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从历史根源分析到现实因素,从各国事...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从历史根源分析到现实因素,从各国事例分析到香港现状,把港独分子的言论批驳得遍体鳞伤

B.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多听听别人的建议,择善而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C.妈妈对小明说:“这件事你就不要刨根问底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D.平时学习不认真,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A 【解析】 A.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仅用于伤势。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B.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使用正确。 C.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使用正确。 D.不求甚【解析】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使用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幕虚荣而不被别人重视的人。

B.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辨护。

C.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抱 ,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查看答案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mào)  热chén)  女)     怪不经(dàn

B.miǎo)  恿(sǒng)  确zhuó)   轻怕重(niān

C.)    蓄(zhù)   酝niàng)  咄逼人(duō

D.yūn)   护()    斜()     随声附

 

查看答案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绣眼与芙蓉

赵丽宏

①我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知不觉地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茏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我的内心不觉得欣慰起来。

1.文章着重写了“绣眼”情绪变化的三个阶段,请分别简要概括。

2.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

(1)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从修辞角度)

(2)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从描写角度)

3.第⑨段中“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写出了芙蓉毛色鲜艳、模样清秀、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

B.文章中芙蓉安于现状,已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所以绣眼不把它视为知己。

C.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写作者对绣眼的喜爱,对芙蓉的谴责。

D.第⑩段中“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绣眼能够重返大自然,重新回到自由天地的祝愿。

 

查看答案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注:“庞恭”一作“庞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 / 过中不至,太丘舍(《陈太丘与友期行》)

B.之乎 / 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C.寡人为知 / 后断其股 (《狼》)

D.而谗言先/ 后狼止而前狼又(《狼》)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

A.,目似瞑       (《狼》)

B.而两狼并驱如故   (《狼》)

C.有闻而传       (《穿井得一人》)

D.夫君子         (《诫子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4.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