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
(4)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7)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8)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①(嗔恙),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本以来,常无有乐,然其痴倒,横生乐想。如彼痴人于半番饼,生于饱想。世人无知,以富贵为乐。夫富贵者,求时甚苦,既获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③中,都无有乐,犹如衣食,遮故④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
(节选《百喻经》)
(注)①恚悔:忿怒而懊悔。②唐自捐弃:空落落地浪费掉了。唐:空,徒然。③三时:早中晚三时。④故:原来的。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七枚煎饼
B.其人/恚悔
C.然其/痴倒
D.守护/亦苦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故: (2)是: (3)食: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2)世间之人,亦复如是。
4.从某一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黄几复①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②三折肱③。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④。
(注释)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②蕲(qí):祈求。③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④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位友人,一北一南,海天茫茫;相思不断,寄情鸿雁,音书不达。
B.颔联:那年阳春,两人相会,酒高意浓;江湖飘摇,夜雨怀人,孤灯十年。
C.颈联:长年为官,家徒四壁,清正廉明;治国救民,成为良医,政绩突出。
D.尾联:想象朋友,白发苍苍,好学不倦;久居山区,怀才不遇,晚景凄凉。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寄雁传书”,这典故太常见了,但诗人继之以“谢不能”,大雁拒绝说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他把雁儿夸张化,从而写得更有情趣。
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比;“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比。曾经相聚的美好和如今天涯飘零的凄苦对比,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C.颈联“持家”与“但有四立壁”,“治病”与“不薪三折肱”,也是相互对照的,塑造了一个奉公廉洁,富有才干的官员形象。
D.诗以“隔溪猿哭瘴溪藤”结尾,为年老家贫仍励精图治的黄几复形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不平之鸣,怜才之意。
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这节诗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想象牛郎织女自由来往的情景,描绘了一个幸福美满的世界。)
B.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纯粹”是指品质纯正,充满喜爱肯定赞美的情感。在这里是一个褒义词。)
C.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句中“新绿”是个形容词。)
D.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是个对称句,形式上整齐匀称,音韵上和谐流畅,内容上更能突出“我”的责任重大。)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②一看,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
③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
④置身异乡的体验非常独特。
⑤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想,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
A.④②①⑤③ B.④⑤①②③ C.①④⑤②③ D.①④②⑤③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趁这个机会,让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B.想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
C.女娲听到孩子们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D.这种布因为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所以缝出来的衣服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