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赠从弟(其二)》中,用一问一答突出松柏做立霜雪的美好品格,从而对堂弟寄寓期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按要求作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 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字数600字左右。
说明文写作
请以文具袋、牙刷、电视机等生活中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要注意:一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二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阅读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2.请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一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阅读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识侍臣日:“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tǎng)②遽自放纵, 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画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四夷俱服 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构成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徵“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阅读《不希望他做我儿子》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晚自习刚下课,就有任课老师和同学找我告状,被告都是一个人——马小光。 原来,他上课吋吃东西,说话,给人起外号,听得我真是窝火。
马小光的家在郊区,母亲早逝,父亲一人把他拉扯大,他的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来城里卖菜。放学后,马小光都要赶到菜市场帮父亲,有两次我遇见他在人来人往的市场里大声吆喝着卖菜,脸上沾满晶亮的汗珠。他的父亲看起来很虚弱,脸色苍白,坐在一边安静地过秤,收钱。
可能青春期的孩子都是这样,极具两面性,有时极叛逆,有时又很懂事。
这样一想,我也就原谅了马小光在班里所犯的错误。
针对许多学生叛逆心强、不服家长管教的状况,一次家长会后,我决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一个亲情心理测验,借此进行教育。首先我在讲台上问: “如果有来生,你还愿意选择他(她)做你的父母(孩子)吗? ”我话音刚落,许多家长和学生都笑了,只见他们毫不犹豫地写下答案。但是当我望向坐在前排的马小光父亲时,却见他拿着一支笔在沉思,片刻之后,在纸上写下“不愿意”。
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又替这个父亲伤心。
星期天,我决定对马小光进行家访。
那天阴雨霏霏,整个乡村都掩映在雾蒙蒙的春雨里。马小光没在家,只有他的父亲坐在菜园的小屋里望着门外出神。他穿一件褪色的蓝布衣服,花白的头发乱蓬蓬的,一脸倦容。看见我,他连忙站起来,有些惊慌地问:“老师您来啦,是不是小光又惹祸了?”
我立即打消他的疑虑。坐下来,才闻到屋子里在熬中药,一股浓浓的苦涩的药味四下弥漫。谈到这次家访的原因,我问他:“那天在学校做测验,看见你写着不愿意让马小光做你的儿子,他真的就那么不听话,让你头疼吗?”
他听了,有些无奈地笑,然后长长地叹息一声,摇头否认。
屋子里静静的,只有雨声和中药罐里水开的咕嘟声。
“不是这样,老师。”停了片刻,他向我解释,“我是个不称职的父亲,一年到头离不开药,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让他跟着我吃了很多苦。一年四季,放学后他都要跟我去卖菜。夏天晒,冬天冷,手冻得像个红萝卜……那天去开家长会,我看小光的同学们家里条件都比他好,有的家长穿着高级服装,有的还开着小车来…… 小光这个没娘的娃真是太苦了……”说到这儿,他一阵呛咳,咳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他接着说:“如果有下辈子,我不希望他做我儿子,跟我遭罪,他应该找个好人家,过富裕的日子。”
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我离开菜园的时候,猛然发现不远处马小光正蹲在菜地的角落里拔草,淅淅沥沥的雨点早己打湿他的头发,他站起来叫一声“老师”,脸上有雨水滑落。
“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回来啦?下雨天拔什么草!”他的父亲嗔怪。
不知是不是我的家访起到作用,马小光从那以后像变了一个人,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成绩也开始上升。虽然他有时还会顽皮、搞怪,但已懂得守规矩。看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我暗暗高兴。到初三下学期,他的成绩已进入年级前50名, 好多任课老师都感觉不可思议。
几年后,听说马小光在北京读完大学后,到南方一家外企工作,生活得很不错。听到这些,我感到很欣慰。我又想起马小光的父亲,那个病容惨淡、爱子心切的中年人。我想,他现在该会有多欣慰!马小光终于对得起父亲的良苦用心了。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年的春节,马小光来到我所在的城市看望我。现在的他比以前胖了好多,文质彬彬,哪里还有半点顽劣少年的影子?!谈起以往的事情,我向他讲述那段家访往事。以前没有对他讲,是担心当时他的年龄还不足以承载生活的苦涩。
听我讲完,马小光眼中似乎片迷蒙,他解释说:“老师,这些事情我早知道了,当初我在门外听到你们的谈话。”
原来他早就知道!我非常惊讶。
1.本文围绕马小光写了哪儿件事?
2.文中说“我心里咯噔一下,感到非常意外,同吋又替这个父亲伤心”,我为什么替这个父亲伤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不知该说什么话来劝慰他,只觉得嗓子像堵着一团棉花,喘不过气来。
4.文章结尾说“原来他早就知道”,从前文中找出为此做了铺垫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