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己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大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有删减)

(注)①王荆公:宋代政治家王安石。②归震川:明代学者归有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笔录            非亭午夜分(《三峡》)

B.无硕师名人与游    生于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慕圣贤之道        香远清(《爱莲说》)

D.而色夷          春景明(《岳阳楼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3.语段(一)作者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什么?

4.语段(二)和语段(二)都有劝勉的意味。两个语段中作者劝勉他人的方式有什么共同之处?劝勉他人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1.C 2.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3.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老师的恭敬和求师态度的诚恳,突出自己求学的艰苦。 4.相同:都以己为例,现身说法; 不同:语段(一)作者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读书条件,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语段(二)作者勉励弟弟们要有恒心,不间断地学习,最终定能学有所成。 【解析】 1.C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都是“更加”之意。A前者“亲自,自己”,后者“如果”。B前者“担心”,后者“祸患”。D前者“温和”,后者“和煦”。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诋”:诋毁。“骄”:表示骄傲。“岂”:难道。“余”:我。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文中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表现作者求师的诚恳和恭敬,反衬我的志趣所在并写出我求师的艰难。结构上为下文我的“色愈恭,礼愈至”埋下伏笔。 4.比较阅读。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一问的相同点,可从都以亲身实例说理角度作答。二问,劝勉他人的目的可分别从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读书条件而勤奋学习和勉励弟弟们学习要持之以恒的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经典

①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②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就是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品都是这样。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一不经意间成了经典。当然,经典也有呕心沥血、积久而成的。像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末日的宣判》,一画就是八年。不管是妙手偶成还是苦修所得,总之,它达到了那个水平,它如铜镜愈磨愈亮,要是一只纸糊灯笼呢?用三五次就破了。

③经典之所以经得起重复,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经典不怕后人重复,但重复前人却造不成经典。

④文化的发展总是一层一层,积累而成。在这个积累过程中要有个性,能占一席之地必得有新的创造。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的欧、颜、柳、赵,王羲之的行书、宋徽宗的瘦金书都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因为在这之前没有过,实现了“空前”,有里程碑的效果。它们是永远的参照点。

⑤经典又是绝后的,你可以重复它、超越它,但不能复制它。后人时时的想起、品位、研究经典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借鉴它,以便去创造自己新的经典。就像爱因斯坦超越牛顿,爱因斯坦和牛顿都不失为经典。齐白石谈到别人学他的画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因为每一个经典都有它那个时代、环境及创造者的个性烙印。你只能创造你自己的高峰。唯其这种“绝后”性,才使它高标青史,成为永远的经典。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

⑥经典所以总能让人重复、不忘、总要提起,是因为它对后人有启示和指导价值。凡经典都超出了当时实践的范围而有了理性的意义,有哲理的内涵,唯理性才可以指导以后的实践。只有理性的东西才经得起一遍一遍地挖掘、印证,而它又总能在新的条件下释放出新的能量。如天然放射性袖矿一样,有释放不完的能量。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司马迁说:“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是永远的经典,早超出了当时的具体所指而有了哲理的永恒。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小提琴曲《梁祝》中爱的旋律,还有毕加索油画中的哲理,张旭狂草中的张力,也都远远超出自身的艺术价值而有了生命的启示。

⑦总之,经典所以经得起重复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一次重复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因为有甜味人才会去嚼。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风一吹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经典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中的两个“重复”的含义是否相同?请说出其具体内涵。

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⑤段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穿西装的修车老爹

①老宅拆迁,我们这个工薪家庭得到了一大笔钱。加上父母多年攒下的积蓄,我们买下了一套带车库的复式洋房。入住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邻居不是“金领”就是“海归”。这让我多少有些自卑。

②可父亲却做起了更丢面子的事——在家里车库前摆起了自行车摊。这是父亲的老本行。在老宅的院子里,他已经摆了十几年。街坊部里都知道陈老头修车既便宜又牢靠,隔着几条弄堂都会来找他修车。

