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 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氩,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⑾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⑿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2014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1.作者在第⑤段中说玉兰花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请简要概括原因。

2.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2)请任选角度,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3.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4.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1.①开时极盛,大俗大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②谢时决绝,体现着生命的孤勇与优雅。③嗅其芳香,可以使生命得以青春永驻,人老心童。④悟其高洁,可以使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滋养心灵。 2.(1)“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2)示例一: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示例二:①“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②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示例三:①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②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②概括文章写作内容 ;③暗示文章的主旨;④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4.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拥有树一样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找到相应段落,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从“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可以概括出第一点:开时极盛,大俗大雅,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从“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可以概括出第二点:谢时决绝,体现着生命的孤勇与优雅;从“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可以概括出第三点:嗅其芳香,可以使生命得以青春永驻,人老心童;从“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可以概括出第四点:悟其高洁,可以使精神境界得以提升,滋养心灵。 2.(1)本题考查对关键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联系上下文简要概括。文章开篇即写出自己独自北上,和草木一起呆在北京的鲁院里,后文又多次提到对草木精神世界的赞叹,如“玉兰”的孤勇、优雅,“树”的干净、坚守、温暖,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句中“这么小”指的是鲁院空间狭小,而“这么大”指的是院中繁杂的草木以及草木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这道题考查的是写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这句话可以从比喻的修辞,以动写静的写法,短句的运用三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作答。比如从修辞角度,这句话将白兰花开放的姿态比喻为在燃烧,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晴,其作用有: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贯穿全文的线索;突出主题,点明主旨;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反映作者情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运用修辞,一语双关等。本文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次,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在鲁院里相生共荣的草木;再次,标题还暗示了文章的主旨:通过倾听草木的呼吸,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富有哲理的思考;最后,“草木的呼吸”还能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先通读全文,归纳出文章的主题。本文依次写了梅的奔放热烈,玉兰的孤勇优雅,垂柳的生机勃勃和大树的朴素纯真,这些植物在鲁院里相生共荣,它们告诉我们: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作者赞美了草木的高贵品质,启示我们: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并由此联想到人类,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表达了对人生世事富有哲理的思考: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拥有树一样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破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度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

(1)以上文段叙述的是红军长征中的哪一件事情?

(2)请依据选文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严君平不仕

严遵,字君平,蜀人也。隐居不仕,常卖卜于成都市,日得百钱以自给。卜讫,则闭肆下帘,以著书为事。

杨雄少从之游,屡称其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得君平为从事,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杨子云诚知人也。”

蜀有富人罗冲者,问君平曰:“君何以不仕?”君平曰:“无以自发。”冲为君平具车马衣粮,君平曰:“吾病耳,非不足也。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冲曰:“吾有万金,子无担石,乃云有余,不亦谬乎?”君平曰:“不然。吾前宿子家,入定而役未息,昼夜汲汲未尝有足。今我以卜为业,不下床而钱自至,犹余数百,尘埃厚寸,不知所用,此非我有余而子不足邪?”冲大惭。君平叹曰:“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时人服之。

(选自晋•皇甫谧《高士传》)

[注释]①卜:卜卦算命。②无以自发:没什么用来作自身发展的资本。③担石:旧时重量单位。④入定:半夜时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著书为事(把)

B.杜陵李强,素雄(善良)

C.昼夜汲汲未尝有足(心情急切的样子)

D.冲为君平车马衣粮(准备)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我有余,而子不足,奈何以不足奉有余?

(2)益我货者损我神,生我名者杀我身,故不仕也。

3.严君平时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

[唐]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中,托尔斯泰那双如钢刀的灰色小眼睛刺透了灵魂深处;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蹒跚地捧过的那一堆朱红色橘子泪湿了“我”愧疚的心灵;《美丽的颜色》中,那略带蓝色荧光轮廓的镭包含了居里夫人年复一年的坚守和艰辛。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那一抹色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照亮了你的生命。

请以“生命中那一抹色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⑧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4000余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⑨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⑩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1.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