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

席慕蓉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选自《席慕蓉散文作品》)

1.通读全文,梳理文中两个“美丽的错误”,选用恰当的词语补全下面的方框。

 

2.比较下面句子,写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区别。

原句: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

改句:是,这就是燕子。

3.如果删除文中关于慈儿和凯儿的内容,对主题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4.生活中不乏“美丽的错误”,请叙写一个类似的故事。(120字左右)

 

1.(1)长城;(2)老家;(3)燕子;(4)孤单 2.原句相比改句,使用了反问修辞,表达了更为强烈的语气,突出了我见到燕子时的惊喜之情。 3.有影响;本文的主题是乡愁(思乡、乡思、怀念);父亲的“美丽错误”代表的是过去的(上一代)乡愁,我的“美丽错误”代表的是现在的(这一代)乡愁,而慈儿和凯儿代表的是未来的(下一代)乡愁。如果删除了有关慈儿和凯儿的内容,那么,主题乡愁的一脉相承将受到影响。 4.示例:小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无以伦比的神圣。委屈的时候,只要靠一靠母亲的肩头,疑惑的时候,只要听一听父亲的话语,一切都迎刃而解。长大后,发现父母既会说错,也会做错,他们在我们的心中渐渐地由神圣走向平凡。有时候,多想自己不会长大,一直在这个“美丽的错误”里,享受着父母永恒的光芒。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原句运用了反问,语气更加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加鲜明,表现了“我”看到燕子时的激动与兴奋;改后的句子是陈述语句,只是陈述“这是燕子”这一事实,达不到原句的表达效果。 3.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父亲、“我”、慈儿和凯儿代表的是不同的阶段,也体现了“乡愁”的传承,如果删去关于慈儿和凯儿的内容,文章的主题就不够鲜明、突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叙写故事可以围绕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来展开,注意表现出自己对“美丽的错误”的感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

(4)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5)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7)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8)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嗔恙),以手自打,而作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之。”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从本以来,常无有乐,然其痴倒,横生乐想。如彼痴人于半番饼,生于饱想。世人无知,以富贵为乐。夫富贵者,求时甚苦,既获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无有乐,犹如衣食,遮故名乐,于辛苦中,横生乐想。

(节选《百喻经》)

(注)①恚悔:忿怒而懊悔。②唐自捐弃:空落落地浪费掉了。唐:空,徒然。③三时:早中晚三时。④故:原来的。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七枚煎饼

B.其人/恚悔

C.然其/痴倒

D.守护/亦苦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 (2):  (3)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2)世间之人,亦复如是。

4.从某一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释)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②蕲():祈求。③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④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位友人,一北一南,海天茫茫;相思不断,寄情鸿雁,音书不达。

B.颔联:那年阳春,两人相会,酒高意浓;江湖飘摇,夜雨怀人,孤灯十年。

C.颈联:长年为官,家徒四壁,清正廉明;治国救民,成为良医,政绩突出。

D.尾联:想象朋友,白发苍苍,好学不倦;久居山区,怀才不遇,晚景凄凉。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寄雁传书”,这典故太常见了,但诗人继之以“谢不能”,大雁拒绝说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他把雁儿夸张化,从而写得更有情趣。

B.颔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比;“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比。曾经相聚的美好和如今天涯飘零的凄苦对比,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C.颈联“持家”与“但有四立壁”,“治病”与“不薪三折肱”,也是相互对照的,塑造了一个奉公廉洁,富有才干的官员形象。

D.诗以“隔溪猿哭瘴溪藤”结尾,为年老家贫仍励精图治的黄几复形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不平之鸣,怜才之意。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这节诗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想象牛郎织女自由来往的情景,描绘了一个幸福美满的世界。)

B.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纯粹”是指品质纯正,充满喜爱肯定赞美的情感。在这里是一个褒义词。)

C.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句中“新绿”是个形容词。)

D.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是个对称句,形式上整齐匀称,音韵上和谐流畅,内容上更能突出“我”的责任重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②一看,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

③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

④置身异乡的体验非常独特。

⑤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想,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

A.④②①⑤③ B.④⑤①②③ C.①④⑤②③ D.①④②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