③我劝了父亲好几次,别修车了。可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不管有没有人来修,摊我一定得摆。你们要是嫌脏,我就天天打扫;要是嫌我穿这工作服丢脸,我就穿得体面点儿。”父亲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我淘汰的西服、衬衫和领带翻出来,洗熨妥当穿上了。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钗光瓦亮。

④小区里的人路过都会好奇地看看,不少人还会说上几句风凉话:“都住这么好的小区了,竟然摆摊修车?这老头脑子肯定有毛病了……”可这丝毫没让父亲动摇,他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眼看着一个多月过去没有一个人光顾父亲的车摊,我也着急起来,可父亲总是笑,不说话。

⑤“大爷,孩子的自行车坏了,能帮忙看看吗?”这天,一个中年人领着小孩站在车摊前,他们的到来让父亲顿时来了精神。他脱下西服,把领带折起来,系上干净的围裙,戴上袖套,忙活起来……修完之后,他用抹布擦干净车轴,一点机油的痕迹都没留下。看着孩子骑车远去的背影,他笑着说:“谁说我没有生意?”

⑥自那以后,来找父亲修车的人多了,而且多是孩子们的车。空闲时,他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车上。到了夏天,父亲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修车的人可以坐下来,歇歇脚;老人们则可以来聊聊天,下下棋。

⑦陈老头修车摊渐渐在小区里出了名,有时甚至需要“排队挂号”。我家车库前的空地,也成了小区老人打发时光的好地方。几年下来,父亲的修车生意越来越好,我也替父亲高兴。

⑧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将一个存折小心冀翼地递给我。打开一看,我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20万。父亲说:“我知道你们买这房子,没剩下什么钱。孩子还小,用钱的地方也多,我能帮你们搭把手,日子可以过得宽裕点儿,不要为了钱活得太辛苦。”父亲说着,我连忙转过身,不想让他看到湿润的眼睛。

⑨不由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挤火车回老家。站台上挤满了人,他会嘱咐母亲看好我,然后冲进拥挤的人群。等安顿好座位,他又忙着给我们打开水泡面,一路忙前忙后。

⑩现在,我长大了,应该多多照顾父亲才是。可每次看着在职场拼搏的我,父亲总是说:“你们照顾好自己就行,我和你妈养老不用你们操心。”如今,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熬到晚上9点多才收摊,总是顶着火辣的太阳骑3个小时车去城西最便宜的店进货,总是一年半载也不为自己添件新衣震……

当我想买这套洋房时,父亲二话没说,把多年的积蓄都给了我。当我嫌弃他摆车摊时,他又西装革履,把车摊装饰成为“花园”,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

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

1.请根据小说情节,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写相关内容。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老宅拆迁搬入复式洋房

自卑

嫌弃

初期父亲车摊无人光顾

着急

高兴

父亲送“我”存折缓解压力

 

 

2.文章第段写到父亲“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根据你的理解,找出文中三处表现父亲这一“生活的艺术”的细节。

3.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修车老爹”的人物形象。

4.文章第段写到“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请问“这样”是怎样?你认同父亲“这样”吗?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无衣》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材料二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地球深层探测事业,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材料三 漫画(见下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请结合材料二中黄大年的事迹,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看今朝,       

(3)请写出材料三“漫画”的构成要素,并揭示其寓意。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以下是某班的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相关任务。

阅读名著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问题与分析

《水浒传》

关注章回目录

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二十一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三十六回: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逵

问题:分析把有关宋江的章回内容放在一起阅读有何意义?

①我的

《西游记》

阅读章回目录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问题:请以《西游记》为例分析长篇章回体小说的目录有什么特点?

②我的

 

(2)“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从下面两首诗中任选一首,概述与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①天显地煞下凡尘,托代生身各有因

落草固缘屠国士,卖刀岂可杀平人?

东京已降天蓬帅,北地生成黑煞神

豹子头逢青面兽,同归水浒乱乾坤

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奇巧心猿用力降

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

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扫荡妖

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④年少万兜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以春花喻冬雪,表现雪景绮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