子献歌新中国70华诞,展示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爱国情和报国志。两个多月来,从“白河之律”到“黄河之滨”,从“黄埔江畔”到“浏阳河上”,从“大明湖畔”到“白山黑水”……拉歌活动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的2000多所高校,拉歌视频总播放量近40亿,微博话题阅读量3.2亿,实现了网络小屏到公交、地铁、广场等户外大屏的拓展,万千师生用歌声唱出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心声。

(数据·看社会巨变)

7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报告显示: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67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9元。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175倍,201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总收入达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建国初期我国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文化素质差,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全国80%以上人口是文盲,2018年9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2831万人,比1978年增长32倍,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9.6年。

(活动·镜头记录中国)

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面向海内外网友征集属于你的中国故事,通过网友的切身感受,反映中国的发展进步,积极向世界塑造和展示中国繁荣发展、文明和谐、奋斗进取,开放包容的形象。本次大赛设国内、北美、欧洲、非洲、大洋洲及亚洲等赛区,旨在通过这些视频作品,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②请说说你从数据中所探究出的结论。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巨大中华文化的载体。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____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_______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