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梁晓声
⑴我买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是《青年近卫军》,一元多钱。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还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我的同代人们,当你们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穷困的普通劳动者家庭的话,有谁曾在决定开口向母亲要一元多钱的时候,内心里不缺少勇气?当年的我们,视父母一天的工资是多么非同小可呵!
⑵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长篇小说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直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当然不能取代“精神食粮”。 我那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维他命”,更没从谁口中听说过“卡路里”,但头脑却喜欢吞“革命英雄主义”。一如今天的女孩子们喜欢嚼泡泡糖。
⑶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去到母亲的工厂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作坊式的街道小厂。厂房有一排破窗,至少有三分之一埋在地下了。门也是。所以只能朝里开。窗玻璃脏得失去了透明度,乌玻璃一样。我不是迈进门而是跌进门去的。我没想到门里的地面比门外的地面低半米。一张踏脚的小条凳权作门里台阶。我踏翻了它,跌进门的情形如同掉进一个深坑。
⑷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⑸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心理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那些女人们热得只穿背心。有的背心肥大,有的背心瘦小,有的穿的还是男人的背心,千奇百怪。毡絮如同褐色的重雾,如同漫漫的雪花,在女人们在母亲们之间纷纷扬扬地飘荡。而她们不得不一个个戴着口罩。女人们母亲们的口罩上,都有三个实心的褐色的圆。那是因为她们的鼻孔和嘴的呼吸将口罩滞湿了,毡絮附着在上面。女人们母亲们的头发、臂膀和背心也差不多都变成了毛茸茸的褐色。我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山顶洞人时期的女人们母亲们之间。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们母亲们扫视一遍,还发现不了我的母亲。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⑹“你找谁?” 一个用竹篾拍竹毡絮的老头对我大声嚷,却没停止拍打。毛茸茸的褐色的那老头像一只老雄猿。“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那儿!”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⑺我穿过一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的电热烤我的脸。“妈……”“妈……”
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看我,我的母亲的眼睛。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就行……”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⑼旁边一个女人停止了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闲书哇!……”
⑽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⑾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⑿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竟快是一个老女人了!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像,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⒀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⒁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⒂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会得给你钱的么?!”
⒃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了我,又给我凑足了够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⒄从此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⒅后来我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勇敢》《幸福》《红旗谣》……
⒆但我再也没因想买书而开口向母亲要过钱。
⒇我是大人了。
(节选自梁晓声《母亲》,有改动)
1.细读第⑴⑵段,简要概括“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的原因。
2.文中第(4)段一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表达效果?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3.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②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4.下面句中问号和叹号连用有什么作用?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会得给你钱的么?!
5.文章最后三段有什么作用?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蘑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2.“这是不足取的”句中“这”指代什么?
3.下边的楹联中哪几联写出了这段文字中所说的“画意”?( )(多选)
A.满地绿阴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B.客到烹茶旅舍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C.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D.卧石听涛满山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藕园城曲草堂)
E.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成都武侯祠)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为之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辈皆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④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④虞,防止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泛于梁山泊 告知于帝
B.朝廷从之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C.卒全其城 其如土石何
D.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静以修身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决曹村”一句属于状语后置句。 B.“城将为之败”一句属于被动句。
C.“吾辈皆小人”一句属于判断句。 D.“轼庐于其上”句中“庐”是名词。
3.翻译下面句子。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4.本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塞上”又做“塞土”。
1.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诗人李贺有“__________”之称。
2.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名著阅读
(1)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 “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 ___________,A是__________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下面这首诗,涉及《水浒传》中的三个情节,请写出其中两个。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搔动梁山诸义士,一齐云拥闹江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全书包括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__________。
(4)《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科普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