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节即将到来,你所在年级准备组织评选优秀民俗文化遗产项目,你所在班级以“春节民俗...

春节即将到来,你所在年级准备组织评选优秀民俗文化遗产项目,你所在班级以“春节民俗”为项目撰写申请报告,请你也来参与吧。

(1)(品诗句知民俗)

你班同学搜集了一首关于写春节的古诗,请你列举出这诗中的民俗活动。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编短信添民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时“拜年”主要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而今,拜年习俗不断增添形式,例如电话拜年,微信、短信拜年等。

请你用一句话编辑一条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的短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邀专家讲民俗)

年级组邀请民俗学会张会长为同学们介绍本地区春节饮食民俗的发展史。会议结束后,学生会主席小亮为感谢王会长,起草了一份感谢信。感谢信中有三处错误:一处语病(画线句①),一处表达不得体(画线句②),一处格式错误。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王会长:

您好!

衷心感谢您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春节饮食习俗的盛宴。您的讲座词雅句优,精彩绝伦,尤其是您在讲座中传达出的深厚文化气息,①不但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也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②同学们由衷地向您表示祝贺并期盼再次聆听您的文化讲座。

最后,祝您身体安康,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2020年1月10日

××中学学生会

你的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炉守岁(守岁)、饮酒消夜(宵夜)、分赠喜钱(给压岁钱)、点爆竹(放炮)、换桃符(贴春联)、听乐曲(听戏)、拜新年(拜年)(意思对即可,写出4个即可。) 略,意思对即可。 第一处:应改为:不但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而且也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处:删去“向您表示祝贺并”或将“向您表示祝贺”改为:“向您表示感谢”; 第三处:署名和日期位置调换。 【解析】 (1)此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民俗的掌握。《甲午元旦》描写除夕夜晚的热闹情景,表达作者脱离官场后心情的愉悦。前四句写除夕,围炉守岁,饮酒消夜。“买春钱”暗示旧年已去,新岁已来。后四句转入写元旦,“听烧爆竹童心在”写的是点爆竹,“看换桃符老兴偏”写的是换桃符,“鼓角梅花添一部”写的是听乐曲,“五更欢笑拜新年”写的是拜新年。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编辑拜年短信,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两个要求:①主题是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编写短信内容;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常见的修辞。如: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明天繁荣昌盛。 (3)①“不但……而且……”是一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中“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意思更深一层,应该放在“而且”的后面,改为“不但激起了我们对家乡饮食习俗的热爱,而且让我们对家乡的其他民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②“祝贺”意思是庆贺,用在这里不得体,应该改为“感谢”。 ③落款应该先写拟写感谢信的单位再写日期,应该把“2020年1月10日”和“××中学学生会”互换位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__     更胜一chóu__________     __________

(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中,_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   (列子《愚公移山》)

(2)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3)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

(4)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龟虽寿》中曹操自比一匹年老的千里马,但仍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望》中表现诗人因忧国、伤时、思乡而形容苍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钱塘湖春行》中,使用拟人,通过飞禽来写出春天生机勃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活动六·写,我经历的故事)

从今天起,再过五天,寒假就开始啦。小奇惊喜地发现今年的寒假特别给力——一直放到元宵节才结束。回忆中,元宵之夜,难忘的有几次?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次?让你难忘的事情有哪些?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还是拉兔子灯……

请你以《难忘的元宵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不少于600字。(2) 如果涉及到人名、校名,请用化名替代。

 

查看答案

(活动五·听,大自然的赞歌)

你和小奇、小霞本学期阅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请你完成各题。

(材料一)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是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节选自课文《蝉》)

(材料二)

儿童是效果极佳的存储系统。习惯和传统一旦存入他的记忆档案,就再也无法销毁。蝉能如此出名,应归功于儿童。儿童在最初尝试背诵东西时,就结结巴巴地念叨了蝉的不幸经历。有了儿童,构成寓言基本内容的那些浅薄无聊的东西,便将长久保存下去:蝉将永远是在严寒袭来的时候忍饥挨饿,尽管冬天本来不会有蝉;蝉将永远乞求几颗麦粒的施舍,实际上那食物与它的吸管是根本不相容的;蝉还将总是一位乞讨者,所乞求的却是自己从来不吃的苍蝇和小蚯蚓。

出现这些荒唐的谬误,责任究竟在谁?拉·封丹的大部分寓言,确实因为观察精细而引人入胜;然而在上述的问题上,他的确颇欠思虑。拉·封丹早期故事中的主题形象,诸如狐狸、狼、猫、山羊、乌鸦、老鼠、黄鼠狼,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动物,拉·封丹自己是了如指掌的;它们所做的事情和动作,都描写得准确细腻,惟妙惟肖。这些故事人物就生活在当地,出没于附近一带,甚至与作者朝夕相处。这些动物的公共生活和私生活,都发生在他眼皮底下。不过,在他那个“兔子雅诺”蹦跳的地方,蝉是看不到的,属于外乡人;蝉的声音他闻所未闻,蝉的模样他见所未见。他的心目中,那名声蜚然的歌唱家,肯定就是螽斯这类东西。

