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这一刻,我又想起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中...

请以“这一刻,我又想起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内容真实,情感丰富,语言流畅。

 

范文: 这一刻,我又想起了你 立春过后,天气开始转向小雨了。站在窗前,凝望黑夜,没有了炫目的星罗棋布图,也没有振奋人心的“弯月飞舞”表演。天空是漆黑的,没有一点闪亮之处。牛毛般的小雨飘落下来,无声无息。 同样的天气,同样的夜晚,却多了一个娇小的身影,那就是你。那天晚上,我值日,匆匆忙忙地来到教室,把书本放在宿舍忘了拿。我站在走廊里,死死地盯着宿舍门口,一双手焦急地捏弄着,紧锁眉头,咬着下唇,盼望有人能走出来。果然,不一会你走出来晾衣服了。我像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不顾旁人诧异的眼神,天真地笑着,把手做成喇叭状,一蹦一跳,对着你大喊:“同桌!同桌!”你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四处张望,看到我后又友好地招招手。“帮我拿课本过来!”我又大声喊了一下,结果受不了连咳了几声。你笑着点头,露出两个可爱的小梨涡,小虎牙在夜中特别闪亮。 同学们都陆续回到座位上,安静地复习了,可是你还没有来,我等着等着急得连椅子都坐不稳了。烦躁地转动着笔,身体不安分地扭来扭去,虽然面向着下面同学,可眼睛却瞄准门口等候你的出现,心思也飞到你身上了。终于,你来了!和几个舍友谈得不亦乐乎,在门口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座位。我急忙奔向你,问你要书本。你突然“啊”的一声,左手捂住自己的脸,鼓足腮帮子,嘟着嘴不知嚷着什么,两只眼睛从指缝里望出来,骨碌骨碌地转着,一脸歉意地说:“我忘了!”虽然看到你的动作,我已经猜到了几分,但听到你亲口确认,心里就更气愤了。明明答应了别人的事却又做不到,当初又何必答应呢?我没有理你,转身欲走。你却望了一下钟,说:“还有5分钟,等等我。”说完就像一支离弦的箭,飞了出去。等我反应过来是,你早已不见了踪影。 因为没有带书本过来,所以我十分无聊。撑着下巴,右手转弄着圆珠笔,讲台下“刷刷刷”的写字声格外刺耳,与我的掉笔声完全不能相融合。上课铃很快就响起了。“砰”一个不明物体撞到讲台,发出巨大响声,全班同学齐眼望了过去。突然,不明物体喘着粗气,缓缓抬起头,傻笑地对着我。我才发现原来是你。剧烈运动过后的你头发显得有点凌乱,额头和腮边上都挂着晶莹的汗珠,脸蛋通红,嘴唇却很苍白。 你调皮地吐吐舌头,伸出左手插进头发,随意整理好。然后,抽出右手放在桌子上,说:“书帮你拿回来了!”我仿佛挨了个霹雳,全身抖了抖。我接过书本,想起刚才错怪了你,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偷偷瞄了你一眼,右手心中红红的带着血丝,雨水打在上面,膝盖处还湿着,脏了一大块,应该是刚才路滑摔倒的吧。我内心惭愧无比。我小心拂去书上的雨珠,却永远拂不去你的承诺。 雨,还在空中飘落;夜,还是一如既往的漆黑;只是此刻,我又想起了你。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这一刻,我又想起了你”中,关键词是“想起”,写作对象是“我”,“想起”的对象是“你”,时间是“那一刻”,“又”是“再一次”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因为某个场景触景生情,突然想起了“你”。这里的“你”,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物,比如说身边的亲人、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仅有一面之缘的某个人物,但他/她给你的感触特别深刻;“你”可以是某样事物,比如家里曾经养过的宠物等;“你”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或者是小说中的某个主人公,比如在遇到困境时想起了苏轼的豁达乐观,失败时想起了海伦凯勒的勇敢坚强等。总之,文章通过具体生动的人物描写写出“你”带给自己的感触或者深刻影响,以至于自己在某个特定的场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如果能加上适当的环境描写来烘托渲染,文章会更上一个层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

秦文君

①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我曾一度认为爸爸太软弱,太慈爱,他从来不发火,一辈子也没有对立面,总是心平气和。不过爸爸教育孩子有独特的方式。

②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③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④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shèn   )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⑤刚进小学时,我曾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⑥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了。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做逃学的坏孩子。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个叫堵嘴的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⑦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它给了我写作的动力——爱,有父母之爱,有师生之爱,也有家人之间的爱,还有各种生活在周围的人的爱,也有读者的爱。

1.在第④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èn_______下楼

2.文中哪些事能体现爸爸教育孩子的独特方式?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我和弟弟走窗户,爸爸包容我们。

(2)______

(3)______

(4)______

(5)我因向日葵一事被误解逃学,爸爸鼓励我重返学校。

3.联系上下文,解释第⑤段加点词语“轻描淡写”的含义。

4.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是一个淘气、聪明、爱读书、想象力丰富、自尊心强的孩子。

B.“我”爱读书,“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小说《红岩》。

C.文章标题“当向日葵还会跳舞的时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我”的爸爸用温和、宽容、鼓励的方式教育孩子。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3)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4)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5)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6)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7)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8)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9)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10)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1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5)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16)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18)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9)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20)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分析第(1)段中划线句的作用。

2.细读第(3)—(15)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4个字。

妻买回鸟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我”知真相

3.文中“我”判断第三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有哪些?

4.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通过心理描写,写出“我”对猫咬死了鸟害怕责罚逃跑的确信。

B.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着我的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的愤怒。

C.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这只猫是因为“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总结全文,表达了“我”的愧疚、自责之情。“永不”一词也体现了“我”态度的决绝。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王恭:东晋重臣。②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市。③王大:王恭的族叔。④簟(diàn):竹席子。⑤东:会稽在东晋国都建康(今南京市)的东面。⑥领:量词,相当于“条”。⑦荐:草垫。⑧丈人:古代对长辈或老人的敬称。⑨长物:多余的东西。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因__________(2)求耳______________

2.“可以一领及我”有以下翻译,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可以把一条跟我的相比吗? B.可以把一条送给我吗?

C.可以让我拿一条吗? D.可以让我欣赏一下吗?

3.从王恭对王大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列选项中不能表现狼狡诈本性的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伊索寓言》讲述了许多古希腊的寓言故事,《女娲造人》也是充满了丰富想象的寓言故事。

B.郭沫若写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意境美妙,语言铿锵,借助牛郎织女故事,体现诗人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C.《动物笑谈》的作者康拉德·劳伦兹是意大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曾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通过写《诫子书》一文,告诫儿子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