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杂然相

(3)山余亦未登                       (4)吾远游冀﹑雍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4.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1.(1)苦于(2)赞同 (3)这 (4)先前,原来。 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1)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石块怎么样呢?(2)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到了泰山的北面。 4.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惩:古今异义词,苦于;许:古今异义词,赞同;是:古今异义词,代词,这;向:古今异义词,先前,原来。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句意: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故断句: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以:凭借;曾: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2)越:经过;绝:横渡;至:到,达。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概括和感悟能力。了解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精神来概括。《愚公移山》主要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二翁登泰山》讲述的是两个年近六十的老翁不以年老而互勉登泰山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由此可见,两篇文章在主旨上有共同之处,都表现了恒心与毅力的重要性,以此为中心整理出答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词赏析

春望

作者:杜甫 (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对这两种说法,你怎样看?

2.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2)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

(3)_________________,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5)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活动一:明主题)请为2019年我国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设计主题。

(2)(活动二:说价值)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当地文化遗产(至少两个),并选择其中一个,简单说说其价值。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       》,作者是法国的     (人名)被誉为“      ”。

(2)请结合本文段说说为什么本书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消息的主要特点。

B.《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

C.《中国石拱桥》是我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茅以升写的一篇说明文。

D.《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