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文言文阅读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杂然相许     

③河曲智叟以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A.面山居       笑止之

B.汝心固       春冬

C.汉阴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D.残年余力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子孙荷担者三夫”属于定语后置。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句中“箕畚”属于名词作状语。

C.“甚矣,汝之不惠”和“美哉,我少年中国”句式相同。

D.“出入之迂也”和“苦其心志”两句中,“迂”和“苦”都是使动用法。

4.翻译下面句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

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1)苦于 (2) 赞同 (3)通“无”,没有 2.A 3.D 4.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何愁铲不平大山? 5. 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深得人心 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定。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惩:古今异义词,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许:古今异义词,赞同;亡:通假字,通“无”,没有。 2.考查一词多义。 A.表示修饰/表示修饰; B.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C.到/对于; D.凭借/用来; 故选A。 3.考查文言句式及实词用法。“出入之迂也”意思是:出入都要曲折绕远,迂:古今异义词,曲折、绕远。不是使动用法,故选D。 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苦:愁。 5.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第一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杂然相许”中可知,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顺民意。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可知,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意志坚定,有恒心,有毅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阅读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下面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习作片段,请完成小题。

[甲]人们曾经认为父母与孩子之间必定有着代沟,他们所想的必不相同。(A)可事实也常证明这是个很片面的。嘘寒问暖,这些事太过平常,但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有些事,存在也太过自然。(B)自然得让我们忽略了去问为什么?临行前,父母那句“走路、行车注意安全”“一定要多多保重身体”……孩子很自然的“爸爸,您别太劳累”“妈妈,再见”却能温暖父母的心,也让子女自信地踏上人生的征途……这就是心灵的呼应,家庭和谐最朴素的篇章。

[乙]如果你是一粒种子,亲情就是土壤,为你提供生长必要的养分;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亲情就是大树,为你张开挡风遮雨长臂;                               

①[甲]文画线句(A)有语病,句子应改为:__________

②[甲]文画线句(B)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

③在[乙]文中,请根据语境,仿写一句。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孟子》)

③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_______________

④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⑤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示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查看答案

辨识下面名著中的对象

①“它常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如果你走到泥滩边,蹲下身子细细搜索,不难发现这样的地道。它并不利用地道的全部作自己的居所,因为地道的深处往往又阴暗又潮湿,而且不适合排泄废物,有时还会遭受昆虫的暗袭。所以它用靠近地面七八寸长的那段作自己的居所。”

——《昆虫记》

这段文字中的“它”是指(    

A.蟾螂     B.被管虫     C.樵叶蜂      D.蝶蜂

②“他比老李年轻二十岁,但一样使人感到有趣。我听到一个小鬼在叫‘礼拜堂!礼拜堂’,觉得很奇怪,就四处张望他叫‘礼拜堂’的那个人是谁……”

——《红星照耀中国》

这段文字中的“他”是(  

A.刘志丹    B.徐特立     C.徐海东      D. 贾河忠 

③“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在作者笔下,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查看答案

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

B.“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中“微笑着”是定语。

D.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