……

寓言家讲给我们的事情,被事实真相当做一种“肆意杜撰”而摈弃。有时候,蝉和蚂蚁之间是有关系,但都不是较为确定的关系;可以确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它们的关系恰恰与人们所说的相反。并不是蝉主动与蚂蚁建立关系,它活在世上,从来无需别人的援助,这关系是由蚂蚁的主动造成的,他是贪得无厌的剥削者,在自己的粮仓里囤积一切可吃的东西。任何时候,蝉都不会到蚂蚁的窝门前乞讨食物,也不会保证什么连本带利一起还;正相反,正是缺食慌神的蚂蚁,向歌唱家苦苦哀求。请注意,我说它是苦苦哀求!借还之事,绝不会出现在掠夺者的习俗当中。它剥削蝉,而且厚颜无耻地把蝉洗劫一空。

(选自《昆虫记·蝉和蚂蚁的寓言》,王光译,作家出版社)

1.请根据材料一,梳理蝉的鱼形幼虫从出孔到隐身的过程,完成填空。

出孔——______——悬挂——落地——______——藏身

2.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蝉的幼虫落地后,面临着哪些“危险”?

3.根据材料二,小霞发现下面拉封·丹的寓言有一些描述并不符合蝉的真实习性,请你分点加以概括。

蝉和蚁

蝉在整个夏天,

日日唱歌消闲,

北风终于来到,

它可样样缺少,

没有一点苍蝇,

蚯蚓更不见影。

它找邻居蚂蚁,

前去叫饿喊饥,

恳求蚂蚁宽容,

借给几粒麦种,

捱到春天来临:

“动物一言为定,

明年秋收以前,

连本带利还清。”

蚂蚁不爱出借,

算它较小缺点。

它对借债者说:

“热天你没干活?”

“请您不要见怪,

逢人唱个痛快。”

“唱歌?真是舒服;

何不现在跳舞!”

4.鲁迅把《昆虫记》奉为“昆虫生活的楷模”,请以上面两则材料为例从科学性和文学性两个角度说说鲁迅为什么给予《昆虫记》这么高的评价?

 

查看答案

(活动四·看,两代人的风景)

学习了朱自清先生《背影》后,老师推荐大家读下面这篇文章。请你完成各题。

挥 手——怀念我的父亲

赵丽宏

①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挥动。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伫立在路边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见……

②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当公共汽车在郊区的公路上疾驰时,父亲望着窗外绿色的田野,表情变得很开朗。我感觉到离家越来越远,不禁有些害怕,有些紧张,便忐忑不安地问:“我们是不是快要到了?”父亲没有直接回答我,指着窗外翠绿的稻田和在风中飘动的林荫,答非所问地说:“你看,这里的绿颜色多好。”他看了我一眼,大概发现了我的惶惑和不安,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肩胛:“你闻闻这风中的味道,有草和树叶的气味。这味道会使人健康的。我离开父母去学生意的时候,只有十二岁,比你还小两岁。”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并不是一个深沉的人,但谈起遥远往事的时候,尽管他微笑着,我却感到了他的深沉。

③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④父亲第二次送我,是我要出远门,去农村“插队落户”(注:文化大革命时,将初高中毕业生下放到农村落户,参加农业劳动)。当时,父亲不能随便走动,只能送我到离家不远的车站。那天,我提着行李,父亲默默地走在我身边。快分手时,他才呐呐地说:“你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我上了车,父亲站在车站上看着我。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别离的伤感,而是带着他常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只是有一点勉强。我知道,父亲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难过,所以尽量不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车开动了,父亲一边随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边向我挥着手。这时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⑤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注: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快七十岁了。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这次父亲送我的路程比前两次短得多,但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发现他的脚步慢下来。回头一看,我有些吃惊,帮我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以前送我,他都没有这样动感情,和前几次相比,这次离家我的前景应该是最光明的一次,父亲为什么这样伤感?我有些奇怪,便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好事情啊,你干吗这样难过呢?”父 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想为什么总是我送你离开家呢?我想我还能送你几次呢?”说着,泪水又从他的眼眶里涌了出来。

⑥这时,我突然发现,父亲花白的头发比前几年稀疏得多,他的额头也有了我先前未留意过的皱纹。父亲是有点老了。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儿女的长大,总是以父母青春的流逝乃至衰老为代价的,这过程,总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进行。

(选自散文集《亲情无限》,有删改)

1.请你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三次送“我”的经历。

第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面带微笑

第二次

父亲送“我”去农村“插队落户”

_______

第三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泪流满面

 

 

2.文中第③段和第⑤段都写到父亲送“我”的时候脚步“慢”下来,请你分析两次慢下来的原因。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比较本文结尾段与课文《背影》结尾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主旨情感上的不同点。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点:__________

主旨情感上的不同点